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双英
摘要 目的:探讨普外科护理过程中的常见危险因素及降低护理风险的措施。方法:收治普外科住院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观察组给予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风险管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3.3%,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外科护理过程中针对常见危险因素实施干预可降低护理风险。
关键词 普外科;护理;危险因素;护理风险;措施
普外科是医院重要科室,是采取手术方法治疗胃肠疾病、肝胆疾病、血管疾病、甲状腺肿瘤、外伤等相关疾病的科室,该科室疾病种类较多,疾病状况较为复杂,且患者治疗过程中病情变化较快,治疗过程中常需安全有效的护理辅助。但普外科临床护理工作较为繁重且复杂,护理工作中常存在多种危险因素,极易导致护理风险事件发生,严重时将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威胁生命安全,引发护患纠纷[1]。不断提升普外科临床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是临床护理研究的重点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普外科护理过程中的常见危险因素及降低护理风险的措施,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普外科住院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0例,每组护理人员15例。对照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20~79岁,平均年龄48.5岁(s=11.6);护理人员职称为主管护士3例,护师5例,护士7例;护理人员年龄20~ 43岁,平均年龄29.5岁(s=7.1)。观察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20~79岁,平均年龄48.6岁(s=11.8);护理人员职称为主管护士3例,护师4例,护士8例;护理人员年龄20~43岁,平均年龄29.6岁(s=7.5)。两组患者及护理人员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内容。研究期间科室护理人员无人员变动。
纳入标准:①普外科住院患者;②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脏器疾病及恶性肿瘤疾病患者;②妊娠、哺乳患者;③精神、认知、沟通、意识障碍患者。
方法: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由护理人员按医院实际排班制度、管理制度对患者实施常规病情监护、用药监护、生活护理等。观察组实施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风险管理干预,具体內容如下:①护理人员护理水平较差及干预:护理人员整体护理水平较差时,难以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难以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在护理风险管理干预中需加强护理人员护理知识培训,不断提升护理人员对普外科常见病护理知识、护理重难点的认知,改善护理人员整体护理知识储备及护理水平[2]。②护理人员风险处理能力较差及干预: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认知较差,对护理风险评估能力及处理能力不足,极易导致护理风险事件发生。在干预过程中,可组织护理人员参与护理风险管理知识讲座、培训,现场演示切口处理、大出血处理、引流管脱落等相关护理风险事件处理方式,并实施考核,通过后才能上岗[3]。③护患沟通不足及干预:护患沟通不足易导致护患关系紧张,患者依从性下降等状况,增加不良行为引起的风险事件。在干预中护理人员需热情、耐心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进行情绪疏导、疾病知识介绍等,积极满足患者合理需求,引导患者配合治疗。④疲劳工作及干预:排班不合理、护理工作量大等极易导致护理人员疲劳工作,增加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在干预中需根据科室实际状况为护理人员合理排班,合理安排工作岗位,采取责任制及轮休制,避免护理人员疲劳工作。
观察指标:分析总结不同护理模式下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状况。分析、总结不同护理模式下患者护理满意度状况。使用医院自制满意度评价表评价,总分100分,> 80分为满意。
数据统计:采用SPSS 20.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不同护理模式下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不同护理模式下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56例,对照组护理满意度42例。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3.3%,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06,P=0.002< 0.05)。
讨论
普外科护理内容多且复杂,护理过程中护理不当、护理不足、护理差错等均会导致相关护理风险事件发生,严重时将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当前我国医疗卫生改革逐渐深入,人们对于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也逐渐升高,不断提升临床护理质量是当前医疗改革的一个主要目的[4]。
在普外科临床护理过程中,存在较多危险因素影响护理效果。本研究中针对危险因素实施了针对性干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5.0%,较对照组28.3%明显降低。陈文等研究发现[5],观察组患者护理保险事件发生率7.69%,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64%,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说明针对危险因素实施干预可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改善整体护理效果。在普外科护理中,护理风险危险因素主要涉及护理人员整体护理水平较差、护理人员风险处理能力较差、护患沟通不足、护理人员疲劳工作4个方面,经针对性护理过程可通过护理培训改善护理人员整体护理水平、护理风险事件处理能力;促进患者配合治疗及护理过程,减少患者不良行为引起的护理风险事件;且可减少护理人员疲劳工作引起的不良事件,改善整体护理效果,保证患者治疗过程安全性[6]。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3.3%,较对照组的70.0%明显升高,说明该护理过程可满足患者需求,临床运用可行性高。
综上所述,普外科护理过程中针对常见危险因素实施干预可降低护理风险,提升护理质量,改善患者护理满意度,运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熊艳芳.普外科护理过程中常见的危险因素及降低护理风险的措施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7,15(35):97.
[2]单正正,马静.普外科护理中危险因素与护理干预对策[J].养生保健指南,2017,15 (41):132.
[3]舒华.外科护理实施过程中潜在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J].当代医学,2016,22(10):109-110.
[4]色米热·麦麦提热夏提,骆新玲.普外科护理过程中的常见危险因素及降低护理风险的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7):267.
[5]陈文,韩艳艳.普外科护理常见危险因素及降低其风险措施分析[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6,41(8):151-152.
[6]揭慧敏.普外科护理过程中常见的危险因素及降低护理风险的措施研究[J].今日健康,2015,3(3):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