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郑建星
编者按
广州市华德工业有限公司旗下品牌华德羿歌致力于创新研发和生产系列蒸发冷空调,拥有全球领先水平的自主知识产权。
“梦想”的泛用已经让人们习惯赋予其更多的意义,美好的、不切实际的、懵懂的预期都被塞在词义中。但是总有人通过梦想给现实带来价值,问心无愧,轻描淡写地谈论着初心,他们早已不再是梦想家,而是自身成就的阐释者。
30年前,在华南理工大学的课堂上,老师和往常一样讲解冷凝的三种方式:风冷、水冷和蒸发冷,其中蒸发式冷却是效率最高的方式。
多年过去,向无数学生传授这一知识的老师或许并没有想到,这一条普遍的科学论断驱使当时的一位学生付出了十余年的奋斗,只为实现蒸发式冷却在空调设备中的应用。
在李志明青年时代,市场上并没有蒸发式冷凝空调设备这种产品,冷冻设备的引进时间也不长。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的企业和科研机构已经开始研究蒸发式冷凝空调设备,一直到90年代还无法推出成功的产品,此后接力棒被交到了彼时的中国企业手上,但失败也随之而来,几家中国企业同样折戟在这一领域。
当2001年李志明的事业有所成就,准备着手实现自己的梦想时,却发现同道寥寥无几,全世界几乎没有任何企业还在进行蒸发式冷凝空调设备的研发工作。所以,他实现梦想的方式只有通过自己,这既是磨难,也是机会。
提起这段奋斗事业的起点,李志明并没有表露太多的想法,只说到:“我们经过全球调研,首先弄清楚为什么会失败,再加上很多行业专家为我们提供了以往的研发资料,我们在这个基础上推出了新的换热器。”
华德所拥有的国际发明专利——板管蒸发冷却技术之所以备受推崇,是由于板管结构在否定原有各种蒸发式冷凝器设计的同时,填补了后者的缺陷。
国外常见的蒸发冷凝器形式是蛇形盘管、椭圆、螺旋以及各种形状不等,换气结构过于复杂。而冷凝器的工作必须要有规律,易于控制。板管蒸发式冷凝器摒弃传统蒸发式冷凝的管式设计,将“板”和“管”有机融合,各取其长,采用平面液膜蒸发式冷凝技术,利用填料进行辅助散热,同时充分利用板管片表面水膜的蒸发,形成了外部流道为板、内部流道为管的独特设计。
2005年,李志明带领的研发团队生产出第一台板管蒸发冷却式中央空调产品。实际运行数据证实,该产品相比风冷空调系统节能35%以上,相比水冷空调系统节能15%以上。自此,华德攻克了空调行业的一项重大课题,李志明的梦想也得以初步实现。
然而,研发上的成就却并没有让工作者一劳永逸,从一项技术的进步到应用完善还有一段距离要走。在产品推出之后的几年间,华德面对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改进、完善。这一过程让李志明更客观地看待自己的作品,承认最早一批应用的板管蒸发冷却式中央空调存在种种不足,为客户带来了诸多困扰。也是在这一期间,华德的产品不断成熟,直到真正通过市场客户的检验,成为具有实际竞争力的产品活跃在市场上。
“总的来说,这个创新是客户和我们一起投入了很多才成功。”李志明如此说道。
目前,华德占据蒸发冷空调市场85%的份额。而且,时至今日,这个市场中有日系多联机品牌与美系水机品牌这样的强大对手,意味着蒸发式冷却已经成为国际上各大品牌关注的焦点,这一现状离不开华德羿歌的努力。
由于在技术上做出的革命性贡献,华德羿歌自然被推到了行业引领者的位置上,李志明对此表示:“很多人说蒸发冷是我们带领的,这个功劳我们不敢领,技术本身的优越性摆在那里,我们只是起到样板的作用。看到我们成功了,很多人重新回来做这个(蒸发式冷却),我更愿意看到与我们不同的产品,更多企业在我们的示范下走自己的路,推出不同的技术,为这个领域带来新的发展方向,以及为客户呈现比我们更好的产品。”
或许是行业方向的趋势,也或许是在产品完善过程中与客户不断磨合带来的启发,华德的目光焦点从技术移到产品,又从成型的产品看向了不同客户的差异化需求。
李志明在接受《机电信息·中央空调市场》的采访时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现在我们的技术研发内容与原来有很大不同,华德以前专注于设备本身的研发,而现在致力于研究不同区域客户的需求,因为空调跟气候是相关的,需要与气候结合,离开气候条件就谈不上好的空调产品。”
在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项目——《长江流域建筑供暖空调解决方案和相应系统》项目中,华德作为参与单位中唯一的中央空调主机企业,与重庆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组成项目联合创新研究团队,在满足我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及节能减排目标的前提下,提出改善长江流域建筑室内热环境的综合解决方案。
在这一项目中,华德利用自身独有的技术,结合课题所指明的长江流域气候条件,推出了蒸发式冷却无霜热泵,为长江流域居民提供制冷高效、制热可靠、节能性优越的专用空调产品,高度契合国家研发项目的任务要求。在此之前,蒸发式冷却技术只被传统地应用于制冷。
另一方面,针对不同行业客户的差异化需求,华德致力于打造细分市场的专属解决方案。在医院、宾馆、商业综合体、写字楼等建筑中,这些典型的成功案例充分体现出了华德羿歌产品在应用方面所兼具的针对性与灵活性。
在轨道交通与数据中心领域,板管蒸发式冷却技术打造的专属产品具有行业领先的地位。其中,尤为让人得意的是华德羿歌数据中心专用机组,它用自然冷源结合自身专利技术,实现超高能效。李志明表示,放眼全世界,目前很难找到一款能效达到华德羿歌70%的同类产品。
在既往一系列代表性产品的研发中,李志明特别提到了一个重要的合作伙伴——丹佛斯。双方的合作代表的是前沿的冷凝技术与世界领先的压缩机技术的有机融合,更是同行业不同领域内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之间高度匹配的联姻。
在上述细分行业的成绩里,我们也可以接触到丹佛斯作为核心元件提供商带来的决定性助力。如长江流域供暖项目催生出的蒸发式冷却无霜热泵机组,内部配置了丹佛斯40 HP大涡旋压缩机,通过多机头并联技术实现了极大范围的负荷运转变化,制热表现优于传统的螺杆式压缩机。同样出品自丹佛斯的大涡旋压缩机还效力于华德羿歌数据中心专用机组内部,是远远领先于行业水平的cop值背后的英雄。
长期以来,华德与丹佛斯有着稳固的伙伴关系。李志明强调,双方合作的重点是技术上的深入交流与沟通,这种不同领域的强强联合势必会做出成绩。
华德初创之际,公司业务与空调主机并没有太多关联,中央空调系统保温材料是企业最早的主营产品。在局外人看来,这段历史在一般机电企业的发展历程中,似乎存在不小的跨度。
也许当时就意识到了蒸发冷却技术的研发是一条漫漫长路,李志明便把创业初期的定位放在了相对容易实现的产品上,并将保温材料称为“这只是我想做的其中一个产品”。
尽管保温材料是一类普通辅材,但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产品,易损坏、耐久性差等缺陷在使用期间造成很多麻烦。对于客户来说,这是一个痛点;对于当时的行业来说,这是一个空白点;对于华德则是一个机遇。
中央空调主机寿命普遍在20年以上,期间任何部件的损坏都会造成不必要的维修。所以,理想中的保温材料应该达到与设备、管道同等的使用寿命。作为一位空调制冷专业者,去发明这样一种保温材料并不简单,李志明成功地做到了,效果也得到时间的验证。
“我们九几年做的保温材料已经使用超过20年了,一直在正常使用。我们的橡塑保温材料和无缝钢管、镀锌钢管达到了同样的寿命。用户再也不用花重金去做维修,这个是我们为空调制冷行业做的第一个贡献,”李志明对自己早年的成果颇为满意,并补充道:“只做设备的人,很多客户的痛点都未必了解。”
二十多年以来,作为初代产品的保温材料见证了华德转变为蒸发式冷凝空调的代表性企业,并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2014年,华德羿歌推出“智慧供冷”中央空调商业模式,用户无需购买冷源,只需付费用冷。这一创新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央空调使用者的消费模式,购买对象从设备变为冷气,省略了一系列行业弊端多发的环节。
在李志明看来,消费者所面临的中央空调行业的不同环节,都在浪费一定的成本,同时在效果上不断地打折扣。他举例说到,一般消费者愿意高价请设计师画图,设计师也规划得很美好,但是在采购设备的时候都会想要节省费用,而到了施工的时候,又会找寻费用最低的工程队,最后导致很多设计上的想法不了了之。同时由于设计和采购没有直接面对现场,在某些方面误算和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影响只能靠后期弥补。
华德羿歌“智慧供冷”中央空调商业模式便诞生于这些痛点之上。新模式在设计、采购到安装全流程的掌控,避免了消费者在采购过程中的损失,提高了中央空调系统整体的完善性。终端客户直接购买冷气,不再需要担心各种设备上出现的问题。在这一模式中,客户所承担的成本费用是实质性成本,自身价值得到保障。这也可以称为华德羿歌为空调制冷行业做的又一个贡献。
从辅材制造跨越到主机领域,而后提出自己的商业模式,华德羿歌围绕李志明的梦想成长为一家旗帜鲜明的创新企业,真正做到了推动行业发展。如今,提起蒸发式冷凝空调,人们首先想到的必然是华德羿歌,而华德羿歌自身的成就却不能够用这种产品去简单概括,它为行业做了很多,并且还没有停下脚步。
但是,关于李志明梦想的这一篇章似乎已告一段落,当被问及“梦想”这个话题时,得到的回答是这样的:“我的梦想已经实现了,只是一个理科生很简单的梦想,造出属于自己的空调。接下来,将是华德羿歌新的梦想启程的时刻了,从做好一个产品、开创一项技术到树立一个好品牌,最终打造一个能实实在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企业,一个能让自己引以自豪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