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肖驰
摘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揭开了中国大学发展新篇章,本文以中山大学药学院的“双一流”建设为例,分析药学院“双一流”建设学科发展历程及建设成果,结合人才队伍、学术成果、学生质量、服务能力等方面,深入探索并展望药学院“双一流”学科建设道路。
关键词:高校;“双一流”;学科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5-0167-02
“双一流”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及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对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双一流”是来源于2015年11月5日国务院发布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专指“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此方案首次提出了我国“双一流建设”的具体规划,强调分“三步走”的战略,计划我国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到本世纪中叶进入世界的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各高校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双一流”建设在高校中的进程。
《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于2017年9月由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与财政部联合印发,通过专家委员会慎重选择、严格选拔、优中选优,以及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与财政部谨慎研究并上报国务院批准,总共有95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而中山大学共11个学科被选入建设学科名单,药学学科名列其中。
有学者表明,我国的“双一流”建设必然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这条未来可期的道路上,必然会经历诸多挑战与改革。本文将以中山大学药学院为例,针对一流学科的内涵,通过对中大药学院在扎实推进“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点探讨,分析在“双一流”学科建设道路上的几大抓手。
一、一流学科的标准
一篇發表在《中国高教研究》杂志的文章中,周光礼等学者对什么是世界一流学科进行了深度剖析。一流学科的评价标准可以从学术性标准和实践性标准这两方面进行界定,前者客观,具有国际可比性,而后者较为主观,具有地方特色性。但他们认为,评价标准应同时兼顾学术标准和实践标准,在重视学术标准的同时,也要重视实践标准,使一流学科能够服务于国家的发展。
在三个有影响力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排名体系中,只有上海交通大学的大学学术排名体系依旧坚持单一的学术标准。除此之外,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泰晤士报的排名均同时重视学术标准和实践标准,故提出,一流学科的标准主要包括一流的学者、一流的学生、一流的科学研究、一流的学术声誉、一流的社会服务。
二、高校“双一流”学科建设道路上的几大抓手
1.引进领军人物,强化师资队伍。一流的师资队伍就是一流的学科的保障,因为学科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资队伍的研究水平。一流学科的建设需要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作为支撑,当前,一流学科建设中面临的问题与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不够有着直接关系。在这方面,高校要加大人才的引进力度,制定吸引人才的方针政策,选拔培养优秀的教师骨干,组成强有力的师资队伍。其中,领军人物是团队形成与发展的关键。一支军队要有好领袖才能打胜仗,相应的,一个科研团队里,得有优秀的领军人物才能带领整个团队突破众多科研难关,不断攀登科研高峰,为“双一流”建设添砖加瓦。正是基于此考虑,药学院一直重视人才工作,通过学校“百人计划”重点引进一批学院发展所需的具有重要国际学术影响的领军人才。他们在团队建设和科研成果引进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团队精准定位,在人才梯队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都将发挥其独到的建树。
在学科师资配置上,要科学地规划师资队伍建设,重点引进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学术发展潜力的中青年杰出人才和一批符合学院学科发展需要的青年学术骨干。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人才为核心,确立主人翁意识,通过营造公平、友善、参与、交流的人文环境来培养教师队伍的归属感,通过人才吸引机制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从而充分发挥师资队伍的力量,实现“1+1>2”的效果。另一方面,要鼓励教师“走出去”,为优秀的专业教师提供到其他国内外高校或平台参加学术交流及研讨以及到国内外知名院校培训交流的机会,拓建他们的视野,为学院“双一流”学科的建设注入新鲜的活力。
2.加强科研实力,凝练研究特色。无论资源多丰富、办学能力多强,学科各方向都不可能同步化发展,只能选择某些研究方向作为特色重点发展,以此形成学院的优势以及提高自身竞争力。因此,药学院的总体发展目标是,以创新药物研究为龙头,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公共技术平台。依靠中山大学的雄厚力量,药学院将建设成为引领国内先进水平,在国际上形成较大影响力的科学研究与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尤其致力于栽培创新药物的优秀团队与高层次人才。为早日达成目的,药学院积极召开了“手性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咨询会以及促成“手性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组建,同时积极组织校内协调会,寻找多种途径来促进学科研究特色发展。
3.改革培养模式,培育创新人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双一流”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一流大学有一流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建设好“双一流”学科,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学科水平,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中山大学罗俊校长在春季工作会议中凝练出了“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十二字”人才培养目标,药学院围绕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和“双一流”学科建设要求,在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不断地探索与改革。一方面,学院以2017年度“中山大学品牌专业建设项目”为支撑,拟设立一批开放性的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支持教师们进行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等教学方面的改革。另外一方面,与其他高校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学院通过召开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交流会、邀请相关领导做汇报、选派教师赴其他高校交流学习等形式,不断增强教师队伍对改革培养体系的认知,树立改革意识,提升积极性,促进学科建设的良性发展与循环。
4.注重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一流的服务社会能力是一流学科建设的重头戏,学科建设与地方经济是相互关联的,学科通过成果转化,必然会对地方经济发展产生有力的推进作用。同时,地方经济发展也会反过来影响高校的发展,进而对高校内部的学科产生影响。产学研结合是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实现产业化的一个有效途径。同时,产学研结合也是建设“双一流”学科的必然选择。中山大学药学院长期坚持“产、学、研”相结合,认真踏实地做好科学研究工作,注重培养高素质人才。与此同时,药学院还积极为广东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药学院有着将教学科研与新药开发技术、药物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优良传统,对社会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搭建起更广阔的平台,实现双赢甚至多赢的结果。
三、总结和展望
“双一流”建设为高校的学科建设带来了政策和发展空间,高校应该结合自身实际,从一流学科的标准出发,在这个浪潮中对学科建设进行深度挖掘,寻找有效途径来加快“双一流”学科建设的步伐。
参考文献:
[1]伍宸.《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政策分析与实践对策[J].重庆高教研究,2016,4(01):12-17.
[2]周光礼,武建鑫.什么是世界一流学科[J].中国高教研究,2016,(01):65-73.
[3]耿有权.对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道路的辩证思考[J].江苏高教,2010,(05):40-42.
[4]王洪才.“双一流”建设的重心在学科[J].重庆高教研究,2016,4(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