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雷 王微戈 园园
摘要 目的:随着超声技术的迅速发展,其在临床中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然而社区超声科受多方面限制,质控管理工作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操作标准与规范不统一、专业设置紊乱、专业人员能力水平有待提高、病例随访反馈缺失和缺少疑难病例讨论、远程辅助诊断与质量控制标准的衔接问题等。可通过完善制度、强化专业设置、加强超声科人才队伍的培养、完善病例随访及加强科室交流、统一远程辅助诊断与控制标准措施,提升超声科质量控制水平。
关键词 社区超声科;质量控制;现状;对策
随着超声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早期孕检建档、慢性病管理、社区人群良恶性肿瘤排查中起到不可缺少的作用。超声临床影像检查属于医疗管理的重要范畴,超声质量控制好坏直接关系到临床医疗的安全。然而社区超声科受其工作环境和基础设施等多方面限制,质控管理工作存在一些问题。了解超声科质控管理现存的主要问题,是制定质控管理对策和开展质量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1]。社区超声科质量控制中的常见问题
科室人员规范与操作、突发情况及应急措施管理不统一:近年来超声质控检查发现,现有的超声专业质量控制标准比较广泛,大部分是针对二、三级医院,缺少一级医院的质量控制标准。由于缺乏相应规定,许多医生书写报告时描述不够详尽,提示欠准确。同时在应急管理、抢救设施及人员梯队等方面,其实际内容更新不及时,不能前后对应。同时社区不经常遇到紧急情况的发生,故而科室人员对制度不熟悉,进而发展成制定的标准与日常工作内容执行不统一,或者干脆不按照标准执行,存在相当大的安全隐患。
专业设置紊乱: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细化发展,不同医院在超声科室专业设置上存在明显差異,大中型医院通常会根据不同的检查技术细分成不同科室,部分基层社区现状是将心电监测、血压监测及骨密度监测等检查科室统一划分到超声科管理。由于专业和分科设置的紊乱,超声科的管理和建设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定,这不利于整个超声医学的发展和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
超声专业人员能力水平有待提高:超声科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是严重影响超声科质量的重要因素:①由于基层社区超声医师人才的长期匮乏,大部分人员是其他科室调过来的,身兼数职,甚至出现没有专业超声医师,由技师诊断签发报告的情况。部分社区超声科工作人员缺乏超声专业知识和岗前培训,图像的采集、认识、分析测量方面缺乏经验。②近年超声设备和专业知识更新较快,部分工作人员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没能及时学习最新超声专业知识,导致对新的仪器或图像缺乏认识,从而不能做出准确诊断[2]。③部分新培养的年轻医师对超声专业中常出现的“同图异病”缺乏认识,不重视综合考虑。
病例随访反馈的缺失:基层社区病例随访反馈是个有待解决的难题。由于一级医院未开展相关手术及没有相关病理科室,无法更好地开展病例跟踪及病理结果随访。目前社区只能通过电话回访,存在随访结果的不及时性和不确定性,缺乏随访相关病例资料,特殊病例随访中段、缺失的情况经常发生。
缺少疑难病例讨论与科室沟通:由于基层社区超声科人员缺失,部分工作时间存在单独作业的情况,遇到疑难病例时,同科室间缺少讨论,与临床沟通不足,导致对“同病异影,异影同病”认识的不足,造成误诊、漏诊过失的发生[3]。大部分基层社区普遍存在超声科主任及不具备专业副高职称资质的情况,无法主持疑难病例分析讨论会议,并且没有资质在会后点评。
基层社区超声远程辅助诊断与超声专业质量控制标准的衔接:随着大数据背景下分级诊疗互联互通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各影像中心的建立发展,相比其他远程辅助诊断,超声远程辅助诊断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每个医院超声医师操作手法、机器型号及超声工作站模板不同,导致超声远程辅助诊断所须动静态存图质量及图像测量标准操作规范化不统一,远程工作站和超声质控标准的不统一。提高超声科室质量管理水平的对策
完善超声医疗规范制度并监督执行情况:依照超声专业质量控制标准开展超声检查工作是提高超声检查质量的基础。基层社区医院应立足本社区医院工作设施及环境制定并完善具有基层特色超声科医疗规范制度,并监测规范制度的执行。规范的制定应根据基层医院超声科实际情况,做到具体化、可操作化,同时留有灵活处理的空间。随着科室设备与技术及社区医院实际工作环境的更新,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操作规范要随着质量控制标准周期及工作中遇到实际问题不断完善及修订,社区和科室经常举办抢救和各种突发应急演练,强化抢救措施及应急流程并及时更新。为确保规范的执行,应做好监测工作,采用常规性现场访查、患者调查、上级部门追踪评价、质控与安全管理自查、定期规范化操作评价调查等多种形式来进行监测。
强化针对社区专业设置与学科管理:经过几十年发展,超声影像专业已成为完善的独立学科。应从社区医院顶层设计角度出发结合基层实际工作环境,强化专业设置,避免小而全,集中优势资源建设局面,从制度层面完善专业学科发展[4]。现在基层社区普遍将心电、24 h血压及超声骨密度等监测和超声检查融合在一起形成功能科,这很不利于专业设置及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在使用空间及人员梯队配置上影响超声专业功能的进一步的发展,应该把超声科作为独立的科室划分开来,充分利用设备资源及社区广大患者实际需求,例如开展心脏、血管、四维筛查等新项目,如有疑难,利用影像中心远程辅助诊断,为上级医院解决超声科检查人满为患难题,为基层社区患者解决去上级医院排队、预约、来回往返奔波的实际困难,从而提高诊疗效率。
加强基层社区超声科人才队伍培养及建设:近年来,超声医学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进步无法与超声医学设备更新和技术进步同步,基层社区影像人才短缺尤为突出。社区医院应多管齐下,提高超声科工作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一方面,招聘理论基础较强的高校毕业生或引进专家,从根本上优化超声科人才队伍;另一方面,重视继续教育工作及上岗培训,社区基层医院常规组织继续教育培训或从制度制定层面鼓励社区超声科医生去其他上级医院或影像中心进行继续教育或学习交流,保证能及时学到最新的超声医学知识。
病例随访反馈对策与方案:病理随访是社区基层超声质控比较难开展的项目,每年质控检查工作进行的难点,已经得到了上级质检部门重视。随着新一轮医改政策“1+1+1”(一家社区医院+一家二级医院+一家三级医院)就医模式和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现在部分家庭医生已经能够通过组建医疗联合体,在其内部实行资源共享、信息互联实现对签约患者在上级医院检查资料的调取功能,包括手术记录、病理结果及各项功能检查,不远的将来,在互联网大数据环境的背景下,基层社区超声科通过和家庭医生签约居民的健康档案来进行病例跟踪随访,彻底解决此类问题。
加强超声科与临床科室间沟通协作:积极组织本科室间,超声科与临床科室之间疑难病例讨论活动。一方面基层社区超声科室内如暂缺本专业技术副高职称以上人员,根据病例内容,可以通过院部指派或跨院、跨科室会诊申请其他临床科室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以上人员参加,不仅有利于分析图像和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还避免了“看图说病、自圆其说”的习惯,增强疑难病例分析的质量,还可利用超声科和临床科室间的沟通。另外,利用对接的影像中心通过远程会诊的形式进行疑难病例的分析及讨论,讨论结果请超声影像中心本专业高级职称专家做点评记录,以国家超声质控实际要求准则结合社区实际情况,真实、严谨地根据涉及专业技术知识进行疑难病例讨论,并对讨论内容做详细记录。
超声远程辅助诊断与超声专业质量与安全控制标准的统一:在超声专业质量控制管理标准指导下,由超声影像中心统一培训动、静态存图及测量标准,统一超声工作站模板术语。对本社区开展3个月以来,通过联影U+分级诊疗功能远程传输至上级医院影像超声诊断中心,颈动脉及甲状腺病例82例观察分析,传输诊断成功率l00%,运用远程辅助诊断为甲状腺结节患者TI-RADS的分型诊断标准统一,免去了部分患者由社区发现甲状腺结节再到上级医院确诊分型的奔波,给患者带来极大方便。
结 论
隨着超声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超声科室服务需求不断增加,不断提升医院超声科室质量控制水平成为提升医院服务质量和水平的前提。本文从基层社区超声科在进行超声质控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所在基层社区的实际工作环境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以期提升医院超声科质量控制水平,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参考文献
[1]杨雁芬.医院超声科质量控制与管理常见问题的分析与建议[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1):48-49.
[2]潘竟霞,曾燕静,何小莲,等.医院超声科进修生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8,16(11):877-878.
[3]孙有刚,郭瑞强,陈文卫,等.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现状与对策[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5,14(12):943-944.
[4]郭敏,胡瑶,蒋莉.医院超声科室质量控制与管理常见问题分析及政策建议[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5,32(4):256-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