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贵文,黄永光
(广西防城港市中医医院,广西 防城港 538021)
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为老年常见的骨折类型。常用的复位方式为牵抖复位法,即“一牵,二抖,三尺偏”,但效果不佳,且复发率高[1]。我们用牵抖折挤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共80例,均为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61~87岁,平均(74.13±1.36)岁。对照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62~87岁,平均(74.59±1.68)岁。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观察组用牵抖折挤法。患者平卧位,患肢外展,肘稍屈,将其前臂旋前,使掌心处于向下状态。伤腕血肿部位用长度为5mm的空针进行抽吸,并用利多卡因(加入1:1剂量的生理盐水进行稀释,使用剂量为2~4mL)进行血肿内麻醉,助手双手环握住患者肘部,进行对抗牵引;术者捏持住患者伤腕处,给予稳定牵引,时间2~3min,后在持续牵引的状态下进行小频率的抖动,并将小鱼际手掌紧握,向近端移动,保证拇指位置于桡骨远端折断端的远侧;另一手则交替到腕关节近端部位,并进行不断触摸,后于尺侧进行折压。若患者复位后骨折稳定性不高,可进行重复挤压折断,使其稳定性得以增强[2-3]。复位使用的小夹板不可超过关节固定,应采用带柱中立位托板进行悬吊制动预防复位丢失。复位成功后需对夹板的位置和松紧程度进行检查,并指导患者进行肩肘手功能训练,预防肩肘综合征。
对照组用牵抖复位法,即“一牵,二抖,三尺偏”。对骨折端血肿部位进行麻醉,待疼痛缓解后进行复位操作。在骨折端的持续牵引下根据逆方向移位进行,复位成功后将驳骨油纱置于骨折部位,并对上前臂采用四夹板进行固定,捆绑绷带,保持松紧适宜,后将前臂置于中立位进行固定,将屈肘悬吊呈90°。
腕关节功能完全恢复,且无疼痛感为优。腕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外形伴有轻微的畸形为良。腕关节功能伴有轻微的障碍,活动欠佳,有疼痛感为可。未达到“可”的标准为差。
用SPSS20.0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和骨密度值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和骨密度值比较 (±s)
表2 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和骨密度值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 骨折愈合时间(d) 骨密度值(g/cm2)观察组 40 84.65±1.02△ 0.45±0.31△对照组 40 118.96±1.65 0.28±0.03
牵抖折挤法的治疗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操作时轻柔,对于粉碎性骨折也具有较好的复位效果,能够避免骨质破坏加重。②能够保证桡骨远端三柱复位,恢复桡骨远端长度,改善成角畸形现象,促进中柱关节面塌陷的恢复[4]。③能够充分体现正骨顺筋的理念,将分离骨折块归拢,使其缺损的部位得到填充,从而减少关节面不稳定或不平整。
牵抖折挤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