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准 王春玲
摘要:本文探究了商业伦理与企业社会责任课程设计的价值,结合研究现状分析诊断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资源库的路径与网络平台设计优化改进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商业伦理;企业社会责任;案例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7-0053-02
一、商业伦理与企业社会责任课程设计的价值体现
1.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遴选与运用。与传统课程相比,创新创业课程更多地尝试了互动参与式教学与亲历式学习。通过商业模拟游戏、小组项目完成、案例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使学生在开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主动学、做中学、学中做。《商业伦理与企业社会责任》课程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譬如商业伦理内涵、商业伦理、企业道德规范、企业社会责任以及市场营销、财务账目中的伦理素养、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途径与方式等。所以尽量在教学环节,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行动学习法、体验教学法、分组讨论法等,结合课堂教学内容,遴选合适章节内容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更加高效传授分享商业伦理与企业社会责任基本知识点的目标。
2.有助于全面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素养。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门通识课程,更应该注意围绕创新创业教育来设计。基本目标是使得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学习过程中,能够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素养,了解和增强商业伦理意识和企业社会责任感,形成较为完备的创新创业教育知识结构和知识素养。课程还要为今后的创业实践活动进行必要的规范,使得创业者能够清醒的认识到,要顾及股东、保障投资者的权益、在尽可能做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能够尽一切力量和调用相关资源,自觉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本研究将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体系有机融合,更有助于全面的增强学生创业素养。
3.有利于健全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知识体系。在其他创新创业通识或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基础上,导入创业商业伦理与社会责任教育,有利于健全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知识体系,增进学生或者创业者的商业道德意识,真正做到将商业伦理与社会责任意识有效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切实固化到学生或者创业者的知识结构中来。本研究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学环节包括案例分析、讲授、情景模拟与演讲。专题理论演绎与典型案例分析相结合,并设计课堂经典情景案例讨论,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讨论与参与分析认识、了解企业遵循商业伦理和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意义和价值。
综上,本研究不仅注重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而且让学生今后在真正创业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创业伦理和道德,规范自己的社会行为和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对创业过程予以规范,保障创业所形成的实体企业更加持久,确保创业的成功。
二、商业伦理与企业社会责任课程设计的研究基础及分析
1.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第一,教师只顾在讲台上讲述,忽略学生台下听讲的效果。师生之间缺乏必要地沟通交流,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学生有问题也无法和教师反馈,问题得不到解决,难以达到课程预期的效果。第二,学生对于伦理和创业的相关基础理论储备较少。不考虑学生的基础水平,盲目的进行更深层次知识的讲解,学生会更加难以理解。进而失去对于整个课程的兴趣。第三,教师教学方法单一,以传统的讲述为主,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上课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上面讲述,学生在台下全盘接受;等到课程结束,以一张考卷作为评判学生成绩好坏的唯一标准,并不关注学生实际接受的程度。以这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思维模式单一,对课程的理解片面的停留在理论阶段,不懂得如何运用到实践中,创新性差。第四,创新创业相关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够新颖。教师还是沿用先前创业创新相关案例,案例缺乏新颖性。同时陈旧的案例也难以很好地反应现阶段创新创业的发展状况。讲述内容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商业伦理与企业社会责任课程设计的相关问题解决策略。(1)根据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掌握基础设置课程内容。考虑学生相关知识的基础及既往知识筹备的差异性,本课程应从实践的问题导入,将理论、问题发现、案例分析及相关研讨结合起来,深入浅出,力求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具有实践价值的企业伦理问题和相应的社会责任,为其职业生涯的发展和企业的持續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帮助学生了解企业伦理活动的问题、过程及规律性,着力提高学生运用相关理论解决企业伦理问题与困境的能力。(2)采用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案例教学法。本课程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学环节包括案例分析、讲授、情景模拟与演讲。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其方式也使得教师的教学内容得到丰富和拓展。专题理论演绎与典型案例分析相结合,并设计课堂经典情景案例讨论,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讨论与参与分析认识,了解企业遵循商业伦理和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意义和价值。(3)选择案例时,将学生作为案例设计的主体。笔者认为《商业伦理与企业社会责任》课程的设置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应当被作为课程教学的主体部分。可采用的方法包括:第一,优先考虑学生熟知的、最好是有过亲身体会的案例,此类案例对于学生来说增加了他们对案例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使得课堂的内容更加具有吸引力,教学效果更好;第二,课堂教学以学生作为主体,融入相关问题的分析和思考,学生只有自己参与到其中才能加深他们对于问题的理解程度,才能让他们进一步思考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而不是单纯地停留在理论阶段。(4)更多的选择新颖的案例融入到课程内容中,注重案例教学的灵活性与学生的参与度。结合创新创业教育知识体系,我们在该课程内容遴选和设计上,尽量从商业伦理的内容、功能与作用出发:商业伦理的形成与发展、商业伦理与商业文化、市场营销中的商业伦理、商业行为中的伦理分析、商业伦理素养的形成、企业社会责任的表现以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途径。尽量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知识体系相吻合。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和知识点,以问题的导向推动教学的进行,精选相关案例,加大学生的参与度,譬如海底捞的经营伦理观、凯悦饭店空中走廊、新型航天器的安全评等案例设计。(5)丰富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传统课程相比,创新创业课程更多尝试了互动参与式教学与亲历式学习。通过商业模拟游戏、小组项目完成、案例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使学生在开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主动学、做中学、学中做。尽量在教学环节,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行动学习法、体验教学法、分组讨论法等,结合课堂教学内容,遴选合适章节内容的教学方法,达到更加高效地传授、分享商业伦理与企业社会责任基本知识点的目标。(6)进一步丰富课程资源库,确保课堂教学的辅助。在整个项目推进期间,不但要完成课程性质、教学大纲以及课程教学内容设计等,还要形成较好的课程资源库,包括课程案例库、课程习题库、课程教案、演示文稿(PPT&Slide;)、参考资料以及相关的教学录像和辅助课堂教学的视频资源库,这些资源库建设为后续进行数字化互动平台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体系的框架下,精选课程内容,建立完善的教学支撑体系,譬如相关的教学平台、教学师资培训以及课程相关会议活动等,形成课程在本阶段一体化的有机实施流程。
三、结束语
创业和伦理是商业的两大主题。不论古代的商业家还是近现代的资本家、企业家,他们的商业活动一定离不开创业和伦理这两大主题。时至今日,具体落实到我们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更应该注重这方面的教育,既然有创新创业意识,具备创业能力,那么在今后真正创业的过程中,就应该有意识地注重创业伦理和道德,规范自己的社会行为和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同时对创业者而言,还要有家国天下的情怀,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素质和能力并重,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相结合,培育其企业担负社会责任的意识,把企业做大做强、产品质量服务有保障等。到一定程度和规模,通过不同的途径,反哺社会,尽到创业者的一部分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刘文书,陶怡佳,陈倩.当代企业管理中的商业伦理问题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7,(26):117-118.
[2]龚丽佳.商学院本科阶段企业社会责任教育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6,(45):182-183.
[3]曹鑫.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与参与式教学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7,(17):134-135.
[4]张海英.“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电子技术课程案例教学的研究[J].菏泽学院学报,2016,(02):11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