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2018-11-20 07:58陆惠芳马睿杰叶赛球张焕军
上海针灸杂志 2018年11期
关键词:绝经期电针经皮

陆惠芳,马睿杰,叶赛球,张焕军



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陆惠芳1,马睿杰2,叶赛球3,张焕军4

(1.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杭州 311241;2.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杭州 310002;3.德清县中医院,湖州 313216;4.宁波市江东区明楼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宁波 315040)

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144例围绝经期患者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后3个月Kupperman评分(KI评分)、围绝经期生存质量量表(MENQOL)评分、血清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水平的变化,并进行安全性评价,并将收集到的数据分别进行意向性分析(ITT)和符合方案集分析(PP)。ITT分析和PP分析比较,得到一致的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随访KI评分均降低(<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随访MENQOL评分均下降(<0.05),但治疗后3个月随访的MENQOL评分较治疗后升高(<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血清E2水平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随访血清FSH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经皮穴位电刺激可以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血清E2水平,且较为安全。

电刺激疗法;针刺疗法;围绝经期综合征;意向性分析;符合方案集分析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绝经前后,因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临床表现为月经紊乱、烘热汗出、烦躁易怒、失眠、眩晕、耳鸣、焦虑不安、腰酸背痛、皮肤蚁行感等。一般发生在40~55岁之间[1]。且在中国的相关调查中呈城市化、脑力劳动化趋向[2]。围绝经期综合征严重困扰着中老年女性的身体状况及日常生活。经皮穴位电刺激应用简便,在临床治疗中有它的应用优势,本研究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病例主要来源于2015年12月至2017年8月浙江省中山医院针灸科、德清县中医院针灸科、宁波江东明楼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针灸科的门诊患者,各中心48例,共144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0岁,平均病程为18.36个月。其中绝经患者68例,占47.2%。在试验过程中,8例患者未完成全部治疗中途脱落,7例患者未完成随访,故实际纳入全分析集为129例。本研究谨遵赫尔辛基宣言(2000年版)所阐述的伦理原则和中国有关临床研究规范、法规进行。本课题研究已通过浙江省中山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查(批件文号ZSLL-KY-2015-013)。

1.2 诊断标准

采用美国生殖学会2001年围绝经期诊断标准。①经期脱落≥2次或无月经间隔≥60 d。②血清FSH水平单相升高(月经第2天至第4天测)。③出现相关症状,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如潮热、汗出等;神经精神症状,如失眠、偏头痛、烦躁不安等;泌尿生殖道萎缩症状,如阴道干、性交痛等。各种症状的组合及严重程度存在个体差异。④超声或影像学检查排除子宫、卵巢的器质性疾病。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年龄40~55岁;③改良Kupperman评分≥15分;④近3个月未经过雌、孕激素替代治疗;⑤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本项研究者。

1.4 排除标准

①妊娠;②卵巢、子宫切除术后或局部放疗术后;③近3个月内使用过性激素类药物治疗者;④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精神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或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者;⑤原因不明阴道出血者。

2 治疗方法

采用韩氏疼痛治疗仪(HANS-100A),两对电极分别粘贴连接双侧子宫、双侧天枢,频率为2/100 Hz,刺激强度为4~10 mA(至患者能忍受为准),每次治疗30 min。隔日1次,共治疗1个月。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3.1.1 Kupperman Index(KI评分)

KI评分是目前国际上广泛采用的、用于评价绝经期综合征症状严重程度的方法,由医师根据临床症状及程度综合评分。评分采取量化方式,分数越高,症状越重。

症状评分=基本分×程度评分;总分=各症状评分之和。症状评分的基本分为,潮热汗出4分;感觉异常、失眠、心烦不宁易激动、泌尿系统感染、性生活困难各2分;抑郁、眩晕、疲乏、骨关节痛、头痛、心悸、皮肤蚁走感各1分。每种症状按无、轻、中、重程度计为0~3分,并乘以症状评分来计算,满分为63分。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后3个月随访进行评分。

3.1.2 围绝经期生存质量量表(menopause-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MENQOL)

MENQOL量表(总分174分),不同于Kupperman评分,由患者自行填写,以自身感受为基础,实时监测自身症状严重程度、进展情况等。包括患者躯体感觉/心理感觉和泌尿生殖道症状等多项指标。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后3个月随访进行评分。

3.1.3 性激素测定

主要是观察血清雌二醇(estradiol, E2),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 FSH)。血清E2和FSH值可以了解卵巢功能,是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最常关注的性激素指标。性激素的测定时间为未停经者,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后3个月随访的邻近的月经期第2~4天进行上肢静脉抽血;已停经者则于治疗前2~4天、治疗结束后2~4天、治疗结束3个月后随访后的2~4天进行取血。

3.2 安全性评价

经皮穴位神经电刺激引起的不良事件如晕厥、皮损等随时记录。实验过程中,出现病情加重、严重并发症或不良反应者,如系本试验干预措施所引起,应立即停止治疗,采取相应纠正措施,并进行详细记录。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资料的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

3.4.1 不同时间KI评分比较

意向性分析和符合方案集分析结果一致,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随访KI评分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详见表1。

表1 不同时间KI评分比较 (±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1)<0.05

3.4.2 不同时间MENQOL量表比较

意向性分析和符合方案集分析结果一致,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及治疗后3个月随访MENQOL评分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3个月随访的MENQOL评分较治疗后升高(<0.05)。详见表2。

表2 不同时间MENQOL评分比较 (±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1)<0.05;与治疗后比较2)<0.05

3.4.3 不同时间E2水平的比较

意向性分析和符合方案集分析结果一致,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E2水平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详见表3。

表3 不同时间E2水平比较 (±s,pmol/L)

注:与治疗前比较1)<0.05

3.4.4 不同时间FSH水平的比较

在意向性分析和符合方案集分析中,治疗后及3个月后随访的血清FSH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详见表4。

表4 不同时间FSH水平比较 (±s,IU/L)

3.5 安全性评价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只有1例患者出现了轻微的不良反应,对经皮治疗贴片轻度过敏,皮肤微发红瘙痒,取下电极片后缓解,未予特殊处理,该患者中途退出。

4 讨论

围绝经期综合征多发生于40~55岁[1]。据调查,我国60%~75%的妇女在绝经期可出现症状,其中相当部分患者症状较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及工作,且以脑力劳动的妇女及绝经后的妇女发病率较高[3-4]。目前西医对本病的主要治疗手段是激素替代疗法(HRT)。但HRT也会带来相当的风险。长期的应用HRT会有使子宫内膜癌、卵巢癌以及乳腺癌发病率上升等不良反应和潜在风险[5-6]。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显著,尤其在电针的应用上。多项实验结果表明,电针可调节围绝经期大鼠的性激素水平,改变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调整植物神经功能,改善大鼠的焦虑症状;调节围绝经期大鼠紊乱的HPO轴功能[7-10]。同时,在临床上,电针能够明显降低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Kupperman评分,改善血管收缩症状、情绪问题、失眠,缓解骨关节疼痛等,并能有效升高围绝经期患者血清E2水平[11-20]。经皮穴位电刺激因其良好的安全性和临床应用的简便性,被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科疾病,虽然在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应用上鲜有报道,但相关研究证明,经皮穴位电刺激和电针在一定程度上有着相似的作用机制及作用效果[21-22]。

本研究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的穴位为子宫和天枢。取天枢、子宫两穴,既考虑到穴位的“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也是“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的体现,亦是现代针灸理论中认为十分重要的解剖与穴位的结合[23]。天枢穴为人身之中点,可调理全身之气机,而其在妇科疾病的运用中亦是常见。《针灸甲乙经》中就记载“女子胞中痛,月水不以时休止,天枢主之”。《针灸聚英·百症赋》:“月潮违限,天枢、水泉细详。”现代研究天枢穴具有调节内分泌功能[24]。子宫穴为经外奇穴,从命名上即可看出子宫穴为胞宫之外应,针刺子宫可直达病所,调经理气,气机疏通则任脉通,太冲脉盛,使中气得养。临床亦常用子宫穴治疗女子疾病[25-26]。任晓暄等[27]研究发现子宫穴能较大程度上提高雌性大鼠下丘脑中与生殖内分泌功能相关的神经元的兴奋性和抑制性,且明显优于临床常用的关元、三阴交、水道等穴。另外,现代研究表明针灸子宫穴可以有效调节下丘脑-垂体-性腺内分泌轴活性[26],并可显著升高女性E2水平,减缓卵巢的衰退[28]。

本试验采用了多中心的研究方式,患者分别来源于社区医院、县级医院和省级医院,使样本更具有代表性,使研究结果更能反映总体情况;当然,多中心的研究会因为研究者较多,对研究设计的把握与测量标准的掌握存在差异而使研究误差增加,故笔者在试验前进行了操作者的统一培训,并制定严谨的研究者手册,使误差降至最低。本研究分别采用意向性分析(Intention to treat analysis, ITT)和符合方案集分析(per-protocol analysis, PP)处理病例数据。ITT分析是将未完成全部试验的病例全部纳入结局分析,故ITT分析有可能低估治疗组的真实疗效[29]。而只纳入完整数据病例的PP分析则更能反应出治疗的差异。通过两种分析之间的比较(此时的意向性治疗分析相当于敏感性分析),可判断退出和失访对主要结果有无影响[30]。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KI评分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0.05),说明经皮穴位电刺激能够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并且随访的K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说明远期疗效较好。从MENQOL评分看,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0.05),说明经皮穴位电刺激可提高围绝经期患者的生存质量,随访的MENQOL评分较治疗前降低(<0.05),但相较治疗后,随访的MENQOL评分有所回升(<0.05),说明其疗效维持度不够。在血清激素变化上,治疗后E2水平较治疗前上升(<0.05),经皮穴位电刺激对提高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的E2水平是有效的,但随访E2水平较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0.05),其远期疗效不理想;从FSH指标上看,治疗后、治疗后3个月随访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说明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围绝经期患者的FSH水平没有明显的改善。另外,本次研究中,ITT分析和PP分析比较,得到一致的结果,证实了该试验结果较为可靠。

综上所述,经皮穴位电刺激可以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症状,提高围绝经期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血清E2水平。且经皮穴位电刺激因不需刺入机体,避免了针刺疼痛,对于惧针患者来说较容易接受,同时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应用。

[1] 刘春梅,王永宏.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流行病学调查现状[J].中医药导报,2010,16(4):115-117.

[2] 窦娜,马素慧,陈长香,等.城乡女性围绝经期症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 (4):1130-1133.

[3] 郑楚,刘相佟,嵇芹,等.围绝经期妇女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 (14):2154-2157.

[4] 陆洪波,杨晓钊,黄永兴,等.南宁市妇女围围绝经期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1,18(5):761-763.

[5] Nastri CO, Lara LA, Ferriani RA,. Hormone therapy for sexual function in perimenopausal and postmen- pausal women[J]., 2013, (6):CD009672.

[6] Marjoribanks J, Farquhar C, Roberts H,. Long-term hormone therapy for perimenopausal and postmenopausal women[J]., 2017,(1):CD004143.

[7] 彭晓涛,徐玲,李由,等.电针“三阴交穴”调节自然围绝经期大鼠雌激素及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4,17(5):516-518.

[8] 徐玲.电针三阴交对自然围绝经期大鼠焦虑行为及单胺类神经递质影响规律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32-34.

[9] 李由,徐玲,秦卓,等.电针“三阴交”对自然围绝经期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影响[J].针刺研究,2014, 39(3):198-201.

[10] 李由.电针三阴交对自然围绝经期大鼠HPO轴影响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38-41.

[11] Dørmænen A, Heimdal MR, Wang CE,. Depre- ssion in postmenopause: a study on a subsample of the acupuncture on hot flushes among menopausal women (ACUFLASH) study[J]., 2011,18(5):525- 530.

[12] 夏晓红,胡玲,秦征玉,等.电针三阴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针刺研究,2008,33 (4):262-266.

[13] 史晓岚,杨帅,张国庆,等.电针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5,34(6):533-536.

[14] 陈秀玲,徐凯,秦小红.电针治疗女性围绝经期失眠症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6):366-367.

[15] 李艺,夏勇,刘世敏,等.电针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Kupperman评分的效应[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 (10):559-561.

[16] 李艺,夏勇,刘世敏,等.电针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血清性激素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 (4):199-201.

[17] 曹徵良,王琼,李赛群,等.针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系统评价[J].针灸临床杂志,2015,31(9):60-64.

[18] 马子荣,张庆萍.电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临床及机理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5,27(8):1079-1082.

[19] 焦志勤,肖飞.电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44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学报,2015,43(4):83-85.

[20] 李昭凤.电针治疗围绝经期轻中度抑郁障碍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39-40.

[21] 薛薇,郭欣,王亚平,等.穴位神经刺激仪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50例临床价值初探[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3,29(4):306-308.

[22] 董悦,董玉茹,姜胤,等.手针、电针及经皮穴位电刺激调节人脑功能的功能性磁共振观察[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3,19(2):76-79.

[23] 袁安,李志道,秦学联,等.穴位局部解剖特点与腧穴功效结合应用的思考[J].吉林中医药,2010,30(7): 561-562.

[24] 杜仪,李丽,刘志顺.天枢穴主治规律及治疗方法的临床文献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3,29(10):53-54.

[25] 李斯.电芒针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51-52.

[26] 刘英含,钟峰,石文英,等.子宫穴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及现代理论依据[J].上海针灸杂志,2015,34(4):364- 366.

[27] 任晓暄,朱兵,高昕妍,等.针刺不同穴位对雌性大鼠下丘脑GnRH相关神经元活动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3(3):191-199.

[28] 郭健,牛欣,周新昌,等.荷尔蒙调理仪刺激妇女子宫穴对性腺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学报,2000,15:29- 31.

[29] Altman DG, Schulz KF, Moher D,. The revised CONSORT statement for reporting randomized trials: explanation and elaboration[J]., 2001, 134(8):663-694.

[30] 刘建平.随机对照试验的依从性和意向性治疗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23(12):884-886.

Clinical Observations of Transcutaneous Acupoint Electrical Stimulation for Perimenopausal Syndrome

-1,-2,-3,-4.

1.,311241,; 2.,310002,; 3.,313216,; 4.,315040,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ranscutaneous acupoint electrical stimulation in treating perimenopausal syndrome.One hundred and forty-four patients with perimenopausal syndrome received transcutaneous acupoint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he Kupperman Index (KI) score and the Menopause-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MENQOL) questionnaire score were recorded and serum estradiol (E2) and 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FSH) levels were measured before treatment, at the end of treatment and at three months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reatment. The safety was assessed.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for the intention-to-treat (ITT) analysis and the per-protocol (PP) analysis.A comparison of the ITT analysis and the PP analysis showed consistent results. The KI score decreased at the end of treatment and at three months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reatment compare with before treatment (<0.05). The MENQOL questionnaire score decreased at the end of treatment and at three months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reatment compare with before treatment (<0.05) but increased at three months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reatment compare with at the end of treatment (<0.05). Serum E2levels increased at the end of treatment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0.05).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erum FSH levels at the end of treatment and at three months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reatment compare with before treatment (>0.05).Transcutaneous acupoint electrical stimulation can relie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increase serum E2levels with safety in patients with perimenopausal syndrome.

Electrostimulation therapy; Acupuncture therapy; Perimenopausal syndrome; Intention-to-treat analysis; Per-protocol analysis

1005-0957(2018)11-1281-05

R246.3

A

10.13460/j.issn.1005-0957.2018.11.1281

2018-03-16

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2015ZA232)

陆惠芳(1991—),女,2015级硕士生,Email:1021305973@qq.com

马睿杰(1978—),女,教授,Email:maria7878@sina.com

猜你喜欢
绝经期电针经皮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运动改善围绝经期女性健康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滋肾解郁宁心方加减治疗围绝经期失眠临床观察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
低频电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0例
电针及高频热疗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5例
电针“远心”穴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疗效观察
绝经期与非绝经期女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型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