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31日)
刘赐贵
各位省委委员、候补委员,同志们:
这次全会是在海南开启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全面加快建设美好新海南的大背景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主要目的是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4·13”重要讲话和中央12号文件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根据中央巡视发现问题整改的要求,专题研究制定我省乡村振兴战略五年规划和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动员全省上下以脱贫攻坚为突破口、以乡村振兴为重要抓手,切实解决好海南的“三农”问题,为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在今天的审议中,大家畅所欲言,为修改完善刚才表决通过的《海南省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海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全会决议提供了很多好的建议,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凝聚了力量。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要迅速行动起来,精心组织抓好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落实。下面,我代表省委强调几点意见。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近年来,我省在全国率先试点省域“多规合一”改革,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村“五网”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和社会文明大行动,实施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工程,推进全域旅游等,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打下了良好基础。
与全国其他自由贸易试验区相比,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有广大的农村,我们80%的土地、60%以上的户籍人口在农村,产业结构中农业占了20%以上的比重,这就决定了农村是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是参与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重要力量,农业是我们必须着力做优做强的主导产业。目前海南农业农村转型发展正处于爬坡过坎、提挡升级的关键阶段。农业所占比重大但不强,农业规模化市场化产业化水平低,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滞后;农村贫困人口绝对数尽管不多但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等等。可以说,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最大的短板在农村,最薄弱的基础是“三农”。
习总书记“4·13”重要讲话和中央12号文件都对海南的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提出了很具体的要求,并且把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作为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之一。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三年内要取得重大成就,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打好基础,迫切需要补齐农村的短板,夯实“三农”的基础。这些都决定了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乡村振兴、解决好海南的“三农”问题是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重要前提和底线目标,也是加快建设美好新海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关键举措。如果连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这样的基础性工作都干不好,我们如何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如何向党中央、国务院交账,向全省人民交账?还有什么资格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还有什么底气打造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标杆?美好新海南的奋斗目标又怎么去实现?
这次以全会这种地方党组织最高机构的名义审议通过《海南省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海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两个重要文件,专题部署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两项重点工作,充分体现了新形势下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极端重要性,充分表明了省委省政府进一步推动海南农业农村发展的坚定决心和鲜明态度。希望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有充分的认识,紧紧抓住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重大机遇,坚持高标准高质量,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着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努力使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走在全国前列,让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海南乡村成为中国新农村的靓丽名片。
产业振兴是实现贫困人口长久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习总书记早在2013年就要求我们使热带特色农业真正成为优势产业和海南经济的一张王牌;在今年“4·13”重要讲话中再次强调,海南要做强做优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打造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进一步打响海南热带农产品品牌;在今年视察海口施茶村时指出,产业发展要走出一条人无我有、科学发展、符合自身实际的道路,鼓励和扶持农民群众立足本地资源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庭院经济,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海南农业有特色,但存在“小散弱”,低端农产品过剩与高端优质农产品不足并存,产业化水平低,抗市场风险能力差等问题。我们一定要积极顺应农业现代化这个大方向,立足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新形势,融入国家重大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推进海南农业现代化,必须充分放大海南农业发展的比较优势:一是种业优势。海南作为热带岛屿,拥有发展种业的独特条件,我们要加快建设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和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特别是要建设好种业国际贸易中心和南繁科技城,发展面向“一带一路”地区的种业贸易,在区域农业竞争中占据价值链上游。二是热带农业技术优势。海南热带农业科研水平在东南亚和非洲等地是有口碑的。要发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省农科院、海南大学等科研机构的作用,高标准创建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和琼海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积极推动琼台农业合作交流,扎实推进热带农业技术的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广,既破解海南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又加强与世界热区的技术合作、技术输出,推动农垦集团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企业走出去。三是生态资源优势。海南空气好、水质好,土壤富硒、基本无重化工重金属污染,光热水条件充足,是天然大温室,是国家冬季菜篮子重要基地,具有保障国家种业和粮食安全的独有资源,又是全国热带作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中央授权管辖全国最大的海域面积,资源得天独厚。只要我们把这些比较优势充分利用好,就能培育海南农业发展的新优势,真正打造好热带特色农业王牌。
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坚定不移实施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科技兴农和品牌兴农,注重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农业发展要与产业扶贫“无缝对接”。一方面,所有的农业产业项目要与减贫任务挂钩。另一方面,今后三年产业扶贫的资金投入多、实施项目多、带动主体多,不仅是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治本之策,也是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难得机遇。要按照现代高效农业的标准,选择符合当地农业发展规划、产业结构、特色资源的产业扶贫项目,不能走传统低效农业的老路。要通过大企业引领、大资金投入、大项目带动,做大做强一批特色产业,创建壮大一批特色农业产业园区,扶优扶强一批组织化程度高、社会责任感强的龙头企业,造就一批集体经济组织和致富能人,全面提升海南农业特色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二是做大品牌、扩大规模。目前我省农产品品牌不少,但成规模的不多,高端优质农产品供给严重不足,一定要下决心破解这个难题。要打破市县区域分割,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打造地方特色农产品公用品牌,实现“多县一品”甚至全省共用一个品牌,扩大绿色优质安全农产品的生产规模,满足市场需求。要大力培育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推动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三是促进农业“接二连三”。今年海南的热带水果丰产不丰收、价贱卖难的现象折射出我们的农产品加工、运销等方面还存在严重的短板。一定要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加工转化增值率和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实现农产品多层次、多环节转化增值;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充分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在全产业链中的关键作用,强化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引领支撑,大力培育和发展产业联盟、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型产业链主体,促进产前、产中、产后环节有效连接;抓好农产品包装、冷藏、储运、深加工、营销的链条建设,发展农村电商,推广农超、农企、农旅等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形成产地与销地、生产者与消费者良性互动,带动农民增收。
建设美丽海南百镇千村,是从根本上改善提升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创建全域旅游示范省的着力点和发力点。特别是当前全岛商品房限购,我们要大力引导游客、候鸟到美丽乡村租房度假,带动乡村消费和发展,帮助农民在家门口增收致富。目前全省开工建设87个特色小镇、基本建成520个美丽乡村,发展势头很好,但也存在规划建设质量不高、基础设施配套不足、人居环境不理想、产业支撑不足等问题。我们要查找差距,加快提升百镇千村建设水平。
一要持续加强规划引领和管控。科学管用的规划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目前,我省已经完成95%的村镇规划编制,75%的村镇规划批准实施,但有的规划不接地气,管控不到位,农村违法用地和违法建筑大量存在。如果乡村建设无序,何来美丽乡村?各市县要在“多规合一”指导下,结合当地的乡村文化内涵、村庄风貌和资源条件,优化村庄规划,既要简化、管用,更要得到村民认同和自觉遵从;尽快完善宅基地管理和村镇住宅报建政策,要求农民逢建必报,规划部门也要简化手续,优化服务;着力解决全省乡镇规划管理人员少、现有人员往往被抽调做其他工作的问题,加快建立健全覆盖县乡村三级的乡村规划机构、队伍和村委会报建管理机制,确保村镇规划有人管、管得住;持续开展农村新建住房高度不超过椰子树的管控和“两违”整治工作,露头就打,特别要严厉打击违法占用基本农田和公益林,非法买卖土地,以及破坏重要景观节点风貌的违建。
二要推进乡村“五网”基础设施提挡升级。近年来,我省乡村“五网”基础设施有了较大改善,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还没根本解决。省有关部门和各市县要将“五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着力打通“最后一公里”,实现到村入户全覆盖。要解决好农村地区道路点线连接不畅、会车不便等问题,统筹建设串联乡村旅游点的乡村旅游公路。到2022年,具备条件自然村要100%通硬化路,100%消灭农村公路现有危桥,100%解决农村公路安全防护问题,具备条件行政村100%通客车、通快递。要将光网建设进一步向自然村、农场延伸,实现4G网络全覆盖,有步骤地部署5G网络建设。海口、三亚郊区在内的我省广大农村地区手机通话、上网常常“失灵”,必须重视解决,尽快消除通信“盲区”。要在明年底前完成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任务,全面解决农村生产生活用电问题,推动全省农村从“有电用”向“用好电”转变。要加快推进燃气管网向村镇延伸,推动天然气下乡进村,实现“气代柴薪”,让更多乡村用上清洁能源。要大力完善全省农田水利水网,加快建设干渠、支渠和毛渠等配套水利设施,疏通管护好农田水利毛细血管,到2022年完成主要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率达到99%。
三要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建设。建设美丽海南百镇千村要坚持政府引导,引进市场主体系统建设运营。目前我省百镇千村做得好的,基本上都有企业参与。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招商的重点,加强项目策划包装和过程管控,以最好的资源吸引最好的投资,引入有实力、有情怀、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共同参与建设,并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优化营商环境,帮助企业收获实实在在的回报。同时鼓励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出资入股、房屋出租、创业就业等方式参与,实现长远可持续增收致富,与企业互利共赢,千万不能富了老板、亏了老乡。
四要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绿水青山就是海南老百姓持续共享的金山银山。我们不仅要让大的生态环境好,还要让老百姓的人居环境好。目前我省农村特别是一些村庄还存在脏乱差,不少地方污水横流、垃圾围村。各市县要深入推进农村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落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加强农用地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持续整治农村随意焚烧垃圾、秸秆和施工扬尘,依法严厉打击偷排、直排、超标排污、非法采砂、非法养殖等违法行为;积极推进林区生态修复和湿地保护;加快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完善清扫保洁收运体系,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到2022年农村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达到100%、无害化处理率超90%,到2020年全省85%的农户用上无害化卫生厕所。
近四个月来,我们把抓国务院扶贫办督查意见和中央巡视组反馈意见的整改作为脱贫攻坚的重点,成立省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挥部、乡镇脱贫攻坚大队178个、行政村脱贫攻坚中队2023个,全面建立从省到自然村的五级战斗体系,派出9个观摩团和9个省委脱贫攻坚督查组深入18个市县观摩问题整改情况、进行交叉抽查,推动全省形成了上下齐心、比学赶超,奋力整改的良好氛围,初步扭转了脱贫攻坚工作的被动局面。但要解决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非一日之功,需要持续发力,我们要拿出背水一战的决心,实施好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力争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大跨越,到2020年夺取全省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
一要着力解决压力层层递减的问题,逐级压实责任。压力层层递减是影响我省脱贫攻坚成效的突出问题,压实脱贫攻坚最前线村一级的责任是关键。这里讲的村一级不仅是村两委干部,还包括驻村工作队。各市县要把部门和乡镇参与扶贫的大多数干部压到村一级,并且要从行政村延伸到贫困户多、任务重的自然村,所有队员必须吃住在村里,密切联系贫困群众;各市县、各部门要调集骨干力量“尽锐出战”、一战到底,保持队伍的相对固定,确保压实责任、落实到位。同时要从政治上、生活上关心一线扶贫干部。
二要牢牢扭住“精准”靶向发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方略。识别不精准是中央巡视组反馈的一大问题。怎样才能扣好第一颗扣子?既要发动群众如实申报收入,也要根据农户拥有土地、家畜等生产资料及务工情况进行科学测算,同时应用大数据对比甄别,严格民主评议等规范程序,精准识别、精准退出,确保“一人不漏、一人不错”。要实施好产业扶贫、旅游扶贫、就业扶贫、生态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危房改造扶贫、综合保障性扶贫、精神扶贫、社会扶贫等十大工程,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精准落实政策,做到扶真贫、真扶贫,脱真贫、真脱贫。
三要坚持扶志与扶智相结合,激发脱贫内生动力。继续办好电视夜校,引导贫困群众树立“勤劳致富光荣,不劳而获可耻”的思想,摒弃“等靠要”,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教育引导农民讲诚信,不要搞虚假申报,挤进贫困户骗取扶贫资金和物资。加大对贫困群众的培训,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
四要坚决遏制形式主义,突出实效。脱贫攻坚所有政策设计、工作方法、工作路径都要实打实,具体到检查、评比、督查、填表等环节都要突出实效。要坚决防止不切实际的考核评比,原则上省对市县的脱贫攻坚考核每年不超过两次。要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要在纪检监察机关和审计、扶贫等部门监督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大、政协、民主党派和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
五要坚持零容忍的态度,严惩扶贫领域腐败问题。各市县、乡镇党委要以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为契机,专题研究扶贫领域的作风和腐败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各级党委要将中央巡视组交办的、省委巡视和市县巡察发现的扶贫领域案件,作为重点专项任务推动落实,市县委书记、乡镇党委书记要亲自抓,亲自关注案件,一件一件抓落实,严格落实好“五个绝对不允许”,确保扶贫领域风清气正。
习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各级各部门要把乡村文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一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牢牢守住农村意识形态阵地。近年来,我省农村非法宗教活动有所蔓延。这说明我们不守牢农村意识形态阵地,非法传教、邪教和封建残余就会乘虚而入。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彻底纠正意识形态与农村关系不大的认识误区,要结合海南农村特点,创新方式方法和载体,加强农村宗教活动、宗教场所的管理,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农民群众心中落地生根,引导他们听党话跟党走。
二要不断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近年来,我省农民物质生活改善了,但精神文化生活相对匮乏,一些农村酗酒、赌博、吸毒、封建迷信等现象屡禁不止。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到2022年实现全省行政村文体活动中心全覆盖,创新机制发挥好“农村书屋”的作用,把更多优质的电影、图书、科普活动等送到农民中间;要充分运用传统节日和“中国农民丰收节”等节庆,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要鼓励文艺工作者深入乡村保护利用好琼剧、黎苗民歌、人偶戏、山歌调声、竹竿舞等乡土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出更多接地气、有泥土芬芳的作品,以文惠民,以文化人,引导农民向上向善。
三要深入开展移风易俗。要引导教育村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坚决革除封建迷信、男尊女卑、厚葬薄养、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公期铺张浪费等旧俗陋习。要坚持教化在先、疏堵结合,加快建设殡葬设施,积极推广树葬、花葬、海葬等生态殡葬。要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身边好人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用身边最直观、最鲜活的榜样示范引领,倡导良好风尚。
四要不断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在全省乡村推动制订和完善村规民约,发挥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创新发展新乡贤文化,发挥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要加大农村普法力度,引导农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深入开展农村地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严厉打击黄赌毒、网络诈骗、“两抢一盗”、宗族黑恶势力等违法犯罪活动。禁毒三年大会战要把农村地区作为重点,深入实施“八严工程”,重点加强基层和一线禁毒队伍建设,坚决堵毒源、断流通、严管控,打赢禁毒人民战争。
当前制约乡村发展归根结底还是资金、土地、人才等资源要素的缺乏,城乡公共服务的不均等。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必须加大强农富民政策的支持落实力度,最大程度推动资源和公共服务下沉基层,最大程度激活“人、地、钱”等要素活力。
一要提升乡村教育医疗水平。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民生资金和民生项目向农村倾斜,把教育和医疗作为提升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重中之重。要加快推进农村幼儿园建设,到2022年基本普及农村学前三年教育;着力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现每一所贫困地区学校都有对口支援学校、全省国定贫困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确保农村适龄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基本实现市县(区)域范围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城乡师资均衡配置。用5年时间完成乡镇卫生院、行政村卫生室的标准化建设,建立城市医师下基层服务机制,让省、市县级优质医疗资源更多沉到乡村、服务农民。二要完善财政投入政策。持续加大对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投入支持,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各类涉农资金尽可能打捆使用,形成合力。要通过以奖代补、贴息、担保等方式,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向农业农村倾斜。三要强化金融支农。引导国开行、农发行、农行、农信社等涉农金融机构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三农”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培育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金融服务主体,持续实施农民小额贷款贴息政策,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元化的金融需求。落实农户参保政策性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政策,全面推广农业保险,探索“订单农业+保险+期货(权)”试点。四要创新用地保障机制。在乡村振兴中,项目用地是个瓶颈问题,要用改革的办法来解决。中央12号文件允许我们“扎实推进房地一体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在全省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我们要在今年底前基本完成文昌市国家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三项改革试点,取得经验后在全省推广;要在符合“多规合一”的前提下,调整优化村庄布局,鼓励农业生产与村庄建设等用地复合利用,有效利用农村零星分散的存量建设用地;对利用收储农村闲置建设用地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给予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奖励。我再次强调,严禁打着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旗号变相搞房地产,严禁下乡利用农村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发现一起要严查一起。五要提供人才保障。以“百万人才进海南”为契机,有针对性地引导懂技术、懂市场、懂法律、懂管理、懂经营的各类人才投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要研究制定公职人员回乡任职管理办法,允许农技人员通过增值服务合理取酬,引导省农科院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到农村发挥作用,支持企业人才投身“三农”、带活乡村。要实施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农村专业人才培育工程、科技人才支撑工程、社会人才乡村服务工程,提高海南农业的科技含金量。
海南农垦是我省最大的国有农业企业群体,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充分利用资源、产业、组织优势,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一要坚定不移推进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稳妥有序推进土地资源资产化和资本化,增强垦区发展内生动力和对周边乡村的辐射带动能力。二要持续夯实现代农业基础,推动资源资产整合、产业优化升级,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三要垦地联手做好产业扶贫,既要引导农场贫困职工发展特色产业、增强造血功能,也要通过“垦地+企业+农户”的扶贫模式,带动职工及周边农村贫困户增收致富。
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各级党委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切实提高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一要完善党领导“三农”工作的体制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摆在重中之重,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领导体制,坚持“三农”重大事项、重要问题、重要工作由党组织讨论决定,实行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五级书记抓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市县委书记要下大气力抓好“三农”工作,当好“一线总指挥”。乡镇党委书记、村党组织书记要身体力行,敢于担当,当好先锋。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加强工作指导,强化资源要素支持和制度供给,做好协同配合,形成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合力。
二要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抓好“三农”工作关键在基层党组织,我们要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要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制度,教育引导农村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要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职能,对软弱涣散、不团结、不理事的班子抓紧整顿,配强用好第一书记,对不合格不称职不胜任的及时调整,多从有一定政治素质、眼界和能力的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农民工中培养带头人,决不允许宗族势力、黑恶势力染指村级组织。
三要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农村基层干部最贴近老百姓,一言一行都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到农村的改革、发展与稳定大局。要以“勇当先锋、做好表率”专题活动为抓手,强化农村基层干部学习教育培训,倡导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激励他们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勇当先锋、做好表率。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大力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微腐败”,严厉整治惠农项目资金、集体资产管理、土地征收等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贪腐行为。要关心爱护农村基层干部,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队伍。
同志们,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拼搏实干,一心为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美好新海南、努力争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动范例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