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探析

2018-11-20 11:56焦文静
新课程·中旬 2018年8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探究信息

焦文静

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概括来说也就是学生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素质。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背景下,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核心素养已显得非常重要和紧迫。本文通过分析核心素养理念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以期提高学生获取、处理信息及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加强集体备课,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扎实做好“三案定教、四步实施”集备活动,注重“五个转变”的规划与落实,实施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扎实培养学生信息基础能力。“三案定教、四步实施”就是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教师教学规律,既备场景,也备细节,更备作业。备教材为中心备内容为重点,但由于是课前工作,所以教师在考虑分析学生个体、学生学情上总是有一定欠缺。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感受到了这些困惑。比如,如何备好学习情绪的暴发点?如何备好学生能力发展的支撑点、生长点(包括情感、知识技能的生长点),不同的班,不同课,不同年级,如何找到一个基本的模式和方法?这都需要不断地实践和探索,需要完善和发展。因此,教师应注重“五个转变”工作,即单向性→多向性,单元性→多元性,被动型→主动型,静态型→动态型,接受型→体验型,加强课后个性补教工作。

如在“Word”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让学生分组完成的班级小报。在编制小报时,要求运用Word文档建立;会设置字体、字号(居中、颜色)、段落排版(段落缩进、行间距等);插入图片、艺术字;能利用绘制的表格,进行边框、底纹设置等。学生熟练掌握上述操作技能后让其定主题、定内容,并自己构思、排版。老师只是作为作品点评者和点拨者。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极大的发挥,培养了学生间的协作意识和合作精神,为走向社会工作打下了团队合作意识的基础。

二、拓展第二课堂,提高学生操作技能

信息无处不在、无处不存,信息技术的学习仅靠课本教材是远远不够的。为了避免学生沉迷网络,老师可以定内容、定主题,再让学生每周回家网上查阅信息技术相关主题内容,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新动向和热点问题。周末回来,由小组长收集整理,上课时再用3~5分钟时间让小组长展示、阐述。这种课外新、热点追踪,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了学生视野,拓展了书本外更多知识,锻炼了学生动手搜集整理的实践能力和学生表述的语言能力、写作能力。

在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学习中,学校涌现出一些优秀的学生,他们已不再满足课堂所学,对计算机的许多专业知识和应用技术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基础较好,有这方面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了能让这部分优秀学生的能力能较好地得到培养和深层发展,科组成立了信息技术第二课活动提高班、兴趣班。就我校而言,组建有电脑绘画制作班、电子报刊制作提高班、闪客动画培训班、网页制作班、机器人兴趣小组竞赛培训班、信息学奥赛辅导班。在辅导过程中,我们教师尽量调动和结合其他学科知识,如结合美术、音乐、语文等相关知识进行作品创作。

三、开展学科整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能较好地改善和营造新的教学环境,实现“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从而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信息能力和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有所成效。

1.信息技術的技能方法在其他学科知识整合,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综合信息能力与素质

就信息技术学科本身而言,如同语文和英语一样,它具有工具性的特点。这就使得信息技术课能够进行跨学科运用,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综合能力。如将打字练习与英语背读相结合;利用Photoshop软件进行美术作品创作;用word图文混排功能进行语文作文、校刊的编排;用excel进行班级成绩分析形成数学统计图;利用Flash动画制作物理中浮力实验和滑轮组实验等。通过信息技术整合其他学科知识,实现在同一知识点上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不同侧重点的学习,较好地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创新意识和信息综合能力。

2.信息技术整合创造自由式选择学习环境,发展学生个性与特长,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要出发,利用信息技术学科整合构建自由式选择学习环境。整合前,教学内容的大小与范围、教学进度的快与慢、各知识点的顺序与角度、练习的难易与梯度,局部与整体等,很难做到协调统一。而课程整合,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难题。通过信息技术网络与学科整合,形成一个以小见大、由点到面的拓展性的“网状学习”环境。在这种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性的“网状环境”中,一方面,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顺序,自主决定学习进度,自主进行知识梳理,从而较好地锻炼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另一方面,学生通过“独立发现、自主探索”式的学习,促进了学生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自主探究式的学习,对中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可能并不在于探索到什么成果,而在于养成良好的习惯,即自信地独立地思考问题并敢于发表自己想法的习惯。

信息技术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具有知识更新快、操作性强等特点,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际需求,让学生在围绕解决生活问题的实践中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形成信息技术技能,并引导学生将其应用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形成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素质。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探究信息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