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园是我梦中都想去的地方,这里曾活跃着三位文学大家,一位是被戏称为“何妨一下楼主人”的闻一多先生,拍案而起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他的《死水》成了一个沉闷时代的象征;一位是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他的散文《荷塘月色》什么时候读都是那么美。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中写到“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还有一位大儒钱钟书,他的英文水平连一些英国人都自叹不如,长篇小说《围城》更是家喻户晓,风靡大江南北。更让人感佩的是他年老体衰时都不雇保姆,说“不忍奴役别人”。这三位大家是清华园永不褪色的名片。
因加盟《中国爱情诗刊》,我有幸认识了清华大学著名教授蒋隆国先生。蒋老是建国后著名英语专家许国璋首批招收的四个英语研究生之一,时称“英语四才子”,毕业后经当时高等教育部长兼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同志特批进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执教四十年,桃李满天下。蒋老是一位诗歌翻译家,他将唐诗、宋词以及郭沫若、闻一多、艾青、臧克家、田间、汪国真等人的诗歌翻译成英文,一直在为灿烂的中华文化走向世界铺路搭桥。
我从网络上读到蒋老的《厉害了!我的国》,被他的爱国情怀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直到收到他寄赠的诗集《蒋隆国诗歌》,才较为全面地读了他的诗,并了解到他青年时就爱写诗,还在报刊上发表过作品。由于工作繁忙,只好忍痛割爱。被压抑多年的诗情在耄耋之年如火山喷发,两年时间就创作了一百多首诗歌。
蒋老的诗,与我读过的大多数诗相比,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浓浓的爱国情怀。当代诗歌的先锋性是从非常个性化的自我抵达的,一方面我们惊叹其审美的高度为诗歌带来的新气象,拓展的新境界;另一方面我们也感慨其制造的迷雾,如镜中花、水中月般之虚幻,确有剑走偏锋、误入歧途之危险倾向。毫无疑问,蒋老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他的爱国不是空喊两句不疼不痒、不冷不热的口号。空谈不能叫爱国,还会误国。蒋老在清华讲坛上躬耕一生,为祖国培养了成千上万的英语人才,这本身就最具说服力和感召力。蒋老诗如其人,不做作,不粉饰,不玩文字游戏,是有感而发,是从内心迸发出来的,如泉喷涌,如火燃烧。他观看阅兵仪式时,对为民族独立和解放做出贡献的老兵方阵肃然起敬,意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离不开他们曾经的浴血奋战,就写下了《我向老兵敬个礼》,深刻地反思到:“没有老兵的无私奉献/我哪能安静地写诗稿/没有老兵的无私奉献/我哪能悠然自得地养老。”蒋老是一位有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的知识分子,他在水木清华的长椅上,望着对岸的朱自清塑像,情不自禁地写下了“我爱读他的《荷塘月色》/更敬佩他的爱国思想/宁肯饿死/不吃帝国主义的‘救济粮’/多么崇高的民族气节/多么不屈的中华脊梁”,朱自清就是他做人的楷模。令人不解的是,时至今日还有一些人执迷不悟,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蒋老到过国外很多地方,但他内心引以为荣的永远是祖国。他写过一首《我挺起胸膛——游巴黎有感》,无论是在香榭丽舍大街,还是在凯旋门前,无论是在卢浮宫,还是在埃菲尔铁塔,无论是在协和广场,还是在塞纳河游船上,诗人都挺起作为一个中国人自豪的胸膛,想到的是“我的祖国/有长城、泰山/我的祖国/有黄河、长江”,内心里洋溢着坚不可摧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在共和国生日来临之际,他激情澎湃地写下了《我和国旗合个影》,诗中有“我要亲吻五星红旗”这样热情似火的诗句。徐刚的“再贫穷的祖国也是我的祖国”这句诗,曾深深地感动了我。蒋老在《我与祖国》中写到:“祖国是多么伟大/而我是多么渺小。”在历史的长河中,个人只是一朵浪花,祖国永远是浪潮,从中也可以看出诗人的谦卑、低调。再伟大,也难免有缺点、失误,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无论祖国有多少缺点/我都不会说她不好/无论祖国有多少不足/我都不会离开她的怀抱”,对祖国的爱恋达到了炽热的程度。毫不夸张地说,我的心灵被这些诗句震撼了。没有一颗真诚的爱国心,再有多高的艺术造诣,也是无济于事的。在《祖国,我永远不会离开您》中写到:“即使我穷得要饭/即使我身无分文/我也要做中国人/我决不当外国人。”面对追求富贵梦的移民,诗人袒露的是与祖国同甘苦共命运的一片丹心。在诗人心中,伟大祖国如泰山雄伟,登泰山时写下《我把祖国比泰山》,汶川地震后写下《中华脊梁压不弯》。诗人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祖国给予的,他形象地把家比成小河,把祖国比成大江,认识到大江涨水小河才能满。这个道理看似浅显,但不一定谁都懂,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人深有体会,因而他们更加珍惜和平,热爱祖国。保家卫国,是每个中华儿女神圣的职责。蒋老在《男子汉》中写到:“我是一个男子汉/一旦祖国受侵犯/毫不犹豫上战场/保卫壮美河山/即使捐躯死而无憾。”白发苍苍的老人还在想着弃笔从戎为国捐躯,有闻一多先生拍案而起的慷慨激昂,读后无不为之动容。
蒋老的爱国,体现在方方面面,爱家乡是其中应有之义。他写了很多赞美家乡、思念家乡的诗篇。他对从家乡走出去的英雄人物满怀崇敬,在《谭嗣同》中写到:“面对追捕/他本可东渡日本/而他选择了留下/选择了死亡/选择了永恒/为的是唤起民众觉醒。”正如臧克家写的“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谭嗣同就是这样的人。为了民族的未来,舍生取义,视死如归,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在《怀念黎东汉将军》一诗中,蒋老描写了一位南征北战、功勋卓著的老将军在饭桌上“亲自为我夹菜”的谦逊品格。老将军去世后,蒋老写道“浏阳人民舍不得您啊/舍不得您/您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我们从来没有忘记过您”,有《周总理,您在哪里》那种回肠荡气的深情厚谊。《我的故乡》赞美了珠山村可喜的变化:“青年人个个骑着摩托车/有的甚至开着奥迪或尼桑/小伙子们西装革履/姑娘们身着各色时装/过去住的是土砖屋/现在住的是小洋房。”从乡人出行、衣着、居住等方面的变化,歌颂改革开放惠及于民的伟大成就。写《永安镇》昔日“小河日夜唉声叹气地流淌……兵痞横行霸道欺压百姓/鬼子烧杀抢掠丧尽天良”,今朝“小河不再唉声叹气而日夜欢快地歌唱……今日永安镇不再萧条一派繁荣景象”,永安镇由萧条到繁华,由混乱到平安,诗人表现出异常的兴奋。《浏阳之歌》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最秀不过浏阳河/最青不过大围山/最美不过浏阳女/最俊不过浏阳男。”在诗人眼中,家乡的山最美、水最美、人最美。这首诗有民歌的优美旋律,适宜于吟唱。《长沙——我成长的地方》,诗人从自然景观、人文历史、饮食文化多个角度倾情赞美自己成长的地方,结尾画龙点睛“它和珠山村一样,也是我的故乡”。诗人的故乡是从珠山村延伸到永安镇,由永安镇延伸到浏阳市,由浏阳市延伸到长沙市,由长沙市延伸到湖南省。诗人从一个村庄出发,一路走向首都北京,但他始终没有忘记曾经养育过自己的那片多情的土地。
蒋老的爱国,也体现在爱清华上。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让清华充满诗情画意,蒋老用自己手中的笔写下了自己心中的荷塘。《荷塘春色》《荷塘盛夏》《水木清华——清华园的园中仙境》等一系列诗歌,让我们在文字的荷塘里漂浮,那是人间仙境,更是文化的荷塘,孕育民族精神的荷塘、鼓舞国人为民族复兴而奋进的荷塘。蒋老心中的清华是迷人的,这里是人才的摇篮:“中华民族的精英/不少出自这个地方。”事实的确如此,其中就有蒋老的学生,这是他倍感光荣和自豪的事情。清华给了他一个神圣的舞台,他爱岗敬业,为了不辱使命,博览群书。在《五味堂》中写到:“我没有书房/卧室就是我的书房/我给它取名五味堂/除了床铺和桌子/各种各样的书籍/将它挤得满满当当。”蒋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他在教师节写下了《无悔今生》,把自己比成一支蜡烛:“只有微弱的亮度/但我燃烧了自己/照亮了无数青年前进的道路。”“微弱”是一种自谦,“燃烧”是一种精神,“照亮别人”是生命价值的追求,一种快乐和幸福就在奉献的过程中。人们说,自古文人相轻,蒋老用敬仰的目光望着“两鬓斑白的老教授”,也对看不起老教授的海归学生毫不客气地反问:“你懂得‘虚怀若谷’吗?”诗人对勤学苦练的学子们更是赞不绝口,在《有一个小伙——记我的学生彭树强》中写到:“他总是那么执着/一遍又一遍地/练习英语朗诵/直到没有任何差错。”对他的学生马龙从厨师到教师的奋斗也给予了热情的赞美。蒋老写过一首《未名湖畔的遐想》,盛赞北大灿若群星的文化名人、科学泰斗,认为北大与清华的关系是“唇齿相依/亲如兄弟”,情不自禁地发出“我爱清华/也爱北大”的声音。这种胸襟如大海般宽广,没有门户之见,爱国就要爱祖国一切美好进步的东西。
蒋老的爱国,也体现在爱父母、爱家庭、爱朋友、爱普通劳动者上面,这就注定了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在《母爱如水,父爱如山》中,他把母爱比作“池水涟漪溪水潺潺”,有了母爱就会文雅端庄、心地善良。他把父爱比作“莽莽昆仑巍巍泰山”,有了父爱,就会胸怀宽广、顶天立地。抓住了母爱父爱的特征,写出了这种爱对人一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家》中写到“家是一条小小的渔船/丈夫在船尾划船/妻子在船头撒网/傍晚鱼虾堆满仓”,一幅和谐、欢乐、劳作的画面,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家是国的细胞,家和万事兴,家和才能国安。《父与子》中角色的转换也很生动,儿子小时候,“父亲是一把大伞”;父亲老了,“儿子是一根拐杖”,写出了血脉亲情的相互支撑。蒋老写过一首《相亲》,相亲在蒋老的笔下是那么美:“我偷偷看你的小酒窝/我悄悄看你的大眼睛/你若无其事地给我泡茶/你若无其事地送我出村。”一个“偷偷”,一个“若无其事”,把少男少女的一见钟情传神地刻画了出来,写出了妙不可言的青春感受。这种情感是纯洁的、温暖的,是人性中最柔软最美的部分。人们一般用上有老下有小来述说中年的不易,蒋老却直言“有一种幸福叫上有老下有小”,还反问“你可曾知道/你可曾知道”,唤醒人们在苦乐年华中珍惜人间亲情。他的朋友秋云是全国十大杰出青年之一,在《秋云》中,他把朋友的名字与秋天的风景巧妙地联系起来:“秋云是那么洁白/秋云是那么美丽/秋云是那么透明/秋云是那么富有魅力。”一咏三叹,回环往复,余音袅袅,情意绵绵。他的朋友耿军在商海里几度沉浮,最终取得成功,不忘回报社会,他称赞耿军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向环卫工人致敬》,从春天的沙尘暴,写到夏天的骄阳、秋天的落叶、冬天的冰雪,盛赞环卫工人的艰辛和对城市默默无闻的奉献。在《植树英雄赞》中,写了一位老人四十年种了五十七万棵树,无偿献给国家的高尚情怀。在《建筑工人赞》中写到“给别人盖豪宅/你们却住工棚”,一方面赞美建筑工人的吃苦耐劳,另一方面同情他们的生活处境,也唤起读者对社会分配问题的思考。在《诗人与护工》中写到“知了,知了,别叫了/让杨子好好睡个觉/为了将老夫照顾好/他几天几夜没合眼/实在太累了,太累了”,对普通劳动者的理解与关切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这是知识分子优秀而宝贵的品质,体现出清华人的人文精神。诗人钟情于传统的孝文化,写一位将军每年冬天把父母从南方接到北京,“亲自给老母亲洗脚/给老父亲按摩”。写张惠兰丈夫因病身亡,带着公公婆婆改嫁给本村煤矿工人王大兴,王大兴对张惠兰原来的公公婆婆如亲爹亲娘,诗人感慨《中华大地有真情》。对于忙于小家庭,很少给父母打电话的中青年朋友,诗人进言“双休日回家看看父母吧/给他们买买菜、做做饭、洗洗碗”。对靠收废品供养女儿上了名牌大学的单亲妈妈,女儿成了董事长后却对母亲不闻不问,提醒她“好好想想吧/你是如何长大成人”。诗人从正面赞美、反面鞭笞,唤醒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要忘了根,忘了本。民族的传统美德不能丢,要像薪火一样代代传下去。
蒋老写有不少抒发个人情怀和人生哲理的诗,充分体现了一位大学者的精神、修养、情操。年逾八十,但没有丝毫的消沉,写过一首《老夫还要登月宫》,可以看出老人壮心不已,有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浪漫。在《八十感言》中写到“苍天啊/再给我八十年吧/我还你一个崭新的世界”,让我想起普京“给我二十年,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的雄心,诗人在抒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人生追求。在《致老年朋友》中写到“如果苍天允许/我真想活一千年/甚至一万年”,表达了对生命的眷恋和热爱。在《时间》中写到“时间啊!时间/能不能等等我/能不能等等我”,表达出一种人生的紧迫感,他要抓住有限的时间为社会做更多的事情。在《如果我是一条小溪》中写到“如果我是风/一定要变成电/给人们送去热和光”,意象鲜明,生动贴切,抒发的依然是一种服务社会、奉献家国的高尚情怀。作为一名经历丰富、见多识广的学人,对挫折和磨难既有客观的认识,也有不畏艰难、战胜艰难的毅力和信心。在《成功之前》这首诗中,蒋老写到:“钢铁/成形之前/千锤百炼//河流/入海之前/不走直线//人生/成功之前/挫折难免。”在《只要春天还会回来》中写到“只要还在活着/就要活得精彩/如同河流总是向前/即使弯弯曲曲也要奔向大海”,用喻浅显,但道理深刻,是人生经验的浓缩,是苦难体验的升华。《进退辩证法》对我们有深刻的启迪:“有时/退一步/海阔天空/进一步/万丈深渊//有时/退一步/苦海无边/进一步/世外桃源。”人生的进退,确实需要把握好时机和尺度,有时暂时地进会导致长远地退,有时暂时地退是为了更好地进,这确是人生的辩证法。该进则进,该退则退,进退有方,显示一种游刃有余、宠辱不惊的人生境界。
读蒋老的诗是一种难得的享受,不像当今诗坛的一些诗那么费力又费解,读了半天不知所云,云里雾里迷失了方向。蒋老不屑于那样,他的诗可以说妇孺都能读懂。他总是扎根于现实,让人看到的是生活的青枝绿叶,洒在绿叶上的明媚阳光。他的诗既有生活的现场感,也有历史的纵深感,高扬时代的主旋律,传播人生的正能量。他的诗弥漫着人间烟火味,情感纯净明朗,真挚动人。作为一名诗人,爱自己、爱女人、爱美酒都没有错,但光爱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情感的偏执和狭窄注定了境界的局限。蒋老爱民族、爱国家、爱人民,有气节、有情操、有善心、有胸怀。情感的天地十分广阔,思想的江河奔腾不息。这就决定了他的诗,格调不一般,境界不一般,凝聚着一股浩然正气。从艺术上看,蒋老的诗语言质朴无华,通俗易懂,如出水芙蓉,天然去雕饰,但内涵深刻,意味无穷。蒋老也常常使用比喻等传统的修辞手法,喻体虽不是稀奇古怪的那种,却是人们眼中常见纸上少有的。比如,在《夫妻》中把夫妻比作自行车前后两个车轮:“协调滚动一路前行/直到‘退役’也不离不分。”这个比喻很出彩,把夫妻亲密而又保持适当距离、一路前行,“退役”后还在一起的美好关系写得形象又传神,把夫妻一生相伴、忠贞不二的意境写出来了,就是专业诗人都没有这么写过。语言如行云流水,自然天成,很多诗具有闻一多先生讲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赏心悦目,朗朗上口。蒋老的诗总体上看有点直白,著名诗人木斧认为“直白未必不是诗”。我的理解是有些直白的诗如白开水,淡而无味,缺乏艺术的质地;有些直白的诗是直而不白,外表的直并不能掩盖诗意的葱茏,它表面上没有意象支撑,但隐藏在语言背后的意象,比很多诗歌表面上的意象还要丰富。它能一触即发,调动起读者潜意识中储存的若干意象,点燃情感的火花,放射思想的光芒。蒋老的诗就属于这种直白,直白但不是一眼能看到底,往往需要我们品味语言背后深藏不露的东西,需要在文本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去进行再创造,和诗人来共同完成对一首诗的理解。这样,才能达到阅读的最佳审美效果。
读蒋老的诗,能感受到他的一颗中国心,如朝霞般灿烂;满腔爱国血,如大海般汹涌。他的一生,以祖国和人民为重,心是红的,血是热的,无愧为龙的传人、中华的好儿子。认识蒋老,清华园对我不再是梦,说不定哪一天,我会来到蒋老的五味堂里,和先生相向而坐,把酒话诗,谈谈他诗里的祖国和人民。在月夜的荷塘边,共同寻找闻一多、朱自清、钱钟书人格的影子、文化的影子、思想的影子。我在诗里认识了蒋老,也期待着与先生相逢的美好时刻,更期待再次被他人格、文化、思想的光芒照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