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策平
近年来,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各地各部门纷纷推出一批批针对性强、覆盖面广、含金量高的新政策、新举措。然而,有的政策举措落实见效慢,甚至层层衰减,让基层群众感觉“不解渴”“不过瘾”。前不久,省委书记娄勤俭在务虚会上强调,要进一步聚焦政策、资源和力量,确保出台的举措有“干货”、能“解渴”,最终落地见效。
改革举措能不能“解渴”,最直接的是看有没有切实解决企业和群众反响强烈的“痛点”问题。有一个说法叫“改革无感”,指制定出台的改革举措,总结起来层次鲜明、条分缕析,看似认认真真、热热闹闹,但并没有真正解决那些现实问题,群众感觉不到新变化。这其实就是“形式主义”“表面文章”。改革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而,让改革举措“解渴”,先要站稳群众立场,真心实意去维护群众利益,把重点放到解决实际问题上来。
当然,改革进行到今天,“低垂的果实”已经摘完,剩下的要么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难啃的“硬骨头”,要么是在发展新阶段形成的新难题,呈现出复杂性、全局性等特点,往往需要涉险滩、闯难关。面对这些棘手的问题,如果视而不见“绕着走”,或是拿不出切实管用的好办法,那不仅谈不上“解渴”,还可能错失改革良机。可以说,敢不敢直面问题,是对领导干部担当作为的检验;能不能解决问题,则是对领导干部能力本领的考验。
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突出解决群众反响強烈的问题,在教育、交通、住房等领域出台很多实实在在的“干货”,改革取得突破性、实质性进展,人民群众普遍感觉很“解渴”、很“过瘾”。真正把这些好事办成、办好、办到位,要求我们以对历史、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不畏难、不回避、不推卸,把握好工作的时机、力度和方式,更有效地处理各种难题。特别是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既要注重宏观规划,善于删繁就简抓本质,又要关注细节,深入细致求实效,把实际问题想深、想细、想透,把改革举措落实、落细、落小,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责任编辑:袁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