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鄂西地区推行多元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2018-11-20 11:00向远虎谭志永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8年11期
关键词:土家族乡土乡愁

向远虎 谭志永

多元文化教育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并认同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并能做到尊重与自己不同的其它文化,以此来消除民族间的歧视,并提倡平等机会的教育。多元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又是一场教育革新运动,它透过持续不断的教育改革途径,教育学生熟悉自己的文化,能够自尊自信,它教导学生去理解和欣赏其它不同文化,养成积极对待其它文化的态度。

鄂西少数民族以土家族苗族为主,居住有土家族、苗族、侗族、汉族、回族、蒙古族、彝族、纳西族、壮族等29个民族。多样化的民族聚居,是开展多元文化教育融合研究必备的客观条件,鄂西土家族文化是土家族文化三个亚文化圈(鄂西、湘西、黔东北)的重要组成部分。鄂西土家族传统文化以巴文化为主源,与其他族类的文化交流融合、演变传承而最终发展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文化。

土家族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吸收汉民族文化的先进因素,使自身的文化得以改进并发扬光大。其文化种类繁多,内容丰厚。应该说除了主流主体文化外,土家文化是该地区最为庞大的亚群文化。

同时我们不难发现,该地区文化呈现一种“一超多弱”的文化生存样态,主流文化(汉文化)的鼎盛,造成了其他亚群文化的过早凋敝,少数民族文化被遮蔽与掩盖,民族个体对自己本民族文化淡漠与无视,产生了一种“文化中断”现象。这些也是需要展开多元文化融合教育的客观现实。

文化的断层,和民族个体对民族文化本身的放逐和摒弃,让这些个体在对外交往中很容易产生一种身份认同的焦虑和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焦虑,一种文化“乡愁”现象。

乡愁意识,是人类所具有的一种自然心理机制和普遍性情绪体验。在汉语里,“乡愁”一般是指漂泊在外的游子對家乡故土的思念情怀。一般而言,乡愁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最初,最为原始的层级,是对亲友、乡亲、同胞的思念;第二层级是对第一层级的升级和泛化,是对故国山河、旧时风景的怀念;第三层级是最深的层次,是个体对自己安身立命的历史文化、乡土风俗、特异文化的深情眷念,如果前两个层面是形而下层面,那么第三层级则是形而上层面。所以,乡愁既是一个时空概念,是一个心理概念,也是一个文化感念正因为如此,“乡土”或“故园”不在仅仅是狭义上的出生地籍贯地,更是包括了宽广的精神家园。台湾作家白先勇曾对“文化乡愁”解释说:“台北是我最熟的——真正熟悉的,你知道,我在这里上学长大的——可是,我不认为台北是我的家,桂林也不是——都不是,也许你不明白,在美国我想家想得厉害,但那不是,一个具体的‘家,一个房子,一个地方,或任何地方——而是这些地方,所有关于中国记忆的总和,很难解释的,可是我真想得厉害”。

伴随着全球化、现代化的浪潮以及现代生产交往方式的日益扩展和相互渗透,以一种同心圆方式向外扩展,展现出它特有的优势,这种优势也能以较为显著的方式影响着一个民族和一个群体的政治生活和文化价值取向。比如上世纪90年代,中国城市化的进程,致使大量乡民从世代生息的土地上剥离而出,背井离乡,四处奔走,每天都有大量的人在现代化进程中无声游走、流浪。几千年引以为豪的农耕文明被挤兑至边缘,而兴盛的城市文明和工业文明成为时代主流,一时间,原来“生活于兹”乡民不得不进行一次主动的调试和抉择,有的一味地扑进了“现代文化”怀抱中,高兴地“吮吸”起来,自然忘掉了,也可以说是“主动”忘掉那些“生于兹,养于兹”的乡土文化,“乡土文化”这种自带母体文化特质的文化被“被滋养者”摒弃了,可能这些人在一段时间内生活悠游,时间一长,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就很有可能会时代抛离,在这过程中重新产生“乡土文化”的眷念情怀。一时间,一种重新定位自身母体文化,发现自己,找寻自己过程是尤显得必然,也必须。

其实我们不难发现,少数民族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子文化,虽然有自己的属性与特征,并且能在大家族文化中因独特熠熠生辉,但是我们也必须面对一个最大的“现实”,那就是少数民族文化在自身文化重构与建设方面能力是不够的,一方面是少数民族文化是主流文化的补充,不是官方文化,自身的魅力和特质让它没有足够的能力招蜂引蝶,吸引大量专业人士的关注与研究,使之发展壮大,自然会旁落,更有甚者,民族文化滋养下的个体主动带头对自己文化的漠视与不管不顾,这是莫大的悲哀;另一方面,少数民文化只是作为多样文化形态生存标本、样本被保持着,重视发掘能力不够,当重新梳理20世纪中华文化文明史时,我们不难发现,我们民族在面对西方文化主导的“现代化”时,曾一度“失语”。如果说我们主流文化在二十世纪患上了与世界对话的“失语症”,那么作为主流文化下的子文化—少数民族文化,鄂西土家族文化,恐怕所患有的“失语症”更为严重得多,在主流文化的强大“影子”下,鄂西土家文化很多情况下是一种“失声”状态,没有足够的胆量出去练一练自己的胆子,去展现一下自己的风采。

多元文化融合教育将有效克服少数民族文化在其它民族文化在交往中,“中气不足”的现象,也将能最大潜能发掘自身民族文化优势,让某些显性的特征在交往中大发光彩,而非交往中畏首畏尾,缩手缩脚;让民族个体重燃民族文化信心,重新找到精神皈依,克服文化焦虑和文化乡愁情结,在文化层面里,使其民族个体找到自己民族文化的精神坐标。在这个基础上展开民族之间的正常对话与交流,克服交流中的“自我矮化”与“自我拔高”心态,与共商共建,共同浇灌中华民族文化大花园。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16年度一般课题“鄂西少数民族地区高中校本课程开发与多元化融合教育研究”(课题批准编号:2016JB451)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湖北巴东县第一高级中学;湖北巴东县第一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土家族乡土乡愁
乡愁
土家族织锦技艺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Dancing for theDead
乡愁
土家族情歌
善用乡土历史资源 提高史料实证素养
土家风情惹人醉
回头一望是乡愁
乡土分外妖娆
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