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锡良
《胡同文化》是当代著名作家汪曾祺为其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所写的序言。但汪先生并未从摄影艺术的角度落笔,既不说明光与影的交汇和谐,也不论及构思、线条、色彩的运用。而是由影集表现的对象——胡同入手,再由胡同引出胡同文化,最后揭示序言主旨:“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文中流露着复杂的情感复杂:有对胡同往日辉煌的怀念,有对胡同衰败的无可奈何,有对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伤感,有对冲击胡同文化的商品经济大潮不可抗拒之势的赞叹,还有对取代胡同文化的高楼文化的担忧……
《胡同文化》也是一篇优美的小品文。轶闻掌故,内涵丰富;结构独特,耳目一新;语言雅俗共赏,读之不累;细细品味,给人以美的享受。要想把这篇课文上成真正有效的阅读课,应当如何确定教学目标呢?请看下面教学目标的升格过程。
原有目标(源自某省优秀课教案)
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的相关情况,胡同、文化的相关知识。(认识)
2.了解序言的一般知识。(认识)
3.点拨概括要点的方法。(掌握、运用)
能力目标:
1.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胡同的特点和胡同文化的内涵。(独立)
2.体会作者文中流露出的对北京胡同文化的复杂情感。(模仿、独立)
3.探究人与环境的关系。(模仿、独立)
情感目标:
1.感悟本文浓郁的文化气息,使学生受到醇和的美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反应)
重点是理解运用知识的关键,也是探索实践操作训练,形成能力的依据。
本课时重点是:
1.点拨概括要点的方法,并尝试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胡同的特点和胡同文化的内涵。
2.激“活”文中的“文化分子”,使学生受到人类文化的濡染和熏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人文教化。
[升格思路]
首先,应当肯定在相关目标后面的括号中解说其学习类型,如“认识”“掌握”“运用”“独立”“模仿”之类,可也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是逻辑混乱,彼此纠缠。“独立”“模仿”与“认识”“掌握”“运用”不构成并列關系,“掌握”与“运用”也不构成并列关系。二是浮浅模糊,不能操作。“认识”而不运用,不可以作为教学目标;“掌握”与“运用”虽然指向操作,但表述笼统,仍然不能操作。至于“了解”“体会”“感悟”等心理动词与“探究”“概括”等行为动词都不具备可操作性。
其次,一课时教学目标太多,多则无用。一课时只能教学生掌握一个语文阅读原理或一个语文阅读规则。不需要列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感情目标”三大类别,“知识”是达成目标的必要条件,不是课堂教学目标;“感情”是渗透在达成目标过程了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内容,也不是教学目标。“能力”太笼统,得通过操作体现出来。
第四,“教学重点”就在具体的“教学目标”中,或“教学目标”就是“教学重点”的表现,不要把两者割裂开来。
第五,“点拨概括要点的方法”与“激‘活文中的‘文化分子,使学生受到人类文化的濡染和熏陶”,都是教学方法,不能放在目标中。教学目标是学生课堂学习结果的预期,是学生课堂学习行为的描述,不得描述教师行为。
根据语文阅读课有效教学的四种课的基本要求,拟对上述“原有目标”进行升格,分别设计以下四种课的教学目标。
[升格目标]
“表达方式理解迁移课”教学目标
举例陈述“话题呈现后不立即解说,而从反面写起”“写到必要的时候转到正面来解说”的“‘但是文展开”的表达方式,指出其腾挪跌宕与曲尽其妙的艺术效果。
[具体例说]
[第七段,开篇呈现“四合院是一个盒子”“北京人理想的住家是‘独门独院”话题,但作者“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解说暂且不写,而从反面写起。北京人“也很讲究‘处街坊”,连用几个例子进行解释之后,用“但是”一转,转到“平常日子过往不多”的话题上。不过,这解说还不够明确,作者再用“但是文展开”的写法往下说。仍然从背面写起,先概述北京人是如何 “会友” 的上面,紧接着用大量笔墨写棋友、酒友、鸟友。在结束“会友”的三种形式时又一转,转到“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明确解说上,进而完成“北京人各自顾各自的文化心态”的写作主旨。这样行文方式既显波澜,腾挪跌宕;更显逻辑,曲尽其妙。
“文化”知识积累: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也就是说,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都属于文化的范畴。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即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等,同时也包括社会制度和组织机构。
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的区别是: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侧重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当然,这里的物质层面不是指任何物质,而是人作用和影响了以后的物质,不包括未经人作用的自然物。
“写作对象理解读法迁移课”教学目标
陈述运用“寻找特点概括句”“区别整体属性句与具体特点句”“分别概括整体属性与具体特点”的读法,解读北京胡同或北京胡同文化的整体属性与具体特点的方法。
[具体例说]
(胡同)第一步,分别在1、2、3、4、5段找到胡同特点的概括句,“北京胡同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大街、胡同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胡同的取名,有各种来源”“胡同有的很宽阔……有些胡同很小……北京到底有多少胡同”“胡同是贯通大街的网络……很方便,但又似很远”“胡同和四合院是一体”。第二步,经过综合比较,区别第1段结尾“北京胡同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一句,为胡同整体属性概括句,其他五句为胡同的五个具体特点句。第三步,概括胡同整体属性,即北京胡同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与北京人的思想;概括胡同具体特点,即正南正北方向、取名的众多来源、宽窄的大小与数目的多少、胡同与大街有联系、胡同和四合院的联系。
(胡同文化)第一步,分别在6、7、8、9、10段的开头,找到胡同文化特点的概括句“北京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北京人理想的住家是‘独门独院”“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安分守己、逆来顺受”“北京人爱瞧热闹,但是不爱管闲事”。第二步,经过综合比较,区别第6段的开头句“北京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与第10段的开头句“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安分守己、逆来顺受”,为胡同文化的整体属性句,其他四句为胡同文化的四个具体特点句。第三步,概括胡同文化整体属性,即北京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其精义是安分守己、逆来顺受的“忍”; 概括胡同文化具体特点,即“安土重迁”“向往独门独院”“易于满足”“不爱管闲事”。
字词积累
1.给5个字注音
房檩lǐn 礼数shù 镊niè子 安土重zhòng迁 棱léng角
2.解释10个词语
安土重迁:稳定安适的居住环境,不愿轻易地搬迁。形容对乡土的留念。
国子监:中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构,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冷眼旁观:指用冷漠或冷静的态度,置身事外观看其发展。
置身事外:把自己放在事情之外。形容对事情漠不关心。
安分守己:安分,安于本分;守己,约束自己。形容规规矩矩老老實实。
逆来顺受:逆,同愿望相反,与方向相反,与“顺”相反。对外面来的压迫、欺负或不合理的待遇,采取顺从、忍受的态度。形容性格怯懦,不敢斗争。
奉公守法:奉,尊重,信仰。奉行公事,遵守法令。比喻以公事为重,不违法徇私。
凭吊:对着遗迹、坟墓等怀念(古人或旧事)。
低徊:留恋。
离披:衰残,凋敝。
“作者情意理解读法迁移课”教学目标
陈述运用“揣摩作者在叙述中流露感情”“抓住作者议论抒情的句子”“区分喜爱、赞赏与复杂的怀旧、反思甚至伤感的两种感情”的读法,解读作者对北京胡同或胡同文化所抒发的不同感情的方法。
[具体例说]
(喜爱、赞赏)第4段,揣摩“它距离闹市很近,打个酱油,约二斤鸡蛋什么的,很方便,但又似很远”“这里没有车水马龙,总是安安静静的”叙述之中,流露出来的胡同对人们生活的既方便又安静的喜爱与赞赏的感情;抓住这一段“这些声音不但不显得喧闹,倒显得胡同里更加安静了”的议论抒情,概括作者对胡同给人们带来安静环境的喜爱与赞赏之情。第2段,揣摩“大雅宝胡同原名大哑巴胡同,大概胡同里曾住过一个哑巴”“王皮胡同是因为有一个姓王的皮匠”“王广福胡同原名王寡妇胡同”叙述之中流露出来的对胡同名称来源的趣味丰富的喜爱与赞赏之情。第8段,抓住“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的议论抒情,概括作者知足常乐的欣赏之情。
(怀旧、反思甚至伤感):第6段,揣摩“有在一个胡同里一住住几十年的,甚至有住了几辈子的……一到下大雨,总可以听到房塌的声音,那是胡同里的房子”的叙述中,流露出来的怀旧与反思之情。抓住这一段“但是他们舍不得‘挪窝儿,——‘破家值万贯”的议论抒情,概括出作者对“安土重迁”的“封闭文化”的理解与反思。第17段,揣摩“有些四合院门外还保存已失原形的拴马桩、上马石,记录着失去的荣华”“有打不上水来的井眼、磨圆了棱角的石头棋盘,供人凭吊”的叙述之中,流露出来的怀旧与惋惜之情。第18段,抓住“看看这些胡同的照片,不禁使人产生怀旧情绪,甚至有些伤感”“但是这是无可奈何的事”的议论抒情,概括作者作者深切的怀旧与缠绵的伤感之情,以及告别胡同文化的毅然和理智之意。
文学常识积累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沙家浜》《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其散文《端午的鸭蛋》和《胡同文化》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表达方式理解读法迁移课”教学目标
举例陈述运用“发现不同一般”“评析表现特点”“联想语文名词”“评析表达效果”的读法,解读文中语言具有京味儿的方法。
[具体例说]
例如“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第一步,发现这句不同于一般表述,一般表述得急于解释,或直接回绝,但本句采用了一种特殊的方式。第二步,评析特殊的表现,一是慢条斯理、不火不愠地解释“忍”的原因;二是用再通俗不过的睡觉作比喻,劝人劝己“别烦躁,别起急”。第三步,联想合适的语言风格的名词术语,如“平白朴素”“口语性强”“富于表现力”。第四步,将语言风格名词术语带到原话中,评析其表达效果。“平白朴素”,比喻通俗,化紧张于轻松;“口语性强”,全用短句,生动活泼,真切感强;“富于表现力”,含意丰富,哲理在其中。而“北京人,真有你的”的议论说半句,留半句,嗔怪与无奈蕴含其中,真是妙不可言。
形象化句子积累:
大雅宝胡同原名大哑巴胡同,大概胡同里曾住过一个哑巴。王皮胡同是因为有一个姓王的皮匠。王广福胡同原名王寡妇胡同。
像一个大镊子,用铁棒从当中擦过,便发出噌的一声。
平常日子,过往不多,除了有的街坊是棋友,“杀”一盘;有的是酒友,到“大酒缸”(过去山西人开的酒铺,都没有桌子,在酒缸上放一块规成圆形的厚板以代酒桌)喝两“个”(大酒缸二两一杯,叫做“一个”);或是鸟友,不约而同,各晃着鸟笼,到天坛城根、玉渊潭去“会鸟”(会鸟是把鸟笼挂在一处,既可让鸟互相学叫,也互相比赛)。
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
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
[升格回顾]
四种课的教学目标都指向迁移运用,而且是语文阅读方法的迁移运用。因此要两个大忌,一忌不迁移运用,以认知理解为目标;二忌不教阅读本领,以文本内容为目标。若有教师目标设置犯了这两个大忌,即使尚未上课也能知道他这一课必然无效。试想不教学生学习阅读本领,即使把文本内容搞全、搞深与搞透,又有何用?高考、中考还会考其文本内容吗?即使教学生学了表达方式、阅读方法,如果只理解不迁移,不让学生进行实践运用,也没有效果可言。升格目标中“写作对象读法迁移课”“作者情意读法迁移课”“表达方式读法迁移课”的教学目标,都指向阅读方法迁移,都符合有效课堂的要求。
这里有必要把“表达方式理解迁移运用课”与“表达方式读法迁移运用课”区别一下,因为两种课都是以表达方式为中心,容易产生混淆。前者是让学生把刚学到的某种表达方式的理解,迁移到新文本表达方式的解读之中,后者是让学生把刚学到的某种表达方式的理解的阅读方法,迁移于新文本这方面读法的解说之中;前者让学生用写法来解读写法,后者让学生用读法来解说读法;前是者表达方式“是什么”的迁移运用,后者是对表达方式“是什么”而“怎么读出来”的迁移运用。
[作者通联:江苏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