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药合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观察

2018-11-21 01:47王国庆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8年10期
关键词:性味食管炎流性

王国庆

(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特需病房三科,河南 新乡 453000)

反流性食管炎是由于十二指肠及胃内容物频繁反流进入食管[1],胆汁、胰液、酸性消化性胃液及胃蛋白酶未被及时清除,致使食管黏膜发生纤维化、溃疡、糜烂及炎症等病变,引发胃黏膜及咽喉等组织损伤。常伴有胃灼痛、胸痛及反流等临床症状,且多发于餐后,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我院以中西药合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取得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80例,均为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17例,女23例;年龄44~68岁,平均(56.19±3.58)岁;病程1~21年,平均 (13.92±1.78)年。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46~73岁,平均(55.98±4.24)岁;病程3~26年,平均 (14.26±1.63)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2]中关于“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标准:内镜检查食管黏膜有破损并排除癌变等其他疾病;24hPH<4时间大于4%,临床有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等症状。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相关诊断标准:属脾胃亏虚兼夹血瘀之证,常伴有胃脘部烧热,胀痛,且拒按或食后闷胀,舌质紫暗,脉涩等症状。

排出标准:有消化道术后史,合并有心、肝、肾等其他脏器疾,肿瘤,哺乳及妊娠期。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以雷贝拉唑(卫材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0091),1次1片,日1次,餐前口服,连续服用1个月。

观察组加用健脾化瘀法治疗。药用茵陈30g,红花20g,虎杖25g,半枝莲25g,丹参25g,板蓝根20g,鸡内金20g,柴胡15g,枳壳15g,陈皮15g,贯众15g。水煎,每次取汁200mL,早晚各1次温服,日1剂。连续治疗1个月。

用药期间选择易消化且低脂食物,少食多餐,适当增加瘦肉、鸡蛋等食物,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忌烟酒,不摄入咖啡、巧克力等食物。餐后适量饮用温开水。

3 观察指标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关节液内白细胞介素(IL -6、IL-1)指标、肿瘤坏死因子(TNF -α)指标。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发生情况。

4 疗效标准

参照《胃食管反流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4]分级标准。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复查胃镜食管黏膜未见异常,病灶明显缩小,无红肿及发炎。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复查胃镜食管黏膜炎症情况明显减轻,病灶无扩大且红肿及发炎得到控制。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呈加重,复查胃镜食管黏膜炎症情况无改善或加重,病灶扩大且红肿及发炎加重。

用SPSS22.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5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

两组炎症因子指标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炎症因子指标比较 (pg/mL,±s)

表2 两组炎症因子指标比较 (pg/mL,±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 IL -6 IL-1 TNF -α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0 640.57±63.35 557.16±49.25* 66.14±11.36 47.18±7.96* 809.78±50.29 597.14±31.96*观察组 40 642.09±64.21 487.79±47.29* 67.70±12.51 34.36±6.29* 810.92±47.88 485.76±26.39*t 0.11 6.43 0.58 7.99 0.10 17.00 P 0.92 0.00 0.56 0.00 0.92 0.00

6 讨 论

反流性食管炎临床多用抑酸剂治疗,可有效降低胃酸浓度。雷贝拉唑是最新一代的抑酸剂,具有较强的抗幽门螺杆菌活性,可在多个位点直接攻击幽门螺杆杆菌,抑制H+-K+-ATP酶,从而抑制胃酸分泌,快速、持久抑制胃酸,有效防止胃内容物频繁流入食管。

反流性食道炎属中医“反胃”、“吐酸”、“胃痛”、“噎嗝”等范畴[5]。病因病机常以气郁为先导,由于肝气郁结,情志不畅,致使气机阻滞、脾胃失常、内生痰瘀,反伤于胃,引发气机升降失衡,胃气上涌,反流入食管而发病。气郁可导致痰聚及血瘀,初病在气,久病可入血、致瘀。方中茵陈祛湿解热,可利胆护肝;红花异香,且味微苦,有助于缓解胸痛、避免痰气瘀滞;虎杖性味苦寒,归肝、胆、肺经,有活血定痛,清热利湿,解毒,化痰止咳,疏通肝气之功效;半枝莲性味辛、寒、归心小肠、肺经,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之功,全草含多种维生素,与贯众共用可散瘀止痛、凉血解毒;丹参性味苦、辛、微寒,归心包、肝经,有活血祛瘀,凉血消痛,养血安神及通经之效,可止痛祛瘀。板蓝根性味苦、寒、归心胃经,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之功,可抗革兰氏阴性菌与革兰氏阳性菌,故其具抗菌作用,且其性微寒,可清热凉血,此药亦归胃经,可护胃;鸡内金、枳壳、陈皮理气和中,助消化。柴胡性味苦、辛、微寒,归心包经、肝、三焦、胆经,有和解退热、疏肝鲜郁、升举阳气之功。诸药合用,可健脾益气、护胃养肝、活血化瘀[6]。

现代医学认为,机体炎症反应对反流性食管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IL -6可诱导T细胞活化增殖、分化,并诱导B细胞分化且产生抗体,参与集体免疫应答,是促炎因子;IL-1可在免疫应答与中组织修复起作用;TNF -α是炎症反应中最为重要且出现最早的炎性介质,可调节组织代谢活性并促进其他细胞因子的合成与释放。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茵陈可降低TNF-a的表达[7];虎杖对炎症因子具有抑制作用,从而减少TNF -α的产生[8];丹参活血化瘀,为有效调节免疫制剂。

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IL -6、IL-1、TNF -α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提示健脾化瘀法对炎症因子具抑制作用,可改善免疫功能。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表明健脾化瘀法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性味食管炎流性
反流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效果分析
方剂药性量化研究现状及展望
经方中芍药的运用
呼吸科与消化科对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认识的异同点
蒙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84例
药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探析
疏肝和胃降逆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观察
肃降肺胃法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观察
盗汗病治疗药物性味归经频数分析
半夏泻心汤的不同性味配伍对慢性胃溃疡大鼠胃液分泌及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