菅志飞 孙维 杨华清
骨盆是连接脊柱与多数负重运动结构的重要环节,除具有重要的承重作用外,还承受着外旋力和内旋力[1]。骨盆骨折急危重的损伤,不仅导致很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而且治疗不当也容易发生腰骶部疼痛、下肢不等长等各种并发症,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2-3]。骨盆骨折治疗的原则是尽早在术中进行精确复位和稳定内固定,为此在没有明显手术禁忌证的情况下进行手术治疗有着重要意义[4-5]。通过切开复位术,从而使骨盆复位恢复正常状态,在生物力学上提供有力支持,使骨盆内固定,而这对于患者恢复极为有利,能够有效改善预后效果[6-7]。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各种微创内固定手术广泛应用于骨盆骨折的治疗,包括骨盆重建钢板、张力带锁定钢板、骶髂螺钉、骶骨棒、联合内固定方式等[8-9]。本研究探讨了不同微创骨盆骨折内固定术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纳入标准:( 1 ) 年龄 ≥ 18 岁者;( 2 ) 术前血液动力学趋于稳定,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晰者;( 3 ) 影像学 ( X 线片、CT ) 诊断确认为骨盆骨折者;( 4 ) 受伤至手术时间 ≤ 3 周者;( 5 ) 具有后路固定手术指征者。
2. 排除标准:( 1 ) 精神疾病患者;( 2 ) 妊娠与哺乳期妇女;( 3 ) 合并内科严重疾病者;( 4 ) 合并恶性肿瘤者。
本组共 78 例,男 45 例,女 33 例;年龄 20~75 岁;骨折分型:A 型 41 例,B 型 20 例,C 型17 例,入院至手术时间 1~12 天,致伤原因:车祸伤 37 例,坠落伤 29 例,压砸伤 22 例。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钢板组 40 例与螺钉组 38 例,两组患者的致伤原因、骨折分型、入院至手术时间、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 表 1 )。
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本研究。
所有患者均给予内固定微创手术治疗,手术均由同一组医生完成。
钢板组给予经皮张力带固定与钢板内固定,而患者采取仰卧位,行全身麻醉,通过手法和牵引复位并达到解剖复位。对皮肤进行消毒和铺巾,从两侧的髂后上嵴开始,沿着下方的顺髂嵴进行两个弧形切开,长度为 5~7 cm,一层一层将皮肤和皮下组织等切开,将骶髂关节显露出来,并剥离韧带和肌肉,对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将重建钢板预弯并定型,从骶骨后皮下隧道穿过,沿着钢板远端耻骨指向的联合方向安装,固定螺钉。复位与固定满意后进行切口冲洗,逐层缝合,切口无菌包扎。
螺钉组给予后路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患者采取仰卧位,全麻,通过手法和牵引复位并达到解剖复位。取大转子水平线向后约 1.5~2.0 cm 平行线与髂前上棘垂直线近端 1.5 cm 平行线的交点作一个小切口,经髂骨置入到达骶骨,导针位置满意后沿针道置入松质骨拉力螺钉,置入 6.0~8.0 cm 长度的螺钉。复位与固定满意后冲洗切口,并一层一层缝合,接着无菌包扎切口。手术后对患者的心脏电活动进行监护,在术后 1 天,进行关节锻炼和肌肉收缩,逐渐恢复下肢活动能力以及关节功能,抗生素应用 2~3 天,低分子肝素应用 7~14 天。
( 1 ) 围手术指标: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等;( 2 ) 记录两组术后 3 个月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钉道感染、骶神经损伤、深静脉血栓形成、切口感染等;( 3 ) Majeed 评分优良率:术后3 个月采用 Majeed 评分判断优良率,总分 100 分,≥ 85 分为优,70~84 分为良,60~69 分为可,<60 分为差。
分析时应用软件 SPSS 20.00 进行,通过x-±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进行组间对比;通过百分比的方式来表示计数数据,χ2分析进行组间对比,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本组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螺钉组的手术时间与术中透视次数高于钢板组 (P<0.05 ),而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与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钢板组 (P<0.05 ) ( 表 2 )。
表 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Tab.1 General dat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2 groups
经过观察,钢板组术后 3 个月的钉道感染、骶神经损伤、深静脉血栓形成、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 25.0%,螺钉组为 5.3%,螺钉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钢板组 (P<0.05 ) ( 表 3 )。
经过判定,钢板组与螺钉组术后 3 个月的Majeed 评分优良率分别为 75.0% 和 94.7%,螺钉组明显高于钢板组 (P<0.05 ) ( 表 4 )。
表 2 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 s )Tab.2 Comparison of perioperative indexes between the 2 groups(± s )
表 2 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 s )Tab.2 Comparison of perioperative indexes between the 2 groups(± s )
组别 例数( 例 )手术时间( min )切口长度( cm )术中透视次数 ( 次 )术中出血量( ml )骨折愈合时间 ( 周 )钢板组 40 45.29±14.22 67.30±15.3 5.78±0.35 1.84±0.44 18.22±2.45螺钉组 38 148.29±19.53 5.87±1.44 2.09±0.91 14.29±2.77 12.77±3.11 t 值 9.113 13.277 4.555 19.244 3.887 P 值 0.001 0.000 0.026 0.000 0.034
表 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 例 )Tab.3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2 groups ( case )
表 4 两组术后 Majeed 评分优良率对比 ( 例 )Tab.4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Majeed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between the 2 groups ( case )
骨盆是人体承重的主要组织器官,可避免盆腔内脏器受到损害。骨盆的骨性结构包括两侧的髋骨及后侧的骶、尾骨,它们通过韧带、软骨等固定在一起形成环状结构[10]。虽然骨盆骨折在临床上发生的概率小于四肢与脊柱骨折,但导致休克的几率较高,病死率也较高[11]。
骨盆骨折的首要目标是对骨盆环进行解剖重建和对称重建,为此需要选取恰当的手术入路、骨折复位方法等[12]。内固定本身的作用是维持骨折复位和恢复骨盆解剖形态,不过骨盆骨折的手术复位内固定术技术要求高、创伤大[13]。重建钢板的塑形性较强,可以缩小骨碎块间的间隙并按照骨折的类型,能够依照骨盆的解剖形态贴附于骨盆壁,当前应用比较广泛[14]。后路经皮张力带重建钢板内固定将重建钢板当作骨盆的后方张力带,从骶骨和髂骨进行横向后环固定,固定的稳定性比较好,一般不会对骶骨产生压迫,有利于骶骨骨折伴神经损伤的神经功能恢复。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是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感染率低、固定精度高等优点,但是螺钉不具备复位能力,只能够维持骨折的复位状态[15]。本研究显示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螺钉组的手术时间与术中透视次数高于钢板组 (P<0.05 ),而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与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钢板组 (P<0.05 )。但是经皮骶髂螺钉术中要透视多次,但是透视效果会受到患者体型、体位的影响,因此,手术指征的选择相对比较局限[16]。
骨盆骨折致死致残率高,一直是临床处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在临床实践中,多采用迅速而有效的固定手段[17]。钢板的塑形简单,操作容易,但是钢板操作不当会压迫皮肤,可引起切口延迟愈合或皮肤坏死[18]。螺钉以极力恢复解剖形态,在生物力学上发挥最大性能,这对于患者早期恢复锻炼极为有利[19]。本研究显示钢板组术后 3 个月的钉道感染、骶神经损伤、深静脉血栓形成、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 25.0%,螺钉组为 5.3%,螺钉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钢板组 (P<0.05 ),表明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内固定效果取决于骨盆的解剖特征及术中骨折的复位质量。而内固定只是将骨折维持复位,并恢复骨盆原有的解剖形态[20]。基于患者讲述的自身感受,进行 Majeed 评分,因此,患者的主观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评分结果,但有利于评定患者的恢复。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可弥补传统手术方式的不足,术中一般也无需改变患者体位[20-21]。本研究显示钢板组与螺钉组术后 3 个月的 Majeed 评分优良率分别为 75.0% 和 94.7%,螺钉组明显高于钢板组(P<0.05 )。同时为保证手术质量,术中会多次进行透视以此来验证治疗效果,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在术中进行的透视次数也越来越少,而手术时间也大大缩短。
总之,相对于钢板内固定,微创后路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能减小创伤,促进骨折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且提高患者的 Majeed 评分优良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