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淑媛
图1 鸿运当头
在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中,对于任何事情的解读都经常会出现气运的说法,从字面上分开解读,这个词指的就是气数与命运,小到走路摔一跤,大到一个国家的存续,都可以囊括其中。在经受了西方哲学思辨的影响下,气数与命运并不能简单的解读为一种思想的迷信,因而这在中国传统的思想史上曾经有着根深蒂固的立足点,在潜意识中影响着人的思想,所以很多艺术创作都选择以此作为出发点,借用一些“气运”的元素,来达到或美好、或祝愿、或思考的目的。数百年来,很多紫砂艺人都采用过这种创作方法。
不过想要借用这种方法来表达自身的创作主题并融入到紫砂壶当中,就必须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气运说”有充足的认识。作品“鸿运当头”壶便是通过学习和解读这类传统文化元素,通过壶本身的造型,表达出“好运连连”的美好祝福,在紫砂壶原本的结构上,加入了更多趣味性的元素,简单来说就是做出的茶壶,要让人能够感受到传统祝福主题的痕迹,符合人的习惯性想象。
对于传统的师徒传承的紫砂壶艺来说,非常讲究一把壶的“精、气、神”。这实际上与中国人从古到今都讲究的“气”字是一脉相通的,在中国古典思想里,这个气有两个含义,一种是极其细微的,二是指能动的。若是将世间一切事物分析到最后,都是极
收稿日期:2018-01-08其相似的,这一点倒是和西方科学家所作的一个比较试验非常相似,在使用超大分辨率拍摄的宇宙全景照片和使用超精细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极微粒子的比较发现,两者竟惊人的相似。这与古代中国对于世界认识上的思辨其实也是相通的,古代中国的世界观认为宇宙最初是混沌的,这不就是指的气么?那么既然万物都可以由“气”组成,那么万物都可以通过“气”的塑造,来表达出不同的状态,这对于紫砂壶艺的创作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带有创作者的气息”。
要让一把壶带有自身的气息,那么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其拥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外形,这对于全手工制作的紫砂壶来说,其实是最困难也是最简单的一个步骤,困难在于紫砂壶的壶形非常容易模仿,很多新的造型诞生以后很快就会出现无数的模仿者,但最简单的一点也同样源自于此,手工制作的不确定性,造成了每一把紫砂壶都是不同的且独一无二的,即便是一样的壶式,也会产生不一样的味道,这实际上便可以称之为我们前面所说的“气”。作品“鸿运当头”同样被赋予了一个非常独特的外形,从外形上看,这是一件典型的光素器,壶的身筒以圆为基,但却并没有拘泥于圆本身,这在通常的制作中是并不常见的,这件作品显然是转换了另外一种思路,通过对壶流、壶把以及壶盖的种种变形,组合成一种连续性更强的茶壶形态。所以作品“鸿运当头”的壶身曲率更大,无肩设计让这种弯曲变得非常自然,让整个壶身形成了一个扁圆的球体,低矮的重心形成了一个非常稳定的扁圆形态。从实用的角度上来说,这样的结构可以提供一个较大的壶口,便于散热,也可以注入更多的茶水,无肩的设计使得表面非常圆润,所以搭配嵌盖也就顺理成章,简单的组合一颗竖立的圆珠壶钮,大而圆润,如红星高照,这在传统文化的意境中是吉祥的标志,符合“气运说”中对于好运的表述征兆。
作品“鸿运当头”的壶身可以说平平无奇,所以其壶流壶把的设计就相对凸显了出来,在造型上壶流的形态越粗壮,在视觉上就会显得越“短”,尽管在实际壶身结构所占的比例并不是很短,但粗壶流的设置总会让人产生这样的感觉,所以在一般的作品中,很少会看到这样的壶流形态。虽然更粗的流孔会拥有更大的出水效率,但这也意味着壶身内部的出水孔要能够提供足够的压力,并且壶流的曲线也不可避免的被淡化,所以壶身内部孔径要塑造的更大,而流与身的镶接范围也就需要相应的扩大,这就造成了壶流过“重”的感觉。为了平衡这一点,作品“鸿运当头”的壶把也相应的变形,以倒曲把的方式,延续了壶流的流线方向,在结尾处适当的夸张变形,让壶把同时与壶流、壶钮相互呼应。而在蕴意中,则代表了人的运势由开始的涓涓细流在头顶吉星高照下变得越来越粗壮,气运更加凝聚,最终鸿运当头。
紫砂壶的主题创作与造型相互结合,乍一看相当简单,但实际每一种形态的改变,都与各个部分相互联系,而要把握这种联系,就要在锻炼技艺的同时,了解形态主题背后的文化元素,只有两者相互结合,才能创造出带有自身独特气质的壶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