第二课堂、学习满意度与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关系的实证研究

2018-11-21 09:40宋丹曾剑雄
大学教育科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对策与建议核心竞争力第二课堂

宋丹 曾剑雄

摘要: 鉴于大学生第二课堂具备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综合能力的育人功能,在研究梳理和理论分析框架基础上提出了第二课堂、学习满意度与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相关理论假设。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考察“第二课堂、学习满意度和大学生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构建并实证检验了“第二课堂—学习满意度—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模型。研究发现,第二课堂与大学生核心竞争力之间存在正向显著影响,并且学习满意度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基于此,对我国高校科学建设第二课堂提出了对策与建议:优化第二课堂教育环境,创造优良的学习条件;加大第二课堂教育经费支持,建立大学生活动中心;改进第二课堂教育系统化设计,构建第二课堂保障机制;积极联合校外资源,延伸第二课堂教育范围。

关键词:第二课堂;学习满意度;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对策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18)05-0021-09

收稿日期:2018-3-30

作者简介:宋丹(1968-),男,吉林梅河口人,管理学博士,大连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研究;曾剑雄,大连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大连,116024。

第二课堂是指在学校统一管理与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志愿参加的一切有组织、有计划开展的集体性课外实践教育活动[1]。高校第二课堂具备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独特优势。它作为素质教育实施的主要载体,因育人功能的独特性和育人模式的创新性,近年来成为高等教育研究者颇为关注的问题域。2016年,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在《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了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第二课堂成绩单的推出不仅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顺应国家教育改革潮流的必然选择,也是契合学生需求,服务学生成长,促进高校共青团深化改革取得重点突破的必然选择[2]。当前,高校也认识到第二课堂的人才培养作用,将其纳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体系,使之成为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大学生而言,高校第二课堂与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紧密相关,学生参与程度高,其相应的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越显著,但对其不同方面的影响各有侧重[3]。然而,高校第二课堂的实际情况如何?第二课堂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影响作用又是怎么样的?都是有待深入探究的问题。因此,统筹做好第二课堂教育,整体推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挥第二课堂的教育作用成为当务之急。基于此,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高校毕业生数据,试图从实证研究的角度考察“第二课堂—学习满意度—大学生核心竞争力”三者之间的关联性,尤其是第二课堂对于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的影响作用。其研究成果有助于高校客观认识第二课堂教育,可为高校重视第二课堂,发挥第二课堂教育作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一、研究梳理与理论分析框架

(一)研究梳理

第二课堂具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特征,指课堂教学以外的一切传授知识、锻造人格、培养综合素质、能力的实践性教育活动[4]。高校为学生学习、生活提供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教育教学、学生社团活动、学生管理等方面的服务。这些服务对学生的总体满意度有一定的影响。国内有学者指出,大学生普遍对学校的校园环境、学习氛围、社团活动、校园治安、日常生活设施等有比较高的期待。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如果第二课堂教育能够提升其综合素质和能力,使他们获得一定程度的成长,他们的学习经历满意度就会高[5]。王林祥认为第二课堂经历对大学生学习满意度有着显著的正向作用,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也有一定的作用[6](P139)。乔祖琴指出,大学生对学校教育的满足程度,取决于大学生对校园学习和社团组织的感受和体验[7]。汪雅霜认为,以群体形式出现的一切校园文化活动,是学生课外生活的载体,对学生的人格塑造,素质、能力培养,全面成长成才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8]。张蓓等认为,大学生满意度逐渐成为反映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校园和谐程度的重要指标,主要表现为学生对校园文化、教师教学、课程设置和管理服务等满足程度[9]。秋玉等通过设计我国高校大学生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得到学生受学校的自我学习、自我锻炼、自我发展等成长环境的影响[10]。因此,高校要努力满足大学生需求,加强第二课堂建设,不断丰富校园环境与学生社团内涵建设,为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提高学生学习满意度。

学习满意度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种态度或感觉,是感知价值和期望价值的差异比较,可以通过质量感知和学习成果两方面展现学生的满足程度。学生对学习满意度的高低与学习者的需求能否得到满足有关[11]。大学生学习满意度是学生切身体验高等教育之后最直接的感知评价,也是对大学教育过程的一种反馈。在学习满意度与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关系研究方面,王林祥等学者认为第二课堂活动的学习经历满意度对大學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产生正向的显著作用[6](p139)。黄雨恒等学者认为学习收获满意度是指学生在学校接受专业课程、校内外实践实训课程的满意程度,主要包括专业知识、综合能力养成等收获[12]。由此可见,学习满意度的高低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获得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学校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满意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专业知识的学习,还要关注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养成。

第二课堂不仅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学生知识、能力和经验积累的平台,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继续或延伸[13]。结合国内学者的观点,本研究认为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集中表现,指大学生在长期的学校教育学习和社会实践积累下,整合与提高人格魅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社会适应力与健康的心理素质等所形成的一种自己可主动获得的核心竞争力,具有不易被竞争对手复制或效仿的独特的竞争优势。目前,近2/3的学者发现第二课堂与大学生综合能力二者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武晓峰等认为第二课堂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创新能力的最佳场所,高校要加以重视,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作用[14]。乔静芝等认为应借助高校第二课堂的自主性、丰富性、实践性、互动性等独特优势来培养的学生通用管理能力[15]。柯羽等认为学生的就业能力获得与高校第二课堂教育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主要表现为动态变化性、高度的主体性、强烈的情境导向性与一定的实践体验性[16]。安美忱等学者认为在学校的积极引导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对学生优良人格和独立意识的塑造、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社会实践能力的锻炼和知识面的拓宽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7]。因此,高校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大力支持与鼓励活动的开展,构建合理的活动内容,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在具体活动中提高持续学习、沟通协调和人际交往等综合素质与能力。

综上所述,学界并没有直接研究第二课堂与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关系。但学界形成了一个基本共识:第二课堂的教育质量(社团活动、硬件设施、校园环境、管理和支持服务、校园文化等)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满意度,进而影响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形成。目前,学界对它们之间关系的讨论大部分都是理论探讨,缺乏综合分析框架,实证研究比较匮乏。总的来说,研究成果的实效性低,难以对第二课堂教育改革提出针对性强、实用性高的政策性建议。

(二)理论分析框架

1.研究的理论模型

第二课堂教育的直接效应是满意度,间接效果为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塑造。本研究在分析第二课堂对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影响时引入了中介变量“学习满意度”,分析其在第二课堂与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根据以往研究的相关成果,本研究构建了“第二课堂—学习满意度—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研究理论模型(见图1)。

从上面的模型建构中可知,该模型隐含着一个笼统的理论假设:学习满意度是中介变量,第二课堂通过学习满意度来影响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对二者起到调节作用。第二课堂分为组织支持、教师引导与学生参与;学习满意度分为质量感知和学习成果;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分为健全的人格魅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与健康的心理素质。第二课堂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影响学生的学习满意度。相反,对第二课堂教育的忽视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进而会降低其学习满意度。而学习满意度的高低会影响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当学生学习满意度较高时,更容易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2.研究假设的提出

基于以上文献资料,本研究认为,第二课堂对学习满意度、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具有正向显著的影响,并且学习满意度对大学生核心竞争力也具有正向显著的影响,并据此提出了如下研究假设:

H1:第二课堂对学生满意度具有正向显著影响。

H2:学习满意度对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具有正向显著影响。

H3:第二课堂对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具有正向显著影响。

其中,第二课堂、学习满意度与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分别划分为三個维度(组织支持、教师引导与学生参与)、两个维度(质量感知和学习成果)与六个维度(健全的人格魅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健康的心理素质)。针对各维度细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本研究提出了更加具体的相关假设,并一一验证它们之间的关系路径。

二、研究设计、研究方法与数据收集

(一)研究设计

问卷的调查对象为毕业五年以内的大学生。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设计问卷,设计过程包括确定研究变量、确定各研究变量的测量题项、修改各个测量题项和小样本预测、形成正式问卷等步骤。整个问卷除了第一部分的基本情况外,其余都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法,每个测量项目值由1(非常不赞同)到5(非常赞同)的5分测度构成。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为了验证所提出的理论假设,设计了关于第二课堂对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影响研究的调查问卷,并运用SPSS21.0统计分析软件的相关性分析法和Amos24.0分析软件的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来检验第二课堂、学习满意度与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关联性。

(三)数据收集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收集数据,综合考虑主客观条件,采用纸质问卷和电子邮件发送问卷的形式在大学毕业生群体中扩散,共发放问卷250份,回收问卷238份,剔除无效问卷10份后,共得到有效问卷22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5.8%。本研究的调查问卷,除了第一部分的个人基本信息外,问卷的其余部分均采用克朗巴哈系数(Cronbach's Alpha)对各因子的内部一致性进行检验,检验问卷的信度。检验结果表明,第二课堂对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影响的调查问卷的Alpha系数为0.964>0.80,表明该问卷项目的内部一致性较高,信度非常好。问卷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分析表明,此次问卷调查的样本涵盖范围比较广泛,有较好的代表性和区分度,能够综合地反映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就性别比例来看,所调查的数据中女性比例(117人,51%)稍微高一些,比男性多6人。从毕业年限分布来看,1~3年的大学毕业生最多,有141人;毕业一年以内的大学毕业生有52人;毕业3~5年的大学毕业生最少,仅有35人。以从事行业来看,金融与互联网行业分别有52人和50人,房地产有18人,文体、娱乐和交通运输、建筑业均为19人,制造业有16人,计算机、通讯业有24人,教育业有10人,其它行业的有21人。由此可见,大部分毕业生热衷于金融行业和互联网行业,这与现实情况非常相似。从学校所在地区分布来看,东部最多,其次是中部,西部最少,分别有119人、81人和28人,表明问卷发放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集中在东中部地区。从学校类型来看,一般本科院校的大学毕业生最多,其次是“985工程”院校的毕业生,分别有87人和61人。从学科类别来看,经济管理学科和工学的毕业生较多,分别有113人和52人,人文社会学科的毕业生有50人,其他学科的毕业生仅有2人。从自由时间分布来看,2小时以下的13人,2~4小时的94人,4~6小时的66人,6小时以上的55人,表明大部分大学毕业生的在校自由时间较多,普遍比较空闲。从学生干部经历来看,有学生干部经历的148人,无学生干部经历的80人,表明大部分大学生热衷于学生活动。从学习成绩分布区间来看,排名前5%的59人,排名5%~20%的101人,排名20%~50%的42人,排名后50%的26人,说明大部分大学毕业生的学习成绩处于中等偏上位置。

三、实证检验

(一)第二课堂、学习满意度与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相关分析

中介变量是指如果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通过M来影响,则M就是中介变量。中介变量可用以下路径图和方程来表示(见图2)。通过图1的理论模型可知,第二课堂影响大学生核心竞争力,也影响学习满意度,而学习满意度影响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变量之间存在中介变量。

温忠麟等学者提出,目前有三种不同的方法可以用来确定M是否起到中介作用[18](P614-620)。本研究采用第一种方法检验回归系数,其做法如下:满足回归系数c显著,同时满足回归系数a显著且回归系数b显著,则判定为部分中介。如果判定为完全中介,还需要加上回归系数c不显著这一条件。其中,总效应等于所有中介效应加上直接效应即c=ab+c。c为总效应,c为考虑中介效应后的直接效应,ab为中介效应也称间接效应。

自变量和因变量相关关系显著是中介变量存在的基础,如果相关关系不显著,一般情况下就没必要继续讨论他们之间的关系[18](p616-618)。因此,在分析第二课堂与大学生核心竞争力之间是否存在中介效应之前,我们需要对变量之间进行相关分析,以便后续研究的开展(见表1和表2)。

从表1可知,第二课堂的三个维度和学习满意度的两个维度的相关系数均为正值,且在0.05或0.01的显著水平下,相关关系显著,表明第二课堂的三个维度、学习满意度的两个维度和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六个维度之间存在着顯著的正相关关系。

表2显示,学习满意度的两个维度和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六个维度的相关系数均为正值,且在0.01的显著水平下,相关关系显著,表明学习满意度的两个维度和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六个维度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二)第二课堂与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模型建构分析

本研究根据前文和学者温忠麟的中介模型,构建了第二课堂、学习满意度和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数学模型:

cscci=β0+cxi+ui

ssi=a0+axi+ui

cscci=γ0+cxi+bssi+ui

cscci表示大学生核心竞争力,xi表示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各个维度(i=1,2,3,4,5,6,分别是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健全的人格魅力、实践能力、健康的心理素质与社会适应能力),ssi表表示学习满意度(i=1,2,分别是质量感知和学习成果),β0、c、a0、a、γ0、c'、b表示回归系数,ui表表示残差。

本研究运用SPSS21.0对回收的228份样本数据构建的数学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以验证第二课堂、学习满意度和大学生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本研究中,使用SPSS24.0软件回归分析中提供的Bootstrap方法求得每个路径系数对应的B值,并判断其是否具有显著性(见表3)。

全样本模型路径系数的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从组织支持、教师引导和学生参与分别到质量感知、学习成果的路径系数显著,均>0.3。从质量感知、学习成果分别到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健全的人格魅力、实践能力、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路径系数显著,均>0.4;从组织支持、教师引导分别到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健全的人格魅力、实践能力、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路径系数显著,均<0.3。学生参与到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健全的人格魅力、实践能力、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路径系数显著,均>0.4。这表明第二课堂的学生参与对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六个维度的直接效应较高。最后,通过系数比较是否显著分析可知,路径系数满足前文判定中介变量为部分中介效应的两个条件,学习满意度的两个因素在第二课堂的三个因素和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六个因素间起到部分中介效应。

经过计算间接效应ab可知,组织支持通过中介变量学习满意的两个维度(质量感知、学习成果)到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六个维度(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健全的人格魅力、实践能力、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间接效应分别是0.205、0.194、0.187、0.187、0.163和0.178、0.180、0.143、0.178、0.138;教师引导通过中介变量学习满意的两个维度(质量感知、学习成果)到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六个维度(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健全的人格魅力、实践能力、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间接效应分别是0.203、0.191、0.185、0.185、0.174、0.162和0.128、0.130、0.103、0.128、0.101、0.09;学生参与通过中介变量学习满意的两个维度(质量感知、学习成果)到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六个维度(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健全的人格魅力、实践能力、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间接效应分别是0.306、0.289、0.279、0.279、0.263、0.243和0.323、0.327、0.259、0.323、0.254、0.251。

为了更好地判断和进一步了解第二课堂与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关系,通过构建第二课堂、学习满意度和大学生核心竞争力之间的结构方程模型,发现它们之间的各项拟合指标均高于标准(见表4)。

由表4的数据可知,样本数据与结构方程模型的适配度较高,其中二维结构的卡方与自由度比值(2.688)小于5,GFI值(0.93)和AGFI值(0.87)均大于0.8,RMSEA值(0.068)小于0.08,NFI值(0.924)、NNFI值(0.924)、CFI值(0.908)和IFI值(0.908)均大于0.9。因此,第二课堂、学习满意度与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影响机制的结构方程模型建模在各方面表现都较为合理,是比较理想的结构方程模型建模。

四、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发现与讨论

1.先前的研究均从校园环境、校园文化和社团活动等角度说明了第二课堂对高校学生学习满意度有影响。本研究发现,高校第二课堂的三个维度(组织支持、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均对学习满意度的两个维度(质量感知和学习成果)有显著正向影响,显著性均>0.3。

2.学习满意度的两个维度(质量感知、学习成果)均对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六个维度(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健全的人格魅力、实践能力、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有正向显著影响,显著性均>0.4。这说明学生不仅期待获取专业理论知识,而且也注重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学生学习满意度的高低不仅会影响学生培养质量、教师教学质量与水平,也会影响学生学习投入、课外活动参与度。高校应认识到学习满意度的高低能够体现学生对学校软硬件等方面的认同程度,需多措并举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3.第二课堂(组织支持、教师引导)对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健全的人格魅力、实践能力、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有正向显著影响,显著性均<0.3。其中,第二课堂的学生参与对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六个维度有正向显著影响,显著性>0.4,直接效应较高。因此,高校要重视第二课堂建设,发挥第二课堂教育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

4.第二课堂通过学习满意度对大学生核心竞争力起着正向显著影响,学习满意度起着部分中介作用。组织支持、教师引导通过中介变量学习满意的两个维度(质量感知、学习成果)到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六个维度(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健全的人格魅力、实践能力、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间接效应大部分都<0.2。学生参与通过中介变量学习满意的两个维度(质量感知、学习成果)到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六个维度(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健全的人格魅力、实践能力、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间接效应大部分都>0.25。这说明学生深知在学校的主要目的就是接受知识,锻炼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高校应更好地借助第二课堂来满足学生的教育生活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多全面成长与发展的机会。学生学习满意度越高,意味着学生越接近成才目标,获得了更多的必备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

(二)对策与建议

1.优化第二课堂教育环境,创造优良的学习条件。环境对学生而言既是润雨细无声的熏陶,也意味着学生学习的外部硬件支持。大学教育环境不仅包括大学校园环境、教学设备以及后勤设施等硬件,也包括师资力量与校园文化等软件。高校第二课堂是大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大学校园文化载体的重要表现形式[19]。大学教育是学生汲取健康营养的肥沃土壤,学生不仅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学习理论知识,还需要通过与外部环境的互动与交流强化专业知识、培养综合素质和能力。高校第二课堂所蕴含的大学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既起着直接的教育作用,又起着润雨细无声的熏陶作用。因此,高校不仅要充分意识到第二课堂的教育作用,还要重视第二课堂教育环境建设,给予配套的政策支持。第一,高校要大力支持第二课堂建设,为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创造比较优越的教育生存环境和提供重要的物质保障。第二,高校要进一步深化第二课堂教育改革,为学生参与第二课堂创造优良的学习条件。第三,高校要发挥导向性作用,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积极引导学生组织、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积极性,共同创建优美的第二课堂教育环境。总之,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必须优化第二课堂教育环境,健全完备的校园文化基础设施。

2.加大第二课堂教育经费支持,建立大学生活动中心。教育经费的足额筹集、合理分配与有效使用是第二课堂教育蓬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高校學生社团是第二课堂的主要表现形式与载体,聚集了大部分学生课外自我展示的平台。在社团活动中,学生能够学习知识、积累经验、塑造人格、锻炼能力,展示自我[20]。因此,高校应在经费上进行扶持,加大对学生社团建设的投入,为学生社团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以确保学生社团活动的正常开展,推动社团又好又快和谐发展。同时,学校必须大力实施校建工程,竭力完善教育设备,建立大学生活动中心。大学生活动中心是大学专门指导与管理大学生科技、文体娱乐活动的组织,既是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大学生以“交往活动”为媒介,完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提升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平台。大学活动中心的建立是社团活动正常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不仅可以为学校的第二课堂教育提供活动场地,也可以为学校各个部门之间的活动策划提供工作场所。所以说,加大第二课堂教育的经费支持,建立大学生活动中心,既是提升第二课堂活动质量的重要物质保障,也是更好地适应新时代下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发展需要。

3.改进第二课堂教育系统化设计,构建第二课堂保障机制。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需要建立良性的组织运行机制、科学有效的组织管理,理应对其进行整体的系统化设计和经营[21]。高校要系统化和制度化地引导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应先建立运行机制,系统地健全活动申报制度、社团注册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与考核激励制度等。同时,高校应单独设立第二课堂活动的指导部门,充分发挥引导职能,坚持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实现从学生的兴趣爱好、自身发展的意识观念、活动开展过程等方面全过程的系统化引导。第二课堂保障机制的构建既是学校、团委、社联部与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相关利益群体和不同行为主体综合施力的结果。因此,学校可以从制度保障、组织保障、人员保障、设施保障和质量保障五方面着手构建第二课堂保障机制:第一,制度保障。健全系统化的制度能够为第二课堂活动的规范有序开展提供制度性保障。高校可以采用制度形式确定与规范第二课堂活动,建立完善的第二课堂管理制度,包括组织建设制度、经费管理制度、活动管理制度与学分认证制度等。第二,组织保障。高校党委行政要在人才培养的视角下统筹全局,全面安排,组建以校团委、教务处与学生处等相关职能部门为领导成员的指挥部,负责第二课堂活动的统筹规划、实施指导与认证监督。第三,人员保障。高校要高度重视第二课堂的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第二课堂导师制度,打造一支高水平的第二课堂师资队伍,以便确保第二课堂活动的可持续开展。第四,设施保障。高校要加大第二课堂的经费支持,加强第二课堂网络设施、实践基地、活动场地等硬件设施建设,为有效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供重要的物质保障。第五,质量保障。高校想要综合学校、院系与学生的评价结果,需要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第二课堂活动评价指标体系,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评价。

4.积极联合校外资源,延伸第二课堂教育范围。在新的历史时期下,高校教育面临着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环境,单靠高校象牙塔式的封闭型教育已经难以为继。现代大学教育越来越把社会教育资源看作是学校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课堂教育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开发校外教育资源。为更好地发挥第二课堂的校外教育作用,高校及教师要以为广大学生提供优质教育为己任,努力营造和谐的第二课堂教育氛围,充分发掘校外教育资源,不断延伸第二课堂教育内容及范围。第一,整合校外教育资源,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高校应在严格遵循学校人才培养宗旨的前提下,通过整合与充分挖掘社会教育资源,积极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学校第二课堂教育,深入了解和正确认识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努力探索高校与社会互利共赢的第二课堂教育模式。第二,加强交流,拓展交流渠道,实现资源共享。高校要结合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打开封闭局面、放宽教育思路,搭建学生社团与社会互动共享平台,加强资源共享与互补。第三,实行“走出去、引进来”的思想策略,充分利用社会的丰富资源,尽量为学生社团提供同社会交流与联系的机会,让学生社团放心地走出校园,迈入社会[22]。总之,我们应以校外社会资源为背景推动高校第二课堂教育的发展,发挥高校与社会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作用,促进高校和社会共呼吸、同命运的社会教育活动的开展。

五、结语

本研究通过调研毕业5年以内的大学毕业生,对第二课堂深远教育的实效性开展纵向研究,详细分析了我国高校第二课堂对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成效,较好地解释了影响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的实效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高校第二课堂的三个维度(组织支持、教师引导和学生参与)通过学习满意度两个维度(质量感知和学习成果)对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六个维度(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健全的人格魅力、实践能力、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有正向显著影响,并且学习满意度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其中,学生参与对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六个维度(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健全的人格魅力、实践能力、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最为显著。这为研究第二课堂对培养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动态、复杂的实效性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支撑。在当前我国高校第二课堂教育蓬勃发展、越加重视的背景下,高校第二课堂、学习满意度与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理论模型中各影响因素的培养效应和相对重要性的差异,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期为探寻我国第二课堂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深化路径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1] 曾剑雄,宋丹,高树仁.大学生第二课堂研究:历程、焦点与前瞻——基于1999~2016年CNKI的文献述评[J].重庆高教研究,2017(6):119-127.

[2] 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印发《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6-11-14).http://www.moe.edu.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9/201703/t20170320_300172.html.

[3] 魏培徵,马化祥,马莉萍.高校第二课堂与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关系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1(10):99-102.

[4] 蔡克勇,冯向东.大学第二课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53-61.

[5] 何文秋.对大学生学习满意度的调查与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25):93-94.

[6] 王林祥,吴剑,沈雁飞.基于动态匹配的大学生第二课堂经历与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研究[J].新西部(下半月),2009(12).

[7] 乔祖琴.新常态下高校大学生社团满意度调查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21):69-71.

[8] 汪雅霜,杨晓江.高水平大学学生满意度的实证研究——基于“国家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数据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2):77-82.

[9] 张蓓,林家宝.大学教学满意度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基于学生期望与学生感知质量的视角[J].复旦教育论坛,2014(4):59-65.

[10] 秋玉,费明胜.我国高校大学生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研究[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87-91.

[11] 文静.大学生学习满意度:高等教育质量评判的原点[J].教育研究,2015(1):75-80.

[12] 黄雨恒,郭菲,史静寰.大学生满意度调查能告诉我们什么[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6(4):139-154.

[13] 王海龙,刘丛.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与探索[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38-70.

[14] 武晓峰,王磊.学术第二课堂: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11):36-40.

[15] 乔静芝,刘革生.利用第二课堂提高大学生的通用管理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8(18):58-59.

[16] 柯羽.第二课堂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9(8):71-73.

[17] 安美忱,张卫国.高校第二课堂教育探析[J].教育探索,2016(5):91-93.

[18] 温忠麟,张雷,侯杰泰,劉红云.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5).

[19] 赵晓和.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研究与实践[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17-35.

[20] 刘奇.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6):41-42.

[21] 沈千帆.2011北京地区高等院校第二课堂教育与人才培养研究[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87-91.

[22] 朱飞.社会互动理论视角下高校学生社团发展模式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5(1):74-77.

Abstract: The extracurricular courses can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enhance their abilities. Based on analysis theoretical analysis framework, theoretical hypotheses about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extracurricular courses, study satisfaction and the college students core competitiveness were put forward. Then the data was collected through questionnaires and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was constructed to examine the above-mentioned relationship and to verify the hypotheses. It is found that the extracurricular courses positively and significantly affect college students' core competitiveness and the study satisfaction also plays a mediating role. Based on this finding,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to scientifically construct extracurricular courses.

Key words: extracurricular courses; study satisfaction; college students; core competitiveness; countermeasure and suggestion

(责任编辑 黄建新)

猜你喜欢
对策与建议核心竞争力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课程化建设路径探究
01—02合刊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制管理的有效性研究
高速公路项目投融资管理问题研究
关于提升财政补助资金使用效率的思考
影响跨境外贸电子商务的企业竞争力因素
成长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