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春科
美国国防情报局局长阿什利在2018年6月举办的情报峰会上强调,美军正考虑将地下空间列为第六个作战域,高度重视城市隧道和地下基础设施环境中的作战。也就是说,继陆海空天网之后,美军将开辟第六维作战领域,开打“地道战”。
近年来,结合战略任务和作战需求,在总结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美军高度重视地下空间战力的组建和提高,注重从作战理论、技术装备、部队建设和实战实训等多方面全方位提高地下战能力。美陆军将地下空间作战视作是一种新型战争,寻求使旅级战斗队具备在地下迷宫有效导航、通信以及突破重重障碍攻击对手的作战能力。
2017年以来,美军出台了《地下环境小型部队训练手册》,规划并指导实施相关训练活动,为陆军投入5.72亿美元,为31个现役作战旅中的26个在城市大型地下设施中作战提供培训和特殊装备,使大部分作战旅做好在城市地下作战的准备。与此同时,美国陆军还开发了一套地下战的战术、技术和程序。建成名为“城市作战据点”的模拟城市,目前在这些模拟城市完成地下作战训练的作战旅已有5个,其余作战旅计划在2019年1月以前完成训练。对担负城市地下作战任务的作战旅,美军拔出专门经费采购特殊装备。
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还于2017年启动旨在探索在地下环境中快速测绘、导航和搜索新方法的“地下挑战赛”。该挑战赛围绕自主性、态势感知、机动性、联网等技术重点领域,寻求技术突破 ,快速、自主执行地下任务,力争为在复杂、不可预测和多样性的地下环境中,提供更高效的机动自由。挑战赛将人工隧道系统、城市地下环境、自然形成的洞穴网络作为指定的地下环境,探索在每种环境中作战的难度。
不仅仅只是陆军,美军各军种还开展了不同程度的城市战演习活动,如美国空军与英国空军的城市战对抗演习、美国陆军的城市战进攻性战术演习、美国海军陆战队城市战新技术演示活动等。在演习中,美军部队不断提高对地下战场的特殊物理环境、技术装备和作战任务特点的认识,地下作战理论、技术与装备日趋成熟,形成了攻克“地下战”难关的创新热潮。
对于地道战,我们并不陌生,它本是二战中我华北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抗击日本侵略者而发明的一种游击作战样式。在敌强我弱且华北平原缺乏山川河流等地理作战优势的情况下,我抗日军民在华北平原建起能打能躲,防水防火防毒的地下工事,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房连房、街连街、村连村的地道网,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美军的第六维空间作战,即地下空间作战,是我国抗日战争时期地道战的升级版。但二者有明显的区别。一方面,华北地道战的区域是广大农村,而美军开打地道战的区域在城市。早在2002年,美军发布的《联合城市战纲要》就指出,城市是21世纪最有可能的战场,是未来作战的战争和战役重心。
另一方面,华北地道战是为了应对日寇侵略,华北军民利用华北地域地下土层适宜挖建地窖的特殊地理环境,在储物地窖基础上建工事、连通道的主动行为,是防御性的防中有攻作战样式的集中体现。而美军的地道战却是以实现侵略扩张、征服对手城市为目的,防止对手利用城市现有的地下空间进行反击反抗的作战样式。
其实,说起地道战它既是一个新话题,也是一个老项目,因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面对坚城深池,攻城的一方早就发明了挖地道的方式。而在解放战争初期,缺乏攻城重炮的解放军更是沿用了用棺材装炸药,通过挖地道的方式将炸药送到城墙下炸毁城墙的办法,地道战的用法从来没有停过。美军开打的地道战,无非就是在传统地道战的基础上融入了新的技术、新的装备以及新的战法等等,诸如卫星定位导航技术、无线电设备、呼吸设备、地下探测夜视仪、武器消音器和大型电锯等等,其作战空域的地下特征和古代、现代对地道的运用环境并没有本质的不同,这种地下环境无论是过去、现代还是将来都不会有本质的变化。
石头里蹦出了孙悟空只能出现在神话里,现实中任何创新发展都不可能凭空产生,都不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任何创新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又一高度的跳跃。
战争和历史发展的轨迹都是一种螺旋上升的质变,但这个质变的过程依旧离不开量变的积累。从古代的攻城地道战到抗日战争中的地道战再到美军的地下空间战,改变的是战法,创新的是形式,但始终万变不离其宗,“宗”就是根本,就是实质,只有抓住根本,看清实质,才能以不变应万变。美军提出的各种作战理念层出不穷,各种作战样式不断翻新,而各种科学技术在作战中的应用也是令人目不暇接,地下空间战场的开辟,地道战的出台也只是其中的沧海一粟。
“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本质是“浅草才能没马蹄”。无论六维的地下空间战,还是七维的其他样式的作战,或者传统的陆海空天等等,都应当如同看待地道战的本和源一样,只有抓住了“纲”才能纲举目张,有效应对。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为了交通和国防的需要,世界各国很多城市都建立了军民两用的地下通道、地下商场,而轨道交通的发展特别是地铁的四通八达更是让城市地下空间成为一个广阔的领域,在战时更是一个广阔的空间。这个空间虽然无法和传统的陆海空天比面积,更无法具有网络空间虚拟的渗透优势,但是运用得当,将成为各种打击平台隐蔽自己、发挥作用的重要载体,可以发挥其他维度战场无法替代的作用甚至是最终决定作用。
美军在两次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索马里战争、巴拿马战争中积累了丰富的城市作战经验,在此基础上也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基于此,美军城市作战理论、技术与装备日趋成熟。但是,地下空间作为城市战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最关键的一道防线,因其特殊的物理环境、现有技术与装备难以有效遂行作战任务等因素,成为拒止美军军力发挥的天然屏障,甚至会成为对手转被动为主动或是反败为胜的空间平台。
在朝鲜战争中,美军占有科技、经济等多方面的优势,在和志愿军的较量中,这些优势集中地体现在空中打击。在火力和机动优势上,让志愿军很难再实行包围口袋战术,很难像国内解放战争中那样大规模消灭美军优势兵力。然而,这些优势只能体现在白天这个时空维度中,到了夜晚就会大打折扣,敌人的劣势就是我们的优势。我们的志愿军官兵就是发挥好了夜战的传统,用好了夜间这个美军维度作战的空白和死角,很多关键性的战役战斗的关键环节都是在夜间展开的,让美军一筹莫展,最终没能在朝鲜战场上达成作战目的。
战争形态的演进和维度的扩展是同时进行的,从陆到海再到空、天、网、水下和心理等诸维战场,谁先拓展新的维度,就容易在新的维度占领主动权,而占领新战争维度主动权的一方总是占有战争决胜的主动权。正是因为如此,随着空中维度战场的开辟,杜黑提出了“制空权”,其主要观点之一就是“制空权决胜论”;同样,海上作战维度的拓展也让马汉在提出制海权的同时提出了“海权制胜论”。而网路技术的拓展和网络社会的形成,也让人看到制网权决胜论的端倪,因为在高度依赖网络的交通、金融、商业、国防等诸多领域,一旦网络瘫痪将造成取不出钱、火车相撞、飞机无法飞行等情况,会让对手不战而溃。
然而,无论空权、海权、网权,无论谁是决胜的单一因素都是片面的、错误的,决胜的实质还是看谁占主导地位,任何一维的后发和被动都会导致战争的失败。城市地道战也是如此,其实质是城市地下空间战,如同制空权、制海权一样,谁能首先开辟好、利用好这一空间,即使在其他空间领域里暂时处于劣势甚至是失去的情况下也有可能掌握反败为胜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