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璞
摘要: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人们往往忽视职业道德教育。高等职业院校以为社会和经济建设第一线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和管理人才为主要任务,以人们从事社会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能力培养为本位,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路径进行探析。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路径
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结构调整、深化改革的关键期,各种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人文观念产生了剧烈的碰撞,极大地影响了高职院校学生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道德风险的防范问题日益引起高职院校的广泛关注。因为,各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是我国新型劳动力的重要来源,其职业道德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从业人员的整体道德水平,道德水平下降,就存在道德风险,它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文明和安定。所以,降低和缓解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职业道德风险,是关系到整个社会道德风尚提高的问题。
1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如今,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思想观念上重智轻德,他们认为只要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学好了,将来就可以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殊不知,这其实是一种短视行为。从用人单位的反馈来看,在工作岗位上发展得好的毕业生,并不都是在校期间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是学习成绩处于中上游且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学生。这些学生对所从事的岗位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岗位责任感更强,敬业意识更突出,能够遵守职业操守,明确自己所肩负的社会使命,最大限度地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因此,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更加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可以帮助学生规划处更好的职业生涯,也就是说,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的提升,必将使其在工作中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和更多的晋升机会,与此同时,还将带动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提高,扩大高等职业院校的声誉和影响。
2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随着各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开展,职业院校毕业生的职业技能水平不断提高,实践能力不断增强。但不少企业对部分高职毕业生在职业道德方面的表现不甚满意:有的高职毕业生缺乏爱岗敬业精神,急功近利,怕苦怕累,难以扎根工作岗位开展工作创新;有的高职毕业生缺乏忠诚精神,表里不一,违约毁约,甚至窃取商业机密;有的高职毕业生缺乏光明磊落精神,办事不公,以权谋私;有的高职毕业生缺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只求人人为我,不讲我为人人,不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不尊重群众、方便群众;有的高职毕业生价值取向趋于功利,片面强调个人利益,淡化国家和集体利益,只求索取,不讲奉献。高职毕业生在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3加強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
高职学习阶段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通过高职教育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准备阶段。如何更好地加强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是一个重要课题。
3.1强化理论学习是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
良好职业道德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一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过程,学习科学理论和道德知识是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起点。首先要注重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在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中的主导作用,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教育学生,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在学生中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打下思想基础。高职学生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妥善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坚定信仰、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热爱事业,品质高尚。其次要大力开展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主要对高职学生加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五个方面基本规范的教育。再次要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渗透于专业课教学活动中,强化职业道德要求,以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将学生已形成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转化为道德行为、进而养成道德习惯。
3.2发挥学校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
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的职业道德教育,是指高校教师以培养大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精神和严谨求实的作风为导向,以职业道德教育课为主渠道,通过对职业道德课教材的再加工,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布置有效的课后作业,采用发展性的评价方法,来提高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让大学生在学习职业道德基本知识的同时,明白在职业实践中为什么要这样做、应该怎样做的道理,加深对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的理解。一方面,通过职业道德教育课教学设计让学生形成道德认知,产生道德情感,而后转变为道德行为,进而养成道德行为习惯;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在专业学习中认真学习各项技术的操作规范,遵守职业纪律,在专业活动中严格照章办事。
3.3结合悠久文明和传统文化,树立优良道德品质与情怀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劳动实践过程中,所创造和积淀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财富,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特色。它不仅包含着儒、道、佛等思想体系,更包含了大量有关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的内容。此外,传统文化还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教育资源,无论是教育原则、教育理论还是教育的方法和内容,都能在其中找到可以借鉴的元素。与此同时,传统文化所推行的“知行合一”思想,其中“知”是指对于道德的认知,“行”是指将对道德的认知落实到具体的实践过程当中。“知行合一”就是将认知和实践相结合,某种程度上与今人所倡导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存在着一致性。就学生道德教育而言,“知行合一”即意味着不要局限于对理论知识的传授,要更加注重实践,注重行为习惯的培养与养成。由此,在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利用,对于扩展其教育深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要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和制度建设、调整课程设置和教育方式等措施,以彻底改变目前“重理轻文”“重视自然科学研究成果,忽视人文科学发展脉络”的教研现状,加强对教师文化素质的培养,构建完整的道德教育体系,以坚实的教研力量带动全体职校生素质的提高。
结束语:
总之,高职院校应针对目前职业道德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加大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问题的探讨和研究。要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探索,积极寻找其他提高职业道德教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同时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的形成,需要大学生、学校、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需要高职院校通过多种途径,研究多种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培养。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培育出职业道德教育良好的外部环境,更好地推动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参考文献:
[1]浅析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J].陈翾,朱淑琴.课程教育研究.2017(21)
[2]浅述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施路径[J].王仁波.教师.2016(17)
[3]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若干思考[J].武晓华.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02)
[4]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策略探索[J].余卫宁.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