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建立家校协同育人机制,才能真正有效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促进其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全面发展。
家庭教育是立根的教育。每个个体从婴幼儿时期,就开始接受家人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这种影响将一直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对于学校教育,特别是学校德育而言,家庭教育具有不可低估的补充和輔助作用。如果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能相协调,就会出现我们常说的5+2=0现象。教育部去年印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将协同育人作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的实施途径,提出要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可见家校共育在当前学校德育工作中的意义和价值。积极建立家校协同育人机制,才能真正有效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促进其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全面发展。
定州市中心实验小学在家校共育方面作了大胆尝试,从2006年至今,不断摸索,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家长增强育人责任意识,提高对德育的重视程度以及参与学校建设的热情。学校以家长委员会和家长学校建设为平台,以融洽师生关系、家校关系为突破口,积极打造家长培训专业化、家庭教育微型化、家校共育特色化的模式,增强了育人效果。通过“岗前培训”“微课程”“志愿服务”等途径,开创了以学校为主体、家庭为基础、社会为依托的多层次、多功能、多渠道的育人新格局,促进学校、教师、家长“与孩子共成长”。
一、家长培训专业化,让家长与孩子共成长
每年9月是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季。有多少孩子翘首以盼,又有多少家长心存期待但又焦虑不安。而定州市中心实验小学的新生家长却气定神闲、信心满满,因为,这些家长早在十天前,就已经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岗前培训,在专业的指导下,为孩子的入学作好了充分的精神准备和物质准备。
“为人父母”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工作,家庭教育的成败与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的“师资”—家长的教育水平。而很多家长并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大多是摸着石头过河,以致常常处于无知、无奈、无助的状态。为了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实验小学从2012年9月开始,在每年一年级新生入学前,对学生家长进行岗前培训,至今已坚持了六年。
学校在一年级新生入学前的10—30天,通过集体授课和自主学习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等方式,对家长进行岗前培训。每年,校领导都要精心准备、亲自授课,在学校的办学理念、校规校纪、家长职责与权利等方面与家长达成共识;将一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幼小衔接、习惯培养、道德养成的方法策略传授给家长。同时,布置幼小衔接作业,让家长带孩子进行入学前的各种准备,为小学的学习生活作好铺垫。
经过培训,家长认识到自己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的终身教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要勇于担当、尽职尽责,不能简单地把所有的责任推给学校、交给教师。岗前培训让家长发生了三大转变。一是转变了错误认识:改变了把孩子教给学校、教师,家长可以撒手不管的想法;改变了“树大自然直”、孩子不需管教的看法;认识到过于溺爱或疏于陪伴的严重后果。二是改变了行为:主动进入家长学校学习,提升自我素质,尝试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三是转变了家庭环境:家长懂得了家庭教育的原则就是“言传身教”,开始关注自身的言行,注重好家风以及家庭书香氛围的建设。岗前培训,开启了家长与孩子共成长的航程。
二、家庭教育微型化,提高家校共育实效性
实验小学在家校共育中,从细微处入手,建设“微课程”,不但加强了家校沟通,有力地解决了家长面临的各种家庭教育问题,而且在“微课程”的建设过程中,增强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摸清“微问题”
为了加强与家长的沟通,随时掌握并解决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面临的问题,班主任们都建立了班级微信群、QQ群,教师与家长成为微信好友,这样就开通了家校沟通的“快递业务”,使教师能对学生问题、家长困惑等进行即时反馈。学校还设立了家长访谈日,鼓励家长到校交流。通过多种形式的把脉问诊,班主任(兼家庭教育教师)得到了第一手的资料,使班主任工作更有针对性。
2015年暑假期间,学校通过校讯通征集学生家长最关心的教育问题,并进行了总结梳理(见表1)。
在今天看来,某些归类也许并不十分科学,需要进一步整理,但在当时却很有价值,因为,这些问题引导着教师进行系统思考,展开专题学习,提高了家校共育的实效性。
(二)建设“微课程”
掌握了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也就明确了家长的学习需求。如何做到“对症下药”,更好地为家长答疑解惑、更为精准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引领呢?实验小学先后申请了河北省“家长学校的创新与发展研究”“立足学生问题,实现家校共育”等课题,针对“微问题”进行学习研讨,构建“微课程”,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这两个课题现在都已经结题,课题的研究成果也极大地促进了家校共育工作的开展。
通过研究,学校开设了关于心理健康、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行为习惯养成、生活自理自立、学习方法指导、学习能力提升、道德教育、文明礼仪养成、青春前期教育等内容的“微课程”,包括“阳光心理建设”“我们都是好教师”“做智慧家长”“成人比成才更重要”“百说不如一做”“独立性培养”“诚实品行的培养”“习惯养成小策略”“养成预习的好习惯”“我们不拖拉”“青春前期这么做”等。这样内容细化、可操作性强的“微课程”,让家校共育有抓手、有效果。
此外,实验小学还搭建了线上线下学习网络,每月征集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案例及经验,在校刊《萌芽》中开辟“我与孩子共成长”“家有儿女”等栏目进行刊载,展示交流,并将家长的教育经验汇编成《萌芽·家教》专刊,这也成了“微课程”建设中的一大亮点。
(三)关注“微主题”
通过家校共育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说起来简单,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范畴。如何引领家长和学生有效参与进来?实验小学不仅构建了整体框架,还着眼于“微主题”的深入开展。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注重家风建设是我国历史上众多仁人志士的立家之本,家规家训体现了一个家族或家庭为人处世的观念,既是教育,也是影响,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的言行进行约束和塑造。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当今的很多家庭缺失了家风的建设,导致很多孩子没有规矩、不受管教。针对这一现状,学校连续两年面向全体师生和家长征集家规家训,开展“家规家训”微主题学习,并进行交流、评比、展示,将评选出的优秀内容集结成册,发到各班级微信群,让家长介绍经验、互相学习,大大促进了家风建设。
再比如,学校会在3月开展“孝亲敬长”微主题学习,引导学生们懂得感恩和孝敬。在三八妇女节当天,学生们献给妈妈的礼物各式各样:有奉献好成绩的、有奉献手工制品的、有为妈妈做饭的……与往年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孩子们能够用“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等实际行动来表达对妈妈的爱,而不仅仅是说一句“妈妈,我爱你”。
“三微”并重,互相呼应,搭建了教师与家长沟通交流的平台,提供了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契机。“微课程”研究和建设,大大提高了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一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目前,学校有八位教师获得了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质,六位教师成为了省市级名师,三位教师成为定州市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
三、家校共育特色化,共同助力学生成长
在家校共育的过程中,实验小学形成了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志愿服务团队,大大提高了家长学校的办学水平,并促进了学校的全面建设。
(一)借力讲师团
无论在操场还是阶梯教室,无论在炎炎烈日下还是在呼啸北风中,家长们端坐着,聆听、鼓掌、做笔记……深入浅出的道理和真实生动的例子使他们深受启发,一些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難题迎刃而解。这是定州市家庭教育讲师团的成员在进行公益讲座,其中就有两位实验小学的教师。实验小学十分注重借助讲师团的丰富资源,来为家长提供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深受家长们的欢迎,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讲师团成员的言行,激发了教师们的工作热情;家长的良好评价,更坚定了广大教师做好家庭教育的决心。
(二)我们都是好家长
实验小学在定州市率先成立了班级、校级家长委员会,并颁发相应的聘任证书。家长委员会成员定期到校开展活动,参与学校德育工作、校园文化建设、教育教学督导、素质考核评价等常规管理工作。每学年进行一次优秀家长、优秀家长委员评选,提高了家长参与学校建设的积极性。
学校采取自愿报名和学校邀请等方式,吸纳热心教师和家长组建志愿团队,督促学生孝亲敬老、文明守礼、遵纪守法,劝阻接送学生的“三无”车辆,参加亲子展示活动,协同学校策划、组织研学旅行,处理矛盾纠纷,等等,为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从2017年春季开始,每逢放学时间,实验小学门口就会出现一道红色的风景线—他们是家长志愿者,身穿红马甲,为学生放学护队,无论严寒酷暑,至今没有间断。此举改变了学校放学时间交通堵塞的老大难问题。
在家长志愿者的参与下,实验小学少先队活动也走出校门。在“亲子环保志愿队”“亲情护路志愿队”“等等—等灯,请遵守交通规则”“亲情1+6,共创文明城”“新时代,新雷锋在行动”“故事爸爸进社区”等系列主题活动中,因为家长的参与和帮助,学生们得以走进社区、走入社会,展现了新时代少年的精神风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践行美德从我开始”,实验小学成立了105个“微善社”,日行一善,积微善、成大德。而家长志愿者的参与,既为学生做出了榜样,又形成了互为促进的态势。
在家长委员会和广大家长志愿者的支持下,学校开展了多项研学活动,如参观电厂、污水处理厂、正定科技馆;参加“走进军营”“研学狼牙山”“丈量天下,雨中远足”“野外生存训练”“与特教中心联谊”等活动,拓展了学科教学内容,开阔了学生眼界,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家校共育,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家长的教育水平,也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使学校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如今,实验小学在定州市各项工作评比中都名列前茅,十多次获得河北省优秀家长学校、示范校等荣誉,这一切,都离不开家校共育的推进。家校共育,真正实现了学校、家长与孩子的共同成长!
【孟丽娟,河北省定州市中心实验小学副校长】
责任编辑︱何 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