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玲龙,女,广西民族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2007年开始文学创作。现供职于龙胜各族自治县文化新闻广播电视体育局。
塘里蛤蟆塘里好,/井里蛤蟆井里凉。/生在高山福气好,/六月酷暑有凉风。//苗家儿女爱唱歌,/因为生在高山坡。/早看日出晚看星,/树叶还比星星多。
伟江,山高水长,山清水秀,山山弄弄里总是回荡着悠扬的山歌,律清而韵长。
伟江人生性快乐,他们总是那样幸福和甜美,他们心里满满地洋溢着山歌。他们用山歌滋润生活,用山歌颐养身心。是啊,饭养身,歌养心,山歌是伟江人血液里流淌的民族基因,山歌是伟江人心灵的密码,是这一方土地上人们的精气神。
在伟江,人人能唱,个个会说。花草树木鸟兽虫鱼也能入歌,人情往来红白喜事都能对唱。在这里,不需要正式的邀约,不需要华丽的歌堂,既来之则安之,既来之则唱之,总是说到就来,讲起就唱。有时候,田间地头,凉亭树荫,小伙姑娘开起歌堂,对起山歌,时而清唱,时而又吹起木叶。 有时候,街头巷尾,井水边上,人们也在对唱山歌。有人家的地方就有山歌,有村寨的地方就有山歌。
在伟江,山山岭岭密布着山歌种子,雾霭山岚氤氲着山歌因子,整个伟江的山水便是一个活态的山歌宝库。在这里,小伙子碰见熟悉的伙伴,唱起山歌,对方总能以歌作答,正是你有来言,我有答语,你方唱罢我登场。在这里,行走在路上,总能遭遇山歌的撩拨,来一场猝不及防的山歌对唱。有时候,互不认识的两伙人相向着走来,一方试探着唱上一两首山歌,对方伙伴眼睛一亮,便好像对上了暗号,即刻相互酬唱,对答如流,一发而不可收拾,接下来便是山歌缭绕,不绝如缕。
在伟江,遇到外乡人,热情好客的乡亲们依旧以山歌开场,询问对方,只是那情况就有些不同了。客人远道而来,擦肩而过,还没回过神来,对面的姑娘已然把山歌抛将过来,唱一些欢迎远道而来,邀请到家里做客之类的开场歌,其情真,其意切。可初来乍到,来到贵乡,这阵势让人有些秀才遇着兵的感觉。于是客人不知所措,愣在那里,见其人,闻其声,而不知其意,云里雾里,半夜摸瓜,不知如何是好啊。仔细听,听不懂,好似鸭子听雷,这时候气氛有些尴尬,画面也似乎不太和谐。然而,貌似不太和谐的背后便是最大的和谐,因为长驱直入先下手为强的刁蛮背后是宽厚的温情和博大的爱意,于是有情便温馨,有爱便和谐。
在伟江,唱山歌是门技术活。需要机智灵活,活学活用,要学会有样学样,见子打子。在这里,山歌唱得好的都是一些技高一筹、艺高胆大的后生,而女孩子喜欢唱山歌的也总是那些乖巧机智、秀丽俊俏的姑娘。在伟江,人们世世代代都遵行着这样的生活信条:要想娶到好媳妇,学会唱山歌,要想过上好生活,学会唱山歌。
过去的伟江,地处偏远,这里的生活总有些清苦。苦难和生活养育了伟江人坚忍而乐观的品性。坚忍则不怕吃苦,苦中作乐,乐观则愈挫愈勇,笑对生活。坚忍和乐观的品性常常外化为一种大胆而泼辣的风格。他们说,做事如同打架,唱歌如同讲话。生活里,他们总是无风起浪,率性而歌,热情飞扬,山歌遍地。在伟江,人们火辣辣的情感无须引爆而自燃,于是张口即来,出口成章。面对青春他们笑着唱道:“十七十八花正开,/二十七八花满台。/再过两年人老了,/挑水淋花花不开。//十七十八正当时,/正当买马正当骑。/再过两年人老了,/黄金难买少年时。”
生在乡下,长在高山,伟江人对生活之苦体会太深,常常用山歌来排解:“上坡手攀苦李树,/下坡手扯苦李枝。/吃了几多苦李子,/苦在心头人不知。//苦麻菜,苦连连,/多放油盐苦也甜。/多种田来多种地,/生活也会比蜜甜。”
看见愁肠满怀的少女,他们好心劝慰,温情地唱道:“妹莫愁,妹莫愁,/莫愁六月无日头。/八月过了有重阳,/吃了红薯有芋头。//妹莫愁,妹莫愁,/莫愁六月無日头。/少年日子等闲过,只怕老了空白头。”
在伟江,山歌还是一株活气草。左邻右舍,上家下屋,用山歌将彼此的心连接起来,也把时光和生活细心地雕琢:“高山野岭种高粱,/高粱结子甜又香。/好吃不过高粱酒,/好玩不过妹家乡。//玉米油茶喷喷香,/又放胡椒又放姜。/妹子油茶打得好,/过了三天嘴还香。”
姚文达,一个壮实的伟江汉子,圆圆的脸上总是挂着掩饰不住的笑容。这一天,伟江乡成立三十周年乡庆,他被单位派去接送客人。这是一些去乡里参加乡庆活动的女宾。他开着大巴车,有几分自豪,有几分得意。作为家乡人回家乡为家乡办事,让他心里乐开了花。他满面笑容,一路春风。这时候,不知是哪一位女宾突然唱起了山歌,紧接着,两个跟着唱,三个跟着唱,再后来,整个车的人都齐刷刷地唱了起来。哇,一个个女宾,神情严肃,摇晃着身姿,全神贯注地唱着同一首山歌,这场面多么震撼!女宾们异口同声地唱着同一首山歌,身姿沿着同一个方向呈弧形晃动,无伴奏而众声合一,无指挥而动作整齐,这在山歌史上实在是叹为观止。此时此刻,车外细雨霏霏,寒流滚滚,车内歌声荡漾,春意融融。这时候,宾客们已然达成共识,拧成了一股绳,团结一致,共同对外,她们将姚文达这位司机,这位平时难得一见的老乡,当作对唱山歌的靶子群起而攻之。她们唱了一首又一首,唱了一遍又一遍,可姚文达就是毫无动静,没有反应。
姚文达今天算是歌海奇遇了。心想自己生性豁达,爱唱山歌,却从来未曾遭遇这样的情况。过去唱山歌,少年时光,看管着牛群,面对蓝天白云,悠然唱来,歌由心生,自然而然。年纪稍长,过村走寨,与姑娘对歌,也是与小伙们相伴而行,早做准备。不论是在村里还是在村外对歌,总是分宾主,有先后,双方大概旗鼓相当,势均力敌。歌堂一旦开起,双方便积极投入,热情应对。有时候,姑娘们热情似火而百般刁难,伙伴们也能对答如流,应对自如。面对姑娘里那些老辣刁钻的“刺头”,后生们分工合作,指定专人对付,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有计划也有安排。危急时刻,剑拔弩张,同伴里总会有人站出来,快速回应,火辣犀利,让对方一时语塞,乱了方寸,即刻变被动为主动,转危为安。哪曾像今天这样,歌海受困,腹背受敌,孤身一人,没有外援,被围得密不透风,无法突围。
此时的车内没有歌声,鸦雀无声。姚文达这边依旧没有动静,噤若寒蝉。看来这位老乡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今天不打算应声唱歌了,姐妹们心里想着。于是加大火力,再一次发起攻击。这时候,又响起了歌声,还是姐妹们在唱:“对门有匹牛,/大喊三声不抬头。/牛不抬头吃嫩草,/哥不抬头想婆娘。//如今生活火样红,/鸡鸭成群好风光。/是个公鸡都会叫,/除非你是阄鸡公。”
极尽挖苦、羞辱之能事。目的是激将姚文达。
姚文达依然开着车,平静而面带微笑。他娴熟地操作着,时而向左打着方向,时而向右扳将过来,在这弯弯曲曲有如玉带一般延伸的公路上,他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此时,车窗外依然细雨霏霏,山雾弥漫。车子平稳地行进着,向前拐了一个弯,下了一个坡,然后行走在平缓的公路上。这时姚文达唱了起来:“一莫急来二莫忙,、急急忙忙为哪行?、不是八月打谷子,/不是四月黄了秧。//一莫急来二莫忙,/日头还在对门梁。/日头落了月亮起,/月亮落了又天光。//留下妹,留下妹,/急水滩头留下船。/留着贵船装贵货,/留下妹妹唱歌先。//你讲唱歌我也爱,/肚里无才唱不来,/撑船难过滩头水,/骑马难过陡石岩。//唱支山歌逗妹逗,/看妹抬头不抬头。/马不抬头吃嫩草,/妹不抬头枉风流。”
姚文达一连唱了五首山歌。这位苗山里生、苗山里长的苗家汉子,一口气唱了五首。姚文达应答了,姚文达唱起来了,这标志着一个歌堂正式开启。这时,姐妹们高兴,姐妹们欢呼,自此,姚文达与众姐妹往来酬唱,一发而不可收拾。
姚文达开着大巴,回敬着车厢里飘荡着的山歌,娴熟大气,从容自如。是啊,伟江的山山水水养育了他,伟江的山歌早已化作丰沛的精神食粮流进他的血脉,滋养他的身心。对乡亲故里的热爱,对山歌文化的自信,让他自带光环,形成强大的气场,面对今天这样好似人潮歌海的阵仗能够左右逢源、游刃有余。
在伟江,山歌已融入人们的生活,已流进人们的心田。在这里,一草一木是山歌,一颦一笑也是山歌。山歌即是生活,生活也是山歌。高兴时唱山歌,痛苦时也唱山歌。高兴时唱山歌,是兴高采烈,是激情飞扬,痛苦时唱山歌是长歌当哭,是一声叹息。
这便是伟江人生活方面的山歌。
在伟江还有劳动歌。劳动歌在劳动中产生,又在劳动中传唱。伟江偏远陡峭的山水风貌,使这里的山歌显得苍凉、悠远。人们唱道:“一张桌子四四方,/半夜起来喊天光。/早早扯秧把田插,/一忙忙到月亮光。//日头出来照四方,/照到我的好田庄。/日晒雨淋来种田,/多收谷子心不慌。//一颗种子一根芽,/一口饭来一口茶。/春上辛苦把田种,/四季辛劳把家发。”
这些山歌里满含着劳动艰辛、美好生活来之不易的深切感受。
伟江山歌里最精彩的当数情歌,当地也叫花歌。伟江的情歌最热辣最撩人。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山歌也同样离不开爱情。如果说伟江山歌是花,那么伟江的情歌便是花蕊里的蜜。在伟江苗寨,情歌是礼物,更是男女之间的信物。小伙子和姑娘因情歌相遇相识,因情歌相识相知。他们用情歌互探底细,互诉衷肠。歌堂上,小伙子大胆诘问,姑娘们委婉作答;小伙子越战越勇,语出惊人,而姑娘却常常且战且退,闪烁其词。
想妹迷,想妹迷,/想妹迷迷饭不吃。/想妹一口白牙齿,/未曾说话笑眯眯。//牛不进田莫怪牛,/只怪田里有石头。/哥不说话不怪哥,/只怪家里有老婆。//想妹迷,想妹迷,/想妹迷迷饭不吃。/吃饭如同吃沙子,/吃菜如同吃树皮。//哥莫说,哥莫说,/哥哥家里有老婆。/回去老婆扯耳朵,/看你敢说不敢说。
这是姑娘小伙初初见面,互生情愫后的相互询问。接下来姑娘大胆地试探:“东风吹来南风吹,、妹今无伴好吃亏。、家里有挑千斤担,、无人帮妹挑一头。//妹莫愁,妹莫愁,/哥哥勤俭又持家。/若凡妹妹不嫌意,/哥哥帮妹挑一头。//妹今无伴好吃亏,/鸟无翅膀也难飞。/小船游到回湾水,/无蒿无桨随风吹。//妹不亏,妹不亏,/妹是山中凤凰鸟。/站在高枝打一望,/东風吹来展翅飞。//哄妹的,哄妹的,/哥哥哄妹哄得痴。/三脚板凳哄妹坐,/妹上楼来哥抽梯。”
在伟江,智慧的姑娘和小伙子们在劳动中更是情歌连连。他们辛勤劳作,情歌飞扬,他们播种希望,他们收获爱情,他们是甜美的。劳动中的爱情最真挚、最纯朴,劳动中的情歌也最为挚朴温婉,深情感人:“种田莫种路边田,、路过几多好姣莲。、扛起犁耙跟她走,、耽搁几多好阳春。//种田莫种路边田,/莫望别的好姣莲。/只愿哥哥跟妹走,/我俩相伴过百年。//梨子界上种南竹,/一望望到妹的屋。/妹的屋里样样有,挂满红薯和包谷。//哥哥有事过山坡,/妹妹塘边洗衣服。/锤子锤到妹的手,/只怪锤子不怪哥。”
爱情是美好的,却也是恼人的。小伙子抬头仰望夜空,此时吊脚楼里歌声悠扬,像布弄河里的水流淌不息。可是歌声可否总在耳边响起?哪一支山歌才是相伴今生永不停歇的歌谣?于是情歌里总有伤感哀怨,总有愁肠百折:“莫叹息,莫叹息,/如今哥妹相分离。/天下酒席也有散,/黄河水急也有弯。//哥妹相逢到如今,/暂时离别莫伤心。/只要留得青山在,哪愁花开不逢春。//人过独桥难退步,/马过独桥难转弯。/哥妹如今相别离,/想要相逢怕无日。//有心插柳柳成林,/有心栽花花满园。/如今哥妹相别离,/日后相逢会有期。//打烂花碗砌花阶,/砌起花阶等妹来。/十年不来十年等,/再不移花别处栽。//麻藤爬过紫金山,/来时容易去时难。/来时好比龙相会,/去时好比虎离山。”
情深意长,难分难舍。妹妹对哥哥的思念以及思念而不能相见的怅惘像山坡上的雾霭,来回飘散,哥哥和妹妹之间的情义又像天边的云彩,离不去,化不开。
伟江的山歌别有风情。人们唱起那山歌,哼着那旋律,立刻形成一个气场,让人感受着这一方山水的气韵和这一方土地上人们的情怀。
在伟江,生活歌、劳动歌、爱情歌并非泾渭分明,非此即彼,而是水乳交融,难分彼此。有时候生活歌也是劳动歌,有时候劳动歌又是爱情歌。是啊,劳动创造美好生活,而在美好的生活里人们歌唱甜美的爱情,这本来就是一脉相承、相得益彰的啊。
伟江的山歌哟,是一颗颗珍珠,人们用情和爱把它们串联起来,让它璀璨夺目;是这里林间的小溪,汩汩流动,清新自然;是雨露春风,润物无声;是这片土地上漫山遍野的杜鹃花,火红热辣,分外妖娆。
责任编辑 蓝雅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