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心灵的和谐乐章

2018-11-20 11:44周晓丽
北方文学 2018年33期
关键词:诗乐和谐心灵

周晓丽

摘要:在柏拉图的理想城邦的设计中,他特别重视和谐的概念。诗乐教育是包含诗歌、音乐、舞蹈的综合的艺术教育。在古希腊,音乐与诗歌是不可分的,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靠音乐和诗歌的调节,通过诗乐教育的熏陶,养成良好的价值判断能力,不仅在心灵中养成内在的精神状态之美,还在体态上表现出与之相应和的美。同时也要注重受教育者自身的领悟与判断。和谐的诗乐教育能导向真善美的最高境界,兼有内善外美的人,才是善于凝神观照的鉴赏家眼里最美的和最可爱的景观。

关键词:和谐;心灵;诗乐;教育

一、柏拉图的和谐观

柏拉图“和谐观”主要体现在灵魂和宇宙的和谐统一这一思想中。他认为灵魂和谐来自灵魂对理念世界的直观,灵魂中有着永存的和谐。音乐既是数的艺术,又是模仿的艺术,音乐的和谐是对和谐理念的模仿,音乐因而与灵魂有相通之处。和谐理念就是音乐与灵魂的共通点,音乐能体现灵魂的和谐。他的音乐教育内容十分丰富,不仅仅是教授单纯的音乐学科,还包括文学、诗歌、舞蹈等人文学科的课程,所以又称“诗乐教育”。“柏拉图对音乐教育的重视,远胜过其他艺术形式,在他看来音乐是一种直接诉诸心灵的艺术,在陶冶人的心性和情操方面具有特殊的效用,可谓人格塑造和道德教化的关键所在。”(1)简朴、纯正的音乐可以培养优美和谐的品性,陶冶和净化心灵;节奏、韵律能使人举止有节、仪表优美,激发勇敢、自制的生活情趣。受到过好的音乐教育的人,心灵上的优美与身体上的和谐便相互一致。

在《法律篇》第二卷中,他认为最初的教育是缪斯和阿波罗的事业,他将载歌载舞的“合唱艺术”视为教育的典范,认为凡对合唱有充分经验的人,他在原则上便是受过教育的人。他提倡热爱音乐的贵族政治,而反对邪恶而混杂的剧场政治。其核心还是要以适当的方式(即让拥有节制、公正、智慧、勇敢四美德的哲人王或立法者)来调和音乐教育,使城邦公民能受到良好的藝术熏陶,培养身心和谐、美善兼备的合格公民。

二、和谐——理性的秩序、美的显现

在古希腊传统中,二元对立是神话中的一个主题模式,和谐产生于对立的双方,但又调节着两种势力。毕达哥拉斯最早提出“和谐”这一术语。他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数,万物由数而派生,数统治与支配着宇宙中的一切,和谐就是数的结构,它是最重要的数的规定性,它规定事物,使事物能被认识。柏拉图继承和发展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和谐观点。他主张和谐以对立面的存在为前提,对立面经过相互作用以后,达到相互融合。和谐即是各个对立面之间相互协调的关系,也可以说,和谐是一种“中”(mesos)的状态,“过”和“不及”都会破坏事物的美和好。他认为健全的人与有缺陷的人之间的主要差别就在于“中”与“过”。

对整个古希腊人来说,音乐与和谐相关联,各种声音所体现的情绪都紧密地连接着人类的情感、社会甚至整个宇宙。在《蒂迈欧篇》中,柏拉图描述世界灵魂时,就借用毕达哥拉斯所发现的音乐中的比例关系作为基本原则,去阐述音乐的比例统治着宇宙的有秩序的结构。音乐是宇宙秩序的原则,因为它建立着数的比例。音乐在古人的思想中占据着中心的位置,因为它将数学和天文学结合起来,并通向真正的哲学。(2)柏拉图在《斐列布斯》篇里曾谈到:“有些声音柔和而清楚,产生一种纯粹的音调,它们的美就不是相对的,是从它们的本质来的,它们所产生的快感也是它们所特有的。”(3)这里的本质就是指音乐之间数与比例的关系,这种快感指的是因数的比例关系在心灵里引发的和谐感。亦是人的精神领域里必然之所求,说明了人类“为何能从音乐中领悟到特殊的快乐,根据‘同类相求的原则,灵魂与和谐振动产生欢乐的共鸣。”因此,柏拉图认为音乐的精神将不生不灭,永恒不变,从音乐本身的特性拓展到心灵,再引入教育之中。可见,音乐实为理性享受,音乐教育是追求真理与知识的理性教育。

三、诗乐和谐——导向爱与美

柏拉图多次征引毕达哥拉斯学派的音乐起源与和谐说,认为和谐作为事物美的重要特征,主要体现在音乐这种艺术和技艺上。他认为:音乐是对立因素的和谐统一,它把繁杂导向统一,将不协调导向协调。音调的协调应该理解为“和谐是声音调协,而调协是一种互相融合,两种因素如果仍然相反,就不可能互相融合。相反的因素在还没有互相融合的时候也就不可能有和谐。”他又强调“由于同样理由。节奏起于快慢,也是本来相反而后来互相融合。在这一切事例中。造成协调融合的是音乐,它正如医学,在相反因素中引生相亲相爱。所以音乐也可以说就是研究和谐与节奏范围之内的爱情现象的科学。”(4)把不同高低、强弱、快慢、长短、稳定与不稳定的声音协调统一起来,就产生音乐。音乐就是和谐,和谐就是美。正确的爱是对美的有秩序的事物的一种有节制的和谐的爱,音乐教育的目的在于达到对美的爱(5)。

在《斐德罗》(6)和《会饮篇》(7)中,柏拉图高度赞扬了诗的魅力,好诗能直接引导人们通向至美、至真的境地。好的诗人是创造者、立法者、哲学家,是追求真与美的引导者。(8)在柏拉图早期的对话中,他将绝对的真等同于绝对的美,美统一了所有美的事物之后的美的“相”。爱是绝对美向美的“相”的神圣的流溢,并通过美的“相”流向美的事物。爱也是人类灵魂中的神激发他通过“灵魂向上的阶梯”去寻求绝对之美——即爱在灵魂提升中追求美的理念。这里对“美”的追求同他在理想国中对“真”的追求是并行的。这两个过程都是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绝对。这两个过程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直接地从审美体验到超验知识的无中介的跨跃(即不借助于外在事物,而靠心灵的感悟),而后者是一个朝着相同目标的逐渐上升的过程,这一目标要通过获得理智、身体、智力、和灵魂的和谐才能达到。

鉴于前者的由审美体验到超验的知识之亲近过程,柏拉图将哲学家这一荣誉称号授予诗人也就是名正言顺、实至名归的了。由于诗人是受到美的神圣之爱所感召、启迪,并转而去激发其他人的灵感,柏拉图在《会饮篇》中表明“爱就是在所有艺术中达到完满的好的诗人”(9),这一说法也是合情合理的。但必须要强调的是,当柏拉图赞扬理想的诗人和诗歌并谈论关于经过审美经验或说对美的热爱而到达超验的知识的无中介的跨跃时,他所想的并不是真正的现实当中的诗人或任何当时存在着的诗歌作品。对于他来说,所有过去和他那个时代的诗人(包括堪称大师的最伟大的诗人荷马)都远远比不上那个理想中的真正的诗人。那些诗人中没有任何人的作品堪与理想的真诗媲美。因而他选择将理想的诗人定义为“创造之神”、哲学家,他们是爱、美和缪斯女神的真正的“仆人”。(10)

在《法律篇》第二卷中,柏拉图将音乐分为两个基本组成部分:运动和声音。(11)“和谐”即是语音的秩序、高音和低音的结合。而“节奏”指的是“运动中的秩序”,也是身体和声音的共同特征。这种秩序就是美的显现。(12)而身体的和谐最终导向心灵的和谐。音乐教育最终是要追求真善美的和谐统一。

四、追求至善——和谐诗教的伦理价值

音乐以人为美,直指人的心灵,人以和谐为贵,音乐的和谐与人的和谐是一致的。对儿童的教育尤其要重视音乐对其心灵的熏陶与塑造作用。柏拉图因而特别强调立法者要说服创作音乐的诗人和艺术家运用非凡的才智和宏大而绝妙的语言,去谱写正义之歌,还要伴有合适的舞蹈编排、音乐布局,描绘那些节制、勇敢、全面向善的人。(13)在柏拉图那里,我们看到的是音乐的伦理价值,从这个价值出发,他特别强调了音乐的教育功能——使人的心灵净化,让社会完美和谐。音乐不但可以使灵魂高尚,而且还可以使行为优美。柏拉图主张用音乐来陶冶美好的性情、涵养高尚的人格、建设正义的城邦。他反对那种对音乐韵律和节奏的纯粹的感官上的满足,并极端地认为这些形式上美感的音乐不是真正的好的音乐。当然音乐是需要形式的,没有这些韵律与节奏的形式和那种形象化的艺术表达,就没有音乐。柏拉图并没有否认这点,而是认为仅仅有形式还不够,只有那种对理念的直觉相符合的音乐才是好的音乐,因而才是有价值的音乐。

音乐的伦理价值也不等同于道德说教。音乐是以自身的艺术魅力在培养人的美德,而不是说我们要将音乐以道德说教的形式来到达某种政治的、社会的、道德的目的。那种音乐上的道德功利主义不是柏拉图意义上的倫理价值。柏拉图的音乐教育是以人为美,直指人的心灵,音乐的和谐与人的和谐是相一致的。如果音乐成为政治的,道德的附属物,成为毫无生气的道德说教的工具,那样的音乐是呆板的、单调的,其效果也是适得其反的。音乐的伦理价值内生于音乐之中,既不是强制性的,也不是功利性的,它以其自身的艺术感染力强烈、深入、自然和持久地塑造着人的心灵。

五、和谐诗教与“自我修养”

在教育的过程中,除了教育者的培养,个人的内在修养也是同样关键的。诗乐教育与人格的培养密切相关,是人文化成的重要力量。构建和谐的城邦与社会,首先要培育和谐的个人。没有个人的和谐人格,便没有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也就没有整个人类的发展与进步。

苏格拉底曾借德尔菲神谕告诫人们“认识你自己”,但是认识自己的目的最终还是要改造自我、完善自我,做好自我,没有“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人就无法在纷繁错杂的社会中“诗意地栖居”,这种“栖居”不是远离尘嚣、遗世独立,而是在困难、艰险面前敢于挺身而出,而在繁华、喧嚣之时甘于平和、淡薄。康德叹言“人性之木,弯弯曲曲,从未造出笔直之物”,尼采也在《人性,太人性的》这本书中将人性剖析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而谢林说人们“生活在被生活所遮蔽的生活”之中,正如卢梭的“人生而自由,而无往不生活在枷锁之中”一样令人无奈。现实社会中,斗争与冲突无处不在,为避免矛盾激化,人与人之间的遮蔽、隔阂是不可避免的。尼采就曾说“斗争作为均衡手段”,这里的“斗争”不妨理解为个人内心的斗争,斗争的目的不是为了否定自己,而是让人性中的善战胜恶,叩问内心的良知,不断巩固和加强自己的理想和信念,矛盾、冲突都只不过是个过程而已,通过个人内在的修养,最终还是会归于平衡、和谐的状态。人不只是要认识自己,而是要寻找自己,做好自己——为了每个人的过去、现在,也为了每个人的明天。所以,我们应当怀有美好的愿望与憧憬,正是由于理想难以实现,人们才会孜孜不倦地为之奋斗、努力,理想的城邦不只在天上,也在人的心中。社会在进步,人类在发展,一切都在改变,所以在外部调和的作用下,最重要的还是自己内心的反省和充盈。这种充盈靠诗乐教育、靠言传身授,靠教育者和引导者的点化,更要靠受教育者自身的通达与透悟。

注释:

王柯平.古希腊诗学遗韵[M].北京:文汇出版社,2012:31.

Eric Méchoulan,From Music to Literature,SubStance,Vol.28,No.1,Issue 88:Special Issue:Literary History,Published by: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1999,P43.

Plato,Philebus,51d.

Plato,Symposium,187a.

Plato,Republic,403c.

Plato,Phaedrus,278b-c.

Plato,Symposium,205.

Cai Zong-qi,In Quest of Harmony:Plato and Confucius on Poetry,Philosophy East and West,Vol.49,No.3,(Jul.,1999),P326.

Plato,Symposium,211.

Thomas Gould,The Ancient Quarrel between Poetry and Philosophy,(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0),P222.

Plato,The Laws,Book II,665a.

Plato,The Laws,Book II,668b.

Ibid.,Book II,659d-660a.

猜你喜欢
诗乐和谐心灵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色彩的力量——诗乐TMA The Icon Jubilee系列
完美的商务时光——诗乐全新商务风格MOMENTUM系列
55年来的坚持
——诗乐全球CEO阿诺德·施密德(Arnold Schmied)谈TMA系列面世20周年
闵惠芬,诗乐年年总忆君(上)——闵惠芬其人、其事及其艺术贡献
唤醒心灵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在大地上寻找心灵的栖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