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力
[摘 要]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我国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随着大数据技术在高职院校各个领域的普遍运用,高职院校的管理水平、教学质量以及人才培养质量均得到了大幅提升。本文在阐述大数据的基本内涵及优势的基础上,分析了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征,并从人才培养视角出发提出了促进高职院校大数据平台建设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人才培养;高职院校;大数据平台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8.22.089
[中图分类号]F239.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8)22-0-02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随着大数据技术在高职院校中的推广和运用,高职院校的管理水平、教学质量以及人才培养质量均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基于此,高职院校应积极契合行业发展需求,培育满足企业发展需求、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优质人才。同时,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完善的管理机制,形成满足人才培养需求的大数据平台。本文将围绕基于人才培养视角的高职院校大数据平台建设相关问题展开研究和探讨。
1 大数据概述
1.1 大数据技术的含义
大数据技术实际上是一种以数据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革命,无论是数据获取的途径,还是数据挖掘的深度以及数据分析处理的方式,都远远超出传统数據库软件工具的能力范围。在该过程中,技术、实践、理念等都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对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化建设已经上升到战略层面,开始引起各个领域的重视,信息社会也迈进了大数据时代。大数据不仅指数据规模不断扩大,也包括数据采集工具、数据分析系统、数据处理平台的升级。大数据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数量多、信息类型多的数据集,能帮助人们从复杂的信息中提炼出有价值的内容,从数据的潜在价值中透析过去、预测未来。
1.2 大数据的特征及其应用
互联网是当下发展的主流趋势,大数据就是用可视化的数据工具,将所有的数据点和信息转化为更具体的数据,以此来增加数据的可用性,为快速识别错误、洞察问题提供依据。大数据具有明显的5“V”特征:一是Volume,即数据大量化,大数据的起始计量单位至少是P、E、Z,甚至可以达到EB的规模;二是Variety,即数据多样化,大数据拓宽了采集数据的渠道,数据的格式、形态、类型更加多样;三是Velocity,即数据时效性,当网络覆盖面不断拓宽,数据感知无处不在,所有数据都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处理;四是Veracity,即数据准确性,大数据有效提高了数据质量,增强了数据的可信赖度;五是Value,即数据价值性,在挖掘、分析、处理、汇总数据的过程中,潜藏着无限的商业价值。而大数据技术有效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使高职院校学生能够享受更加丰富的教育资源,为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2 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征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挖掘的广度与深度不断增加,为高职教育改革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使教育管理者能及时发现高职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随着大数据技术在高职院校中的推广和运用,大幅提升了高职院校的管理水平、教学质量以及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出现了一些变化,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2.1 突出学生的个性化教学
人才培养不再强调知识传递的重要性,而是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构建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大数据在教学领域的应用,使教学不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势也日益凸现,不仅可以为师生提供大量的教学资源,也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为个性化辅导提供依据。在传授知识方面,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已经不存在,尤其是在素质教育日益盛行的当下,学校更应该将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放在突出位置,这是时代发展赋予职业教育的基本任务。
2.2 突出学生的个体体验
高职院校通过积极推广体验式教学,对学生开展职业生涯教育,能够使学生客观公正地对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与分析,权衡优势与劣势,结合时代特征确定合理的职业奋斗目标。物流专业实践性较强,高职院校要合理利用校内外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从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情况来看,企业参与教学的热情并不高,国家虽然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并没有适时出台规定性文件,学生很少能获得校外实习的机会,缺乏实践教育环境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短板。高职院校可以在校园里构建虚拟企业,让学生参与“企业”的决策、管理、生产活动,能使学生找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明确日后努力的方向。
2.3 突出学生的学情分析
在大数据的辅助下,高职院校应从多个角度搜集学情信息,为塑造积极向上的职业价值观提供依据。在大数据的支持下,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更加全面,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会在网络平台中留下很多痕迹,能够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职业素养、兴趣爱好。教师在汇总各种信息的过程中,要准确地把握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方法,及时进行干预与监控。
3 基于人才培养视角的高职院校大数据平台建设途径
高职院校大数据平台作为校园信息基础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工作在于更好地为师生提供数据服务和数据展示窗口,以直观的形式将复杂的数据通过深入的数据分析以简单的形式展现在大数据平台上,满足师生对数据资源的多样化需求。基于此,本文将从人才培养视角出发提出加快高职院校大数据平台建设的具体建议。
3.1 明确大数据平台的基本架构
高职院校大数据平台的基本架构包括4个部分。第一,应用层。应用层主要为师生提供类型多样的应用场景,如学科情况、招生就业、学科情况、图书馆利用等,主要展现形式包括列表、表单、数据表格、折线图和刻度盘等。同时,应用层也提供了相应的数据导出、切换等功能,可以满足学生对数据的个性化需求。第二,大数据门户。大数据门户通过采用最新的HTML5技术开发,适配手机、平板电脑、PC等设备访问,借助图文并茂和数据图表的形式展现学生关注的相关信息。第三,支撑层。支撑层通过提供灵活的数据挖掘算法库、数据源、统计条件配置、展示页面配置等功能,支持数据源定义、SQL语句配写、图表元素配置、图形类型配置和查询条件配置。第四,接口层。接口层主要是通过封装不同系统之间的接口,以确保其可以满足不同服务的需求,为不同场景提供支持,以促进不同场景的具体应用。
3.2 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的大数据信息平台将成为未来教育领域信息化建设的主要趋势,高职院校应充分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构建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大数据平台。为了确保大数据平台能够正常运行,高职院校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首先,完善信息内容。大数据平台中应当涉及学校简介、校企合作信息、国家政策方针、学生信息等,并动态更新相关数据。其次,建立大数据平台的动态化管理,及时更新数据,提高数据的完整性与准确性,确保各类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最后,高职院校应建立完善的大数据平台管理制度,例如系统定期维护制度、安全升级制度以及安全防范相关内容等,确保大数据平台的正常运行。
3.3 建立統一的高职教育标准
为了确保高职教育大数据平台能够正常运行,必须依赖于统一、合理的管理标准。高职院校应当适时制定统一、合理的管理标准,既可以保证数据质量,又能避免出现数据杂乱、不可用等现象。同时,高职院校必须严格遵守统一的数据管理标准,为日后的数据分析与汇总做好准备,以满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对各类数据的需求。
3.4 注重数据的收集、汇总和利用
为了发挥数据平台在人才培养层面的重要应用价值,高职院校应注重数据的收集、汇总和利用,为信息交流做好准备,从而既可以保证数据来源,又能避免出现数据过于集中的现象。同时,借助大数据平台,高职院校要保证师生可以利用电脑、手机等设备第一时间获取人才培养的相关信息,为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奠定基础。
4 结 语
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随着大数据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普遍运用,高职院校的管理水平、教学质量以及人才培养质量均得到了大幅提升。基于人才培养视角,高职院校应进一步明确大数据平台的基本架构,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建立统一的高等教育标准,注重数据的收集、汇总和利用,促进大数据平台建设。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成.大数据在高职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风,2018(27).
[2]原慧琴.大数据时代下高职院校网络教学建设探究[J].科技风,2018(25).
[3]李桂贞.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手机依赖与心理弹性、自我接纳的关系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6).
[4]王茂莉.大数据时代高职院校课程供给模式变革初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3).
[5]陈颖.大数据技术开发利用下高职人才培养工作的研究——以高职教育大数据应用平台建设为例[J].当代经济,2015(14).
[6]李明明,魏凤羽,曾齐.大数据时代下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3).
[7]冯宪伟,刘巧曼.大数据环境下高职院校精准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8).
[8]王建翔.基于大数据技术开发利用下高职人才培养工作的研究——以高职教育大数据应用平台建设为例[J].长江丛刊,20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