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裕民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以心理教育实验方式证明,自我激励或他人期盼,可调动当事人內在相应机能。一旦人对自己(或别人对他)有一个期盼时,就会按照那个标准来要求自己,去成为自己或他人所希望的那样。
有一位老太太让我很感慨。她患黑色素瘤,已出现转移,还有乳腺癌。来我处就诊时,老太太既不能开刀,也不能做放化疗。我只能尝试先用中药控制乳腺癌,再做全身调理。
老太太有个愿望,想让美国的孙子回来看她。我让她的子女转告她,她一定能见到孙子。老太太就天天盼望孙子,后来孙子来了,还说明年夏天带女友回来,希望她等着。当年冬天,我再次见到老太太时,她的情况明显好转,乳腺肿块有所消减,黑色素瘤也没再发展。
此后几年,我和她的子女就用这种方式,每年给她建立新的希望,并进行治疗,让老人一直生活在企盼当中。
心身医学中有一个理论:希望是生命的最后通路。有希望,才能有康复的信念。其实,临床上很多人的确不是死于疾病本身,而是死于失望或绝望。从“期盼效应”中我们可以得出启示:肯定、赞美和积极期待,常常能改变个人行为、思想及心身状态,激发康复潜能。这是积极心理学、幸福心理学的精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