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焦煤党委常委、副总经理 山西焦煤汾西矿业党委书记、董事长 王绍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现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国有企业是高质量发展时期的排头兵与主力军,在这场改革中要改变许多不相适应的发展方式,进一步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方向、优先顺序、推进时机等基本原则,正确、准确、有序、协调推进改革,既是全面深化改革阶段性特征转换的必然要求,更是作为国有大型煤企山焦汾西全面深化改革、统筹谋划和推进落实的过程,是实现企业改革最大综合效益的重要保障。
方向明,改革兴。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只有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才能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始终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行。
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后,汾西矿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灯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增强全员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感情认同。
坚持同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保持高度一致,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将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中,使其法定地位更加凸显。要从党管干部、纪检监督入手,铸牢“根”和“魂”的基石,将党管干部、董事会依法选择经营管理者以及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权相结合,全面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完善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关键岗位的监督,对基层领导班子决策和用人的监督,对财务管理、产品销售、物资采购、工程招投标、企业改组改制等权力运作重要环节的监督,为全面深化改革做好纪律保障。
坚持党的建设与企业改革同步谋划,把准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充分发挥好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政治核心作用,进一步明确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具体内容、具体程序和具体规则;严格执行党组织研究讨论董事会、经理层决策重大问题前置程序的规定;强化“三基建设”,切实加大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党规党纪教育、形势任务教育,建强基层党组织,制定完善新建股份制矿井、新兴产业公司党的组织机构设置原则,逐步完善机构、配齐人员……党建护航改革,改革领航党建,相辅相成,互为依托。
改革之道,贵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要处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改革的“最先一公里”是改革的顶层设计,每一条改革举措都要内涵清楚、指向明确、解决问题,便于基层理解和落实;改革的“最后一公里”是改革方案的执行落地环节,基层党员干部必须有担当意识和担当精神,争做改革尖兵,想尽一切办法把改革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汾西矿业抢抓山西建设“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区”、打造“能源革命排头兵”和构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三大机遇,着力把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作为主攻方向,横下一条心,集中优势兵力,积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培育发展新产业、新动能,确定了“煤炭洗选业一个主业,机械制造加工业、火工品产运销业、燃煤发电业三个辅业,瓦斯及光伏发电业一个新兴产业”的改革发展方向,明确了汾西改革“最先一公里”怎么走的关键问题。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从“最先一公里”至“最后一公里”可不简简单单是“两公里”的叠加。步伐必须坚定,执行必须到位,落实必须有力,尤其要解决好“最后一公里”“水流不到头”的问题。山焦汾西将进一步解决改革挡手问题,针对个别领导干部对于国企国资改革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不足,使命感和责任感不强问题,重拳出击,不作为者“失位”,勇作为者“就位”,强化干部改革执行力;针对制约资本证券化问题突出的现象,加大不良资产和僵尸企业处理、处置力度,深入扎实做好资产摸底和评估工作,采取积极稳妥方式盘活现有固定资产,通过发行公司债券、融资租赁业务、签发商业承兑并办理商票保贴、降杠杆基金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提高市场融资能力;针对“两办”改革困难重重,“三供一业”设施老化、设计不合理、历史欠账多,厂办大集体与主办国企间的债权债务问题、职工安置与补偿金问题等比较突出的问题,逐项“倒逼”,使改革更加精准地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更好地造福职工群众。
“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才能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钉钉子”精神寓意深远。干事业何尝不是如此?一个单位、一个地区面貌的改变,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需要沿着正确的目标久久为功、持之以恒。
“钉钉子”精神的内涵贵在实、贵在专、贵在蹄疾而步稳、贵在必须具备行稳致远的战略定力。全面深化改革的有序推进,必须深刻领会“钉钉子”精神的精髓。
汾西矿业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在全面深化改革初期推行“四条线”(即煤炭-洗选-后勤-多经)管理、实施“零点方案”、契约化管理、降本增效项目化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加快改革步伐,优化产能结构,力争在2-3年内将关闭矿井退出产能、煤矿重组退出产能、生产矿井核减产能,用于新建投产矿井和灵北矿的产能置换;加快推进后勤“三供一业”改革、厂办大集体改制、多种经营改革,争取国家政策扶持;开展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攻坚战,初步拟定山西焦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独立上市,新能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新三板上市,利用山西焦煤集团上市平台,将下属8家单位上市;“腾笼换鸟”,将汾河实业有限公司和发电厂项目,拟以股权转让退出经营或引入战略投资者共同经营等方式实现产业转移升级,将正通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转让并退出经营,以筹集到的资金用于资源质量好、经营前景广阔的中泰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民齐者强”。改革关系职工群众利益,是职工群众自己的事,不能没有他们参与,更不能少了集体智慧。全面深化改革要最大限度集中群众智慧,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把‘最大公约数’找出来,在改革开放上形成聚焦,做事就能事半而功倍。”而寻求最大公约数的过程,是考验领导干部的政治勇气和群众的集体智慧的过程,更是企业强化自主创新,不断汇集改革强大合力和持久动力的过程。
要让职工群众在改革中有更多获得感、参与感,方能凝聚“最大公约数”的合力。山焦汾西在薪酬分配制度改革上,将继续深化工资差异化管理和向“苦、脏、累、险及高技能岗位”合理化倾斜的原则,强化契约化工资管理体系建设,对契约化负责人实行契约化工资管理。 积极构建“项目政策研究-成果上报-技术经济论证-可行审批-转化实施”的创新长效机制,加快建立以保护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激励体制框架,建立和完善创业风险投资,鼓励全员创新,开展好“金点子”工程、“五小”创新、技能大师工作室、QC小组等活动,加强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与运用,加强技术人员激励,研究科技成果激励等,努力创造更好的创新环境,吸引集聚高层次创新领军人才,为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强大的动力来源。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最大公约数”要从量变引发质变,必须加快推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产业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文化创新等各个领域全面创新,以创新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发展。山焦汾西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推进光伏发电项目、陶瓷微珠项目、矿井瓦斯综合利用及发电项目;积极推进明珠一号、铝矾土的确权等工作;加强与山东钢铁日照精品基地项目的合作;积极与大型电力企业、焦化企业、钢铁企业进行股权合作,对现有存量矿井进行股权多元化改革重组;加快、加紧高硫煤微波脱硫、构造复杂区联合采煤技术、钻采技术、切顶卸压沿空留巷无煤柱开采技术等创新项目的研究。让全面深化改革的棋局真正活起来、动起来,真正做到变中求新、盘活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