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研究

2018-11-20 10:50刘宏阳李淑华
世界家苑 2018年11期
关键词:大学生

刘宏阳 李淑华

摘 要:本文描述了大学生在当前社会手机随处可见,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背景下,考场上出现的有关作弊行为的一系列问题以及对此行为的处罚措施等。除此之外还仔细研究了这些作弊者出现这种行为的心理活动,分析了作弊行为对自己、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影响,最后就舞弊现象的杜绝提出了建议,需要改进考试机制并且有针对性地开展诚信思想教育活动。

关键词:大学生;作弊现状;杜绝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A

考试作弊是目前教育工作中最严峻的问题之一。有考试就有作弊,曾有人说,在大学的生活中,作弊自然地像呼吸新鲜空气一样,这种行为似乎也成了学生的一种学术技能,它就像阅读文章和写作的技能一样。我们的社会崇尚诚信,我们不需要偷奸取巧欺骗自己欺骗他人,需要的是脚踏实地努力。因为考试作弊已不仅仅作弊者个人的问题了,这种现象的普遍化已经对社会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一、作弊现状

1.作弊手段

考场上令人眼花缭乱的作弊方式主要有:考生进入考场之前,身上会带着写有知识点的小纸条、小册子或者是带上存有考试相关知识的微型电子设备,这种方式被称为夹带作弊,它是最常用的一种方式。还有一种叫做传递作弊,作弊者一般是通过借用其他考生的胶带、橡皮、刻度尺等物品来传递答案。另外还有学生东张西望依仗自己良好的视力偷看他人试卷,也有用透明胶带粘贴知识点撕下后贴在桌子上,另外最为恶劣的一种方式当属代考、替考行为了,参与者一般是老乡、朋友或者花钱雇人。随着电子科技的迅猛发展,出现了一种新的作弊方法,考生借口手机看时间而实际上利用手机网络搜索答案或向考场外的人求帮忙。

2.作弊规模

作弊规模有单人作弊和多人配合作弊之分。在作弊手段中所讲到的夹带作弊、偷看试卷就属于单人作弊,这种行为由于参与者少而易于追究责任。其中替考、代考和相互传递答案等方式就属于多人配合作弊,参与者多为两个人。这些作弊行为又可以分为有预谋的和無预谋的,有预谋的舞弊行为则表现为考前不复习,费尽心思地想着怎么样作弊不会被发现;无预谋的一般是因为考生意志力不坚定,原本没想作弊,可是由于遇到不会的问题紧张就忍不住地要偷看他人试卷。

二、作弊原因

在社会大转型的重要时期,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冲击让一部分人对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淡漠了,他们不再认为诚信是一个人重要的美德。在多元文化的交融下,人们开始变得急功近利,在这种浮躁的氛围下大学生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虽然大学生对思想道德方面的认知比较高,但他们缺乏社会阅历以及对某一社会现象深刻剖析的能力,他们喜欢怀疑和批判,有时会因为过度的怀疑而陷入对社会不满的情绪中,生活又有形形色色的诱惑,许多人本不坚定的意志变得越来越弱,考场作弊就是他们在行为上的表现之一。这类人舞弊的原因有:

1.懈怠学习且缺乏诚信

科技飞速发展,几乎所有人都有一部智能手机,手持智能机再配以4G似乎就可以拥有一切。以至于有人遇到了问题第一反应不是思考解决的办法,而是点开浏览器搜索,时间长了便觉得学习太简单,根本就不需要花费时间去思考研究,只要有手机有网一切的问题都不再是问题。一旦形成了这种思想,对学习会越来越懈怠,到考试的时候脑子空空如也,又要如何答卷?另一方面,在全球多元文化的交融和冲击下,受到片面的人权思想的干扰,多为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很容易出现道德困惑和认知失衡的问题,进而形成一切以自己为中心的思想,逐渐地漠视了诚信的存在。

考试作弊其实就是一个“诚信”问题。为什么要作弊?因为他们认为,大学考试不同于中高考等升学考试,作弊并不是很严肃的一件事,和诚信也没有关系,即便作弊也没有心理负担。

2.挑战考试的公平性和严肃性

考试作弊本就是一种不公平的竞争。因为一部分人会因为作弊侥幸取得了好的成绩,得到原本没有的奖励,而对于那些诚信考试的人来说,舞弊者会损害这些诚信参加考试的人的利益。成绩差的同学作弊是为了及格;成绩不差的人作弊是不愿意付出等价的努力还要拿到好的成绩。由于现今的大学教育和社会实际联系的并不紧密,考试制度比较僵化,有人为了抵制这种制度,会有意地违反考场纪律挑战考试的严肃性。也有人听信畸形的理论,认为在大学的生活中考试作弊很正常,自己一直都是个乖宝宝,在大学里缺了这种刺激的经历,那么人生就是不完整的。

3.监考者执行不力

考生是考场的主要人员,监考老师在考试中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同一场考试的不同考场里的监考老师执行力度是不同的,有的监考老师遇到自己认识的学生作弊可能会手下留情;也有监考老师会觉得《考生违纪处罚条例》的某条对学生过于苛刻,自己就会在监考中有意识地放松,而也有监考老师即便认为处罚条例过于苛刻却仍然按规定来,那么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会出现诚信考试的学生成绩低于作弊的学生的情况,这种不确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纵容了学生的作弊行为。

4.评价体系不科学

我们一直在强调素质教育,提倡注重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高尚道德的培养,希望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而实际上学校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却不够重视;另一方面,优秀毕业生的评定、入党资格、学位的授予等等都牵扯到了学习绩点,更甚者出去实习或是毕业找工作,自己在大学里的学习成绩都会成为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于是就有很多人形成一种错误的认知:学习是为了考试并取得优异的成绩。不知不觉作弊拿高分就会充斥这类人的大脑。

三、杜绝作弊的措施

1.如何杜绝作弊心理

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是至关重要的。要想自己对学习充满兴趣不仅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还要明白自己学习的目的。简单的死记硬背和临阵磨枪是最糟糕的学习方式,好多人没有合理的安排学习时间,不满意自己的成绩,学习热情会被削弱。只有脚踏实地认真学习才会厚积薄发,才能树立坚定的信心并蔑视舞弊。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对考试失利有着清晰的认识。许多学生陷入了常见的思维误区,坚信考试是评判能力的手段,其结果只能好不能坏,这样的认知偏差需要我们不断的去转变和矫正。只有走出了这种过于激进的思想,才可能用一颗理智的、平常的心对待考试结果。

2.高校对学生教育工作的开展

①强化监考力度,实行科学的惩处措施

为了深度整改考试风气杜绝作弊,对作弊者的惩罚是很严重的。处以作弊者“留校察看、勒令退学、取消学位”的惩处,学生将会受到很严重的打击。实际上监考老师多由各科的任课教师组成,他们并不愿意将这些学生一棍子打死,过于严重的处罚加重了老师们的心理负担,监考时的宽纵又让惩罚缺失了公平性。因此需要有科学的惩罚措施,除了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外,还要给他们一次重新改过的机会。这样能减少监考者的心理负担,也能提高监考力度。

②重视思想教育

考试为了让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寻求进步。考试可以激发被动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对主动学习者效果并不是很好。如果用一种积极的情感来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那么不需要监督或奖惩也能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我们知道对作弊事件的处理最常用的就是公示处罚决定,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没能让他们反思为什么错了,只能迫于被处分的压力而不敢再做,学生的情绪可能会消沉。此时需要学校对这部分学生做好思想教育和引导工作,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不是一直纠结惩罚的轻重。这样既能从思想上认识到作弊的恶劣性,又能铭记教训重新找回学习的动力。

③改变教学管理模式

学生对学习感到无聊枯涩,缺乏热情,是因为当下的教学模式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知识基础。如果学生修满了必须的学分就可以提前毕业,或者也可以中途休学延期毕业,相信这种灵活的地教学制度如果能落实到每一所高校,学生的学习动力将会大幅度的提升。放宽了学习年限也减少了学生的心理压力,还能正常获得学位文凭,考试作弊的可能性自然也会降低。

④形成合理的考察方式

在以往的考场作弊案例中我们发现学生预先准备的答案多为概念和公式,那么试卷上尽量避免背记的内容,可以把公式附上,注重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任课教師不划重点,不让学生有“备”而来。

参考文献

[1]安玉发,郑培爱,卢兆彤.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成因分析及对策.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2]陈国丽,肖晖.试论高校学生舞弊现象及对策研究.经济师.2004

[3]陈贵虎.当代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社会学透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7

作者简介

[1]刘宏阳(1996.11--)女,汉族,陕西 商洛人,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16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2]通信作者:李淑华(1976.3--)女,朝鲜族,辽宁丹东人,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电子商务、区域信息化、信息检索等。

基金项目

延边大学本科生创业科研基金项目(2018)

(作者单位: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微信使用对大学生亲子关系的影响
浅议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培养路径
浅析大学生校园兼职
暑期近万名大学生兼职送外卖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成立首个村级大学生创业园
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