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霞
现阶段,中高职院校学生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学生违纪问题屡禁不止,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法律遵从意识欠缺,缺乏法治信仰,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任务艰巨。这就迫切要求职业学校明确法律课程的重要地位,重视法律学科的教育教学,对现行的教学进行反思,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职业院校法律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律觉悟,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法律职责意识,能够自觉遵守法律、维护法律,能够利用法律来维护自身权益,做一个合格的公民。目前,职业学校法律教学更倾向于学生法治观念、法律意识的塑造与培养,相对缺少法治信仰的融入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按照职业院校课程设置要求,中职学校开设《道德法律与人生》或《法律基础》,高职学校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由于职业学校对法律教学不够重视,理论和实践联系不够密切,使得法律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模式单一;有的学校用安全课、就业指导代替法律课;一些学校法律课的教学组织形式落后,还停留在法律条文、规章制度等的记忆与背诵阶段,学生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学生的法律意识相对薄弱,缺乏正确的道德认知、价值判断和法律遵从意识。
从整体来看,职业院校教师的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不少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呈现出知识面较窄、专业度不强、教学能力有限等问题,这些问题势必会影响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从而影响学生课堂学习质量。多数教师仍然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模式,照本宣科的课堂形式屡见不鲜,将法律教学等同于法律规范、条例的灌输与讲解,忽视了对学生法制思维、理想信念的培养与引导。
一部分职业学生本身缺少法律意识,缺少对法律这门学科重要性的认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不能全身心投入;一些学生甚至认为法律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缺少法律观念、法治理念,在法律课堂中思维处于游离状态,不能全身心地听讲,甚至认为法律知识学习无关紧要。这样的学习状态导致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人际矛盾、法律纠纷时,头脑简单,盲目草率,意气用事。
要想在法律教学中融入法治信仰,让法治信仰指导教育教学,首先要求学校领导更新教学理念,重新审视法律学科在学校教学中的地位,明确法律学科的价值和意义,加大对法律学科的重视程度,自觉提升自身的法律认知水平、增强法治信仰,在此基础上调整法律科目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发展学校法律教学师资力量。只有将法治理念融入学校教育教学中,才能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教学,从而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促使学生培养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处事风格和思想认知。
案例教学法是法律教学的一种常用模式,是促使法律学科活学活用的有效途径,教师必须树立起案例教学意识,让法律理论知识同案例结合起来,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来加强学生对法律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认知。例如,在学习《劳动合同法》时,教师可以列举一些用工合同的纠纷案例,劳动纠纷过程中所涉及的法律条款,各责任主体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和应履行的法律义务。
职业学校法律教学要积极更新教学模式、调整教学思路,为学生创造贴近生活的法律环境,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明确触犯法律的后果,从而建立起遵纪守法的意识,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学校可以组建普法宣传社团,也可以组织法律主题辩论赛,加深对法治、法理的理解。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引进现代化网络技术,上网搜索一些关于法律知识、法治制度的节目、栏目以及专题报道等来辅助课堂教学,让学生通过观看普法栏目剧、法治节目等深刻地认识到依法治国背景下法治社会的公正性、公平性,通过生动形象的电视画面来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律思想认知水平,使学生意识到法治对社会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重新审视法律学科的地位,自觉遵守法律规章制度,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争做爱国守法、明礼守信的好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