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湄合作机制背景下中泰经贸合作研究

2018-11-21 05:41闫永军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中泰双边两国

●闫永军

中国和泰国虽然不是邻国,但是两国的关系非常密切。泰国北部穿过缅甸掸邦与中国境内云南省相距仅200余公里,泰国境内的两条主要河流湄公河和湄南河都发源于中国,可以说是山近,水连。1975年7月1日建交以来,就开始逐步相互投资,中泰两国关系不仅涉及双边,且在地区乃至全球事务中有相同和相近的立场。特别是东南亚地区事务、南海争端、东亚一体化进程等领域及澜湄合作机制的正式确立,两国长期进行高度合作。中泰两国民间往来密切,教育和科技文化交流频繁。澜湄合作机制的推进更是锦上添花,中泰两国之间的这种密切关系可以用“中泰一家亲”来形容。至此中泰关系保持健康稳定的发展。

一、中泰经贸合作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多年来,中国坚持与东盟国家睦邻的政策,发展与东盟各国的友好关系。自中泰两国建交开始,两国已经有小范围的经贸往来,从建交时的0.246亿美元增长到2016年的758.7亿美元,双边贸易额不断上升,经贸往来越来越密切。至今中泰双边经贸合作已走过了40多个年头,将中泰经贸合作发展的历程从以下五个阶段来分析。

(一)1975-1982年中泰双边经贸往来迅速发展阶段

表1 1975-1982年中泰贸易趋势(单位:亿美元)

随着中泰双边贸易的不断发展,为了更好的发展双边贸易,进而增进经济联系,中泰两国在1978年间相继签订了《中泰贸易协定》和《中泰经济合作联合会协定书》。从以上表述和表1可以看出1982年中泰两国的贸易总额达到了4.6862亿美元,创造了1975年-1982年中泰贸易的最高纪录,其间除了1977年两国的贸易总额因泰国方面的一些原因导致双边贸易有所下降以外,其余年份贸易额都相对逐步上升。简而言之,虽然此阶段两国贸易品种较少,主要以大米和石油为主,但在中泰两国关系友好牢固的基础上,两国经贸关系取得较快的发展,双边贸易额不断增长。

(二)1983-1986年中泰两国双边贸易呈现下降和徘徊状态,经历了一段短暂的调整

表2 1983-1986年中泰贸易趋势(单位:亿美元)

这一时期的特点经过上一阶段迅速发展之后,由于泰国开始发展本国的新能源产业,天然气产业的兴起,逐步成为泰国主要的新能源消费结构,大大降低了对石油的需求,削减了对中国石油的进口,从而中泰双边贸易额有明显下降趋势。对比表1和表2可以看出1983年两国贸易额比上一年下降了1.8423亿美元,1984年又有所回升,而上升趋势不大。在这4年间,两国的贸易额呈现下降和徘徊状态,一直未达到1982年的水平。在此期间,中泰双边贸易经历了一段短暂调整,尤为突出的是中国较大程度上增加了从泰国的进口,促使泰国改变了泰中贸易逆差的状况,泰国对中国的年平均贸易逆差约在900万美元,在1985年和1986年连续取得较大的顺差。

(三)1987-1997中泰双边贸易规模的逐步扩大和快速发展时期

表3 1987-1997年中泰贸易趋势(单位:亿美元)

表4 各国与泰国贸易总额比较(单位:%)

从表3可以看出,中泰两国的贸易额不断地增加,呈现出平稳的上升趋势。为了更好的促进两国的双边贸易合作发展,中泰两国在1985年签订了《促进和保护投资协定》、1986年签订了《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协定》和1997年签订的《贸易经济和技术合作谅解备忘录》。此阶段泰国对中的年平均贸易逆差约为5645万美元。从表4可以看出,虽然相对其他国家与泰国之间的贸易总额而言,中国所占百分比较少,但是总体而言中泰双边贸易规模在不断的扩大。根据泰国海关统计,1994年,中国成为泰国第十大贸易伙伴之一,泰国则成为中国第18位贸易伙伴。

(四)1998-2012中泰双边经贸合作多元化

表5 1998-2012年中泰贸易趋势(单位:亿美元)

从表5可以看出中泰两国的贸易额在这一时期在不断的稳步上升,两国经贸往来不断加强和合作多元化,两国关系进一步升级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影响下,国际经济新格局的变化,中泰两国不断加快双边经贸往来的步伐,为了更好的促进和保护双边贸易的利益,两国在2001年签订《双边货币互换协议》。2001年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得泰中双边贸易关系更快发展,贸易阻碍也进一步减少。在中国-东盟自贸区框架下中泰两国经贸关系得到较为凸显的发展。2009年6月,中泰两国签署《扩大和深化双边经贸合作的协议》,开启了两国双边贸易新征程。2010年到2012年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和两国签署《经贸合作五年发展规划》从而进一步的加大了双边贸易合作。

此阶段中泰两国进出口商品的多元化,促使泰中的贸易逆差年平均值为0.1509亿万美元,呈现较快的增长。泰国从1997-1998年金融危机中复苏后,从2000-2008年间保持年均平稳增长,泰国的出口产品结构有所变化,主要出口机电产品、农产品和珠宝玉石。除2009年例外,由于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增速为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泰国经济商务参赞处的报告,“2010年,中国是泰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日本,是泰国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泰国则是中国的第十五大贸易伙伴。”[1]自贸区正式建成以来,中泰两国贸易更为便利,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中泰两国双边贸易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表6 2013-2016年中泰贸易趋势(单位:亿美元)

(五)澜湄合作机制极大的促进了中国与东盟区域一体化合作,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实现区域一体化互利共赢发展

从表6可以看出自2013年以来中泰贸易程趋势平稳上升态势。自“一带一路”建设提出以来,我国与澜湄区域国家从政策、金融、贸易等不同领域开展广泛的合作。“澜湄合作机制是新时期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一种新机制,这种机制脱胎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初兴起的次区域合作机制”。[2]随着次区域合作机制的不断开展,2014年12月,中泰两国续签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同时两国央行签署了《关于在泰国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不断完善经贸合作机制,加大多领域合作。“据泰国海关统计,2015年1至11月,泰国的货物进出口总额为3802.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同)下降8.9%。其中,出口总额为1939.5亿美元,下降6.1%;进口1863亿美元,下降11.6%。贸易顺差76.5亿美元。1至11月,泰国与中国双边货物的进出口额为590.2亿美元增长了2%。其中,泰国对中国出口总额为214.2亿美元,下降了5.8%,占泰国出口总额的11%;泰国从中国进口的数量为376亿美元,增长幅度为7.2%,占泰国进口总额的20.2%。泰方的贸易逆差为161.9亿美元,增长率高达31.1%。可见近年来中泰之间的贸易明显处于不平衡的状态。中国在相互贸易中获得的利润空间很小”。[3]

2016年,中泰双边贸易额758.7亿美元,增长0.5%,其中我国出口371.9亿美元,下降2.9%;进口386.8亿美元,增长4.1%。2017年1至7月,双边贸易额446.7亿美元,增长11.6%,其中我出口215.6亿美元,增长2%,进口231.1亿美元,增长22.3%。截至2017年7月底,我国对泰累计直接投资44.9亿美元。其中,2017年1至7月,对泰新增非金融类直接投资2.1亿美元,同比下降29.3%。我国对泰主要投资领域为橡胶加工、汽配和电子生产等。截至2017年7月底,泰累计对华实际投资额41.4亿美元。其中,2017年1-7月,泰新增对华直接投资3040万美元,同比下降0.8%。中方统计,截至2017年7月底,我国企业在泰共签订承包工程合同额228.6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68亿美元。其中,2017年1至7月新增合同额13.5亿美元,下降20.4%,完成营业额17.3亿美元,增长14.5%。[4]中泰两国从双边贸易发展到相互投资、劳务合作和科技合作,并具有一定规模,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双方的企业家和著名的财团都曾多次到对方的市场进行考察,对各自不同的经济发展状况、工作作风、经营方式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在同对方的经济交往中所碰到的问题和困难,都能通过协商解决,积累了一些经验。更重要的是,为保证双方经贸关系沿着正常的轨道发展,中泰两国签订了“两国贸易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科技合作协定”等协定。两国还成立了“经济合作委员会”、“贸易联合委员会”、和“科技合作委员会”等机构,这是过去几十年中泰经济关系发展的法律依据和组织保证,也是未来两国经济发展的基础。近年来,中泰两国都注意加强了社会础设施的建设,进一步改善交通、通讯等方面的条件。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与东盟关系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澜湄合作机制的正式出现是在2015年的11月12日,标志为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首次外长会议在我国云南景洪市召开。[5]同年12月31日,东盟共同体正式成立,东盟各国领导人旨在建成以“政治和睦命运体、经济合作协作体和文化交流共同体”为基础的东盟共同体。以此为目标建立的东盟共同体将进一步深化我国与东盟区域一体化合作,促进区域一体化互利共赢的发展。

“同饮一江水,命运紧相连”,这既是2016年3月23日在海南三亚召开的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澜湄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的主题,也是东盟秘书处一位官员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谈起的切身感受,更是中国、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6国多年来围绕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实施可持续开发和开展互惠务实合作的真实写照。[6]澜湄合作机制的目的是促进澜沧江次区域发展与繁荣、建立互利互惠与合作共赢的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目前,中泰两国经贸合作已取得了很多成就,主要包括:在服务贸易领域,双边共同合作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在互联互通方面,中泰合资修建高铁,将推动中南半岛区域经济的合作;在科技合作方面,为了做好重大灾害的防御及预测工作,中泰进行密切地科技合作,有助于提升区域防灾减灾能力;在人文交流方面,中泰双边旅游服务业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两国游客频繁交流不仅促进双边GDP增长,而且有利于增进两国人民的和睦友好。

二、中泰经贸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双边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中泰贸易在过去的20年里,确实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但同时也应看到双边贸易中存在的问题。由于泰币贬值等原因。中国从泰国进口增长迅猛,而对泰出口缓慢,从而造成中国对泰贸易逆差较大。中国企业在泰开展承包工程业务面临的主要问题是:1.受泰总体经济形势的影响,在承包工程领域,由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滞后负面效应尚在延续。承包工程市场项目竞争空前激烈,“黑箱”操作盛行,围标现象屡禁不止。由于缺乏资金,带资承包成为承包工程市场的主流。传统经营的承包方式也受到挑战,出口信贷条件越来越成为企业夺标的前提条件。中国企业对外经营环境渐趋严峻。2.中国对泰输出劳务规模受限。泰国是世界劳务输出大国,对外来劳务控制严格。政府不给外来普通劳务发放工作准证。中国对泰输出劳务每年在2人次徘徊,其中有近一半系通过承包工程输出.其余为当地稀缺工种,如纺织、电子、冶炼、港口运行工程师、管理人员及珠宝加工、中文导购等。

(二)中国对泰国的投资与其在世界的经济地位不甚相符

首先中国对泰国的投资落后于一些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如日本、新加坡、美国、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这些国家和地区对泰国的泰国一直位于前列,而中国却排在前10名之后。其次中国对泰国的投资在两国相互投资中不平衡。泰国对华投资与中国在东盟投资远少于东盟对华投资一样,中国对泰国投资远少于泰国对华投资。

(三)中泰两国出口产品过于集中

中泰两国的出口相似度总体呈上升趋势,相似度指数在2011年的突破了85大关,中泰两国在出口上纯在激烈竞争,主要体现在纺织服装和机电产品两大类商品的竞争上,且相对泰国来说中国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同时,中泰两国有着共同的主要出口国,其均为欧盟国家、日本、美国,且对主要出口国出口的比重较高,中国和泰国之间的产品产生较大的竞争性。同时,出口结构的高度相似使中泰产业政策、出口贸易政策难以协调,也使中泰两国粗口产业面临技术升级的压力,这是中泰两国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三、澜湄合作机制下深化中泰经贸合作的对策

澜湄合作机制重点定位的是我国和泰国、缅甸、老挝三个国家的合作,这样的合作模式往往能够产生“中路突破而撬动两翼”效应。我国可通过如下措施加强与泰国的经贸合作。

第一,鼓励中国企业扩大对泰国投资,深入发展两国经贸合作关系。基于澜湄合作机制的合作重点,首先,利用我国国内市场较为宽广和消费水平较高的优势,增强我国在泰国的出口产品生产和定价上的主导性,获得出口产品主导权,帮助提高泰国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增加其国际竞争力。同时,适当对某些泰国的产品给予便利,方便其出口到我国国内。

第二,从投资领域,优化两国的投资环境,建立合资企业,实现中泰两国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同时,中泰两国应携手合作共同开发东盟共同体市场。产业结构方面,中泰两国应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中泰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并加强农业合作。天然橡胶合作方面,建议中国企业在泰设厂,降低运输与生产成本,实现中泰互利共赢。旅游服务合作方面,进一步简化旅游手续,整合两国旅游资源,加快跨国人才培养;能源合作方面,既要解决传统石油能源合作存在的诸多难题,又要开启中泰两国新能源合作,如合作开发太阳能发电、势能发电、风能发电等惠及民生的项目,解决泰国用电难题和能源缺乏的问题,也将对中国过剩能源得到优化配置。

第三,加强与泰国经贸政策协调,中泰两国都是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各自的对外经贸政策都要符合世贸组织的各项协定,包括政府制定的关税、配额、补贴或国营企业贸易政策等,都要遵守世贸组织有关非歧视、平等、互惠等规则。

近年来,中泰两国的经济合作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泰两国成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来,中泰合作成效明显。2015年,在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下,中泰开始合建泛亚铁路。2015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对该区域的成员国的大部分产品实现零关税,此举有利于推动双边经贸合作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16年3月23日,在中国海南三亚召开“澜沧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领导人围绕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实施可持续开发和开展互惠务实合作的会谈。本次会议将很多议题得以确立,进一步明确各国的合作方向,以能源合作及新能源开发、交通运输线路的连通、跨境经贸合作、跨境开发旅游资源、合理利用上下游水资源、农业和减贫为优先方向”。[7]会上泰国的积极表现预示着中泰将开启新的经贸合作领域。中泰经贸发展虽取得一定成就,但在投资领域、产业结构领域、旅游服务业及能源合作领域还存在很多问题,中泰两国应该秉承传统友好关系,优化投资环境,深入调整产业结构,整合中泰两国的旅游资源,开展两国旅游合作,加快培养复合型旅游人才,继续发展中泰传统石油贸易,开启中泰新能源合作。

澜湄合作机制给中泰经贸合作带了巨大的机遇,中泰两国应积极把握这一机遇,加强双方的经贸合作,中泰两国应该秉承传统友好关系,优化投资环境,深入调整产业结构,整合中泰两国的旅游资源,开展两国旅游合作,加快培养复合型旅游人才,继续发展中泰传统石油贸易,开启中泰新能源合作。在新的合作机遇与国际环境复杂的背景下继续友好合作,并努力寻找新的经济合作方向,以努力实现中泰互利共赢的合作目标。

猜你喜欢
中泰双边两国
飞马图彩色丝巾:中朝两国友好情谊的见证
电子产品回收供应链的双边匹配策略
中泰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培养现状与途径研究
肖凤桐会长在中泰工程咨询企业合作交流会议上的致辞
论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调整的必要性——以中泰铁路的波折为例
新型自适应稳健双边滤波图像分割
中美两国学生高考和求职之路的比较研究
从中日两国宗教基本概念的语意表达看两国对宗教的认识
双边同步驱动焊接夹具设计
中厚板双边剪模拟剪切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