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文旅产业打造成经济的重要支撑

2018-11-20 10:50陈伟龄毕素华
群众 2018年20期
关键词:文旅江苏融合

陈伟龄 毕素华

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有助于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增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优势。在“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实施的背景下,“十三五”时期是江苏省全面构建“畅游江苏”体系、深入推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重要阶段,江苏旅游面临重大的机遇。近期,省委书记娄勤俭指出:“谋划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旅游标志性项目,把文旅产业打造成江苏经济的重要支撑。”这给江苏未来一段时间推动文旅产业发展指明了目标和方向。

整合文旅资源,点亮传统文化时代价值

推动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旅游需求结构和内容的变化对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旅游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旅游应当也必须成为传播传统文化价值的新路径。

当下国内的旅游,主要依托于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如果只是把旅游视同一个提供休闲、观光、娱乐等服务的产业,那就跟不上当前形势下的政治文化需要和旅游产业自身发展的需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在解决温饱问题之后逐渐迈向全面小康,旅游需求消费也在逐渐走向理性,更加注重旅游过程中的文化精神体验与个性化体验。主题游、深度游和度假游等成了中等收入以上人群的新宠。

推动文化旅游融合,不仅能让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被本地区、本民族认知和认同,同时也能被其他地区、其他民族认知和认同,进而得到国际层面的认知和认同。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首先能够增强文化自信,唤起本国、本民族的文化复苏,不至于因忘记过去而无知、而背叛,使得民族文化成为光荣和自豪的身份证;其次能唤起人民深远的历史感、家国情怀和乡土意识,进而升华为爱国主义和民族自强精神;第三,推动中国文化在当代进行创造性整合,以有影响力的文化旅游标志性项目构建对外展示自身文化的平台,加强它在全球化潮流中的生命力。这样,中国文化精神既能继续在本地区、本民族的意识形态建设中得以秉承和发扬,又能被其他地区、其他民族、其他国家所吸收,进而成为一项国际的或全球的思想文化财富和精神财富,真正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江苏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突出江苏东方文化典范的特色形象,打造园林、大运河、扬子江、水乡古镇等世界旅游品牌产品,如围绕大运河江苏段线性旅游,策划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做好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国家文化公园试点建设。此外,围绕红色文化进行旅游专线策划,也是值得尝试的重要方向。如无锡阳山镇开设无锡抗日青年流亡服务团纪念馆,纪念和传播铸就无锡抗日战争史上辉煌篇章的“锡流”精神。1937年,以孙克定、周秋野、钱敏等为首的一批无锡爱国进步青年,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从原陆区小学出发撤离无锡,沿途接纳了来自溧阳、上海的救亡青年,最终辗转到达南昌新四军办事处和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全部投身革命队伍。挖掘那段历史,展示“锡流”精神,能够起到政治传播和意识形态教育的功能。

创新产业形态,力促现代服务业转型发展

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当前,度假体验、康体养生、运动休闲等新产品、新业态不断涌现,大大拓展了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为江苏加速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新的动力。在文旅融合的视野下,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能给江苏转型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众所周知,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不是简单的“1+1=2”的融合,而是要产生“1+1>2”的叠加效应,使文化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使旅游产业提高附加值。而产业融合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必须明确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的“产业交叉点”、“产品交汇点”与“企业互动点”,寻找到融合发展的具体路径与策略,才能形成有价值的文旅融合的产业链。

江苏在“十二五”期间,旅游经济总量持续快速增长,实现旅游总收入3.66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4.1%;全省累计接待境内外游客26亿人次,年均增长11.5%。2017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1662.2亿元,比上年增长13.6%。推出一大批重要旅游节事活动,形成了“苏台灯会”、“江苏主题旅游推广月”、江苏省旅行商交易大会、江苏乡村旅游节、苏州国际旅游节、南通江海国际旅游节、“连云港之夏”旅游节等系列品牌活动,突出了旅游品牌形象的引领作用。

当前,江苏在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应当紧密结合省“十三五”旅游产业规划中提出的“全域旅游战略、融合发展战略、创新发展战略、开放合作战略、特色发展战略、绿色发展战略”,结合构建“四带两圈一网”的省域旅游发展格局,促进资本、项目、产品集聚,培育江苏旅游增长轴和增长极。充分发挥江苏文化大省优势,激活文化资源,催生文旅融合新业态。精心规划建设以城市休闲街区、博物馆、古典园林、古街水巷等历史遗存为基础的文化旅游区。推进具有江苏特色的戏剧、曲艺、书画、手工技艺等非遗传承的保护与发展,打造文旅融合产业链。以艺术展、文化节庆、文化演艺等活动丰富文化旅游内容,提升江苏文化旅游品位。推动以影视摄制、动漫游戏、创意设计为主的现代文创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通过重组形成新的文化旅游产品,以文化创意体验活动或项目为表现形式,打造出全新的文化旅游产业形态,既提升旅游形象,又有效地传播文化旅游产品。

深化人文情怀,推动产业内涵质量提升

推动文旅融合,通过塑造旅游景观形象,再创区域新兴的核心性资源,将其打造成品牌性的地域新标识,能够在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中深化人文情怀,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文化是魂,旅游是形,旅游要靠文化注入灵魂,地域文化也要依靠旅游产业打造载体展现出来。文化精神是一个地区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资本之一。这种文化资本鼓舞、激励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意志,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成为这个地区人民群众的心理文化结构符号。旅游景观的塑造离不开文化资本的运作和地区形象要素的挖掘与塑造,景区文化经济价值的创造也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文化情结和心理认同。

推进文化旅游融合,發挥文化资源优势,以文化提升旅游的内涵质量,要告别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告别“门票”经济,拉长产业链。如果一个旅游景区中,各种要素性文化符号信息带给人的是低档次、无秩序、凌乱的视觉污染、光环境污染和色彩污染,那不可能带给游客良好的景区形象。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现代网络技术发达,文化空间扩展和整合呈现同质性发展的趋势,也随之带来文化混杂性,传统文化被以碎片化的形式展示出来,无法实现整体辨识、自我认同和自我识别。我们在不同景区可以看到类似的文创产品,在不同城市看到类似的文化街区。如何体现景区的体系性、差异性、唯一性和原创性?这就需要用文化来铸魂,提升视觉系统品位,提升景区的文化含量,唤醒各地域不同景区的文化主体性价值;这就需要整合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心理等方面的各种要素,用文化标识深化人文情怀,用文化元素凝聚时代认同。

无锡梅村的泰伯庙会,用共同的祖先唤起血脉的记忆,用文化的力量创造地域辐射力;宜兴丁蜀致力打造紫砂特色小镇,统筹好当地的东坡书院、前墅龙窑、蜀山南街等文化历史遗存,并开发蜀山风景区,打造西望村陶家游等特色旅游项目,以蜀山风景区为核心、以青龙河为带,重点建设集紫砂文化旅游、体验、制作于一体的紫砂文化旅游产业;扬州邗江区甘泉街道的陈园,集江西、安徽等古建筑物件打造园林景观,以研学体验为主线,融木刻、砖刻、瓷器、西方油画、紫檀、餐饮等东西方文化和不同业态为一体,让游客深度感受到人文情怀……这些都为推动江苏文旅融合发展、提升产业的内涵质量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作者分别系群众杂志社文教处副处长,省社科院《学海》杂志副主编)

猜你喜欢
文旅江苏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数读江苏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融合菜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数独江苏
《融合》
数读江苏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