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心
近日,一篇名为《自从学会性爱分离,活得舒服多了!》的文章火了,被各大公众号接连转载。
作者有几个观点大受好评:“性就是性,即使美好的性,也不一定指向爱情和婚姻。”“很多彼此折磨的情感关系以及不合适的婚姻,都是因为我们无法明确划分床伴、情人和爱人的关系。”“性爱分离,让我们收回自己人生的掌控权。当你开始做身体的主人,就会明白,世上最贵的东西,既不是爱情,也不是婚姻,而是老娘愿意。”
作者说,她写这篇文章,是想最大限度地鼓励女性读者们选择让自己惬意的生活方式,最大程度地解放自己、爱自己、活成自己。可是,在留言中,我却看到了更多人的焦虑和恐慌。这种感觉,好像被迫消费了一顿你承受不起的大餐,文章读着爽,却做不来。比如文中写道:“原来每个人都有能力和自由,单纯享受性的快乐。听起来无限美好,但恕我作为一个人,实在无福消受。”
为什么?在我看来,文中“性爱分离”的性,更多指向动物的“性”,强调感官的愉悦。但作为人类的性,是一段包含了亲密、爱恋、欲望、依赖,甚至是绝望等多种因素的复杂关系。所以,关于性与爱的分离,绝不能从技术层面来讨论,必须要面对价值观和内在自我等多方面的考量。
人们不愿意过分强调亲密关系中最原始的那一部分,并不是因为思想传统,而是它不适合文明社会。如果把“性爱分离”作为一项人人该行使的特权,恐怕更不会得到认可。不信,我们可以假设这样的一个场景:丈夫以做生意应酬为名,在各种娱乐场所处处留情,被妻子发现后,轻描淡写地说:“我只是本能驱使,你不要当真!”假如我们是那个妻子,能心甘情愿接受丈夫的解释吗?能用“男人总是把性和愛分开”这样的借口来安慰自己吗?恐怕很难,多数人会在这种时候想“他不爱我了,如果他爱我,他不会做这样的事!”这才是生而为人最普遍、最真实的感受。因为无论是身体的背叛,还是精神的背叛,伤害的都是伴侣的安全感和彼此的关系。所以,很多时候,“性爱分离”是一种很无力的借口。这一点,不仅对男性有约束力,对女性也是同等的。我们既不会认可“性爱分离”是男性的特权,自然也不会鼓励女性在这方面追求平权、平等。
也许,有的人真的可以做到“性爱分离”,大家也会推测,人到底可不可以抛开束缚、完全享受身体的愉悦?我不能说这不可以,只能说,单纯的身体享受不会令愉悦维持得太久。很多由性开始的关系,最终都会融入越来越多的爱的成分。这不是一种胁迫,而是自然而然的过程。
电影《巴黎野玫瑰》中,开篇就是男女主人公大尺度的亲热。性格保守、退缩、中规中矩的男主,对女主的身体魅力表现出无尽的膜拜,一次次地释放本能的欲望。可是,随着亲密关系的推进,男主却被女主真正地吸引。这时,鱼水之欢在两个人的关系中慢慢退居次要的位置,男主为女主的真性情着迷,也因她鼓励自己写作而感动不已。
你看,令两个人将这段关系维持下去的,绝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愉悦,精神上的愉悦带来的快感更长久,也更具有推动力。
看到这儿,有人可能会疑惑:我真的见过有很多人是可以做到“性爱分离”的,比如有女人拿姿色去换钱啊,这不就是“性爱分离”吗?我想说,这只是“性爱分离”的烟幕弹,看似形式相同,但真相并不像大家想得那般简单。
亦舒借喜宝的口说出了一段名言:“我要很多很多的爱,如果没有很多很多的爱,就要很多很多的钱,如果这两样都没有,有健康也是好的……”可是,如此物质的女孩,最终的目标依然是爱。喜宝在丈夫去世后,承认自己之所以需要丈夫,是需要爱。万贯家财,她早已不在乎。或者因爱而性,或者因性而爱,这是人的本性,根本没有必要区分得很开。性和爱,好比是硬币的两面,虽然不同,却不可分离。
性爱不能分离,但是在中国提到性,似乎总是隔了一层纱,就像那篇文章中说:受传统教育长大的我们,始终没办法直面自己的本能。确实,中国有很多女性不肯正视自己身体的欲望,这一点我不否认,但是,我们承认自己存在压抑,不代表就要走向另一个极端。
正视自己的欲望,是指勇于承认和接纳自己的性欲望,认可性欢愉的美好,不压抑自己的性需求。但这并不代表放纵自己的行为,那些抛弃道德、不计后果的“单纯享受性的快乐”只能是轻贱自己。
无论男女,都有可能因为身体关系而产生对对方的依赖,甚至忍受糟糕的关系不肯离开。但这并不是人为地让当事人接受“性爱分离”就可以解决的,而要从深层次的心理角度出发。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这种现象是“性爱的臣服”。也就是一旦与别人发生了性关系,便对这个人产生了高度依赖和顺服的心理。这种心理,在任何一个脆弱、多愁善感的人和一个十足的自我中心的人之间都有可能发生,不分男女。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例子。一个农村姑娘来城市打工,被自己的老板侵占,胆小懦弱的她不敢声张,但渐渐地,她竟然默认了这段关系,希望能和老板一直好下去。因为无论老板平时多严厉,在亲密时,总能对她言听计从,这时,她觉得自己“像个公主”。
反过来讲,一个女性,她只要有着完善的自我边界,拥有足够的自信,即便是和另一半发生关系,她也能够找回掌控感、摆脱糟糕的境遇。女性如此,男性也是一样。所以,这是一个人的人格和应对方式的问题,而不是性别角色的问题。
文中说:性就是性,即使美好的性,也不一定指向爱情和婚姻。这句话后面好像该加一句:不指向爱情的性,可以很和谐,甚至在那一瞬间是完美的,但不久的将来,你感受到的恐怕是无尽的空虚和迷茫。因为任何抛开人性和人类社会属性的所谓的“性爱分离”,都绝不是进步,而是一种倒退。
这让我想起认识的一个女孩灵灵,她来找我咨询时,面临一个很纠结的问题。她爱丈夫,却不愿和他亲热,只能在外面找情人满足性欲望。这种关系维持了很久,很和谐,也没有被任何人发现,而灵灵却越来越痛苦。
通过咨询,我得知灵灵的父母很保守,并且非常严厉,从小教育她安分守己,她和很多中国女孩一样,压抑了自己的感受,不敢想和欲望有关的东西。结婚后,这种心理转化成“亲热时尽情释放自我是可耻的”,所以她不敢让丈夫看到自己糟糕的一面,只能在外面寻找平衡。
这是一种特殊的“性爱分离”,灵灵爱着丈夫,却找一些不相干的人来承载欲望。可是,在这个过程中,她纵然身体的需要被满足,内心却没有快乐。
找到问题的症结后,灵灵立刻斩断了其他关系,下定决心和丈夫一起努力。我想,灵灵鼓起勇气,不再用“性爱分离”的招数骗自己,为婚姻中的亲密付出最大努力的行为,才是女性应该有的自我成长。
这种成长与和解,比单纯地鼓舞女性自我解放更加动人,它包含着一种成熟的力量,能够让人们获得长久的精神满足。
渡边淳一说过:“如果女性服从自己身体的本能欲望,那就是爱自己的丈夫。”这不是很好的状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