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隰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杨海林
农村是我国社会组织的“末梢神经”,处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和最前沿。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打赢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是引领、组织和汇聚脱贫攻坚力量的领导核心。作为县级组织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全面推进党建强村促脱贫,坚持党建工作抓到村,脱贫成效落到户尤为重要。
提衣提领子,牵牛牵鼻子。办好农村的事,关键要有一个好的带头人。农村支部书记是村级组织的“领头羊”,是农村脱贫攻坚的第一责任人。我们从三个方面入手,强化农村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一是分析研判选。结合农村支部换届,我们提前对农村支部班子进行综合分析研判,通过听述职、访民情、测民意、看实绩,全方位、多角度了解掌握97个行政村支部书记人选,鼓励退伍军人、退休干部、知识青年和外出经商人士返乡积极竞选。通过换届选举,有18名优秀党员新选为农村支部书记。二是请送结合育。一方面是请进来,换届结束后,我们积极举办农村“领头雁”培训班,邀请专家学者围绕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等进行专题讲座5次,提升农村支部书记的履职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是送出去,分三批组织农村支部书记去兰考、岢岚和贵州等脱贫攻坚成效显著的地区外出观摩学习,参观实践,开拓视野,提升农村支部书记引领脱贫能力。三是建章立制管。出台了《农村“两委”主干管理办法》、《农村党建工作细则》和《党建强村促脱贫行动方案》,明确了农村支部书记的7项工作职责、38项工作重点、“五天四夜”驻村纪律,建立了周汇报、月例会、季总结、半年测评、年底考核的管理机制,实行岗位报酬绩效管理制度,充分调动了农村支部书记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为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打赢农村脱贫攻坚战,我们大力实施四项举措。一是村务管理民主化。探索推行“三会一监三公开”村级民主议事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村级治理机制。凡是农村重要工作、重大事项、重点项目都要经过“两委”班子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讨论通过后方可实施;村务监督委员会从会议讨论到工程实施进行全程跟踪监督;农村党务、村务、财务每季度按时向全体村民公布。对脱贫攻坚工作专门公开,确保扶贫项目、扶贫资金真正用到扶贫上,用到贫困群众身上,全面接受群众监督,实现农村事务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推动形成“乡村治、百姓安”的良好局面。二是干部轮值制度化。积极转变干部作风,实行村干部坐班轮值制度。每个工作日必须有一名村“两委”干部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坐班值守,围绕脱贫攻坚和中心工作,为群众提供政策、村务咨询,代为办理各种审批事项,推行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和代办服务,协调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提升群众对村级组织的认可度,增强群众对村级组织的依附性。三是干群培训常态化。依托乡、村活动场所和远程教育设备建立乡、村党校,乡镇党校校长由乡镇副书记兼任,农村党校校长由第一书记兼任。乡、村两级党校围绕党性教育、政策宣讲、实用技能、扶贫扶智扶志等课题,邀请市、县党校教授、专家、学者和乡土人才对乡村干部群众进行专题授课,增强乡村干部、党员的党性意识,提升群众致富本领,激发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乡、村党校结合实际开辟了三个课堂。开设“政策讲堂”,宣讲习近平新时代新思想、脱贫政策、脱贫典型事迹等866次,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开通“指尖课堂”,在手机APP上推送各类政策、信息、技术,在村级活动场所配备了大功率wifi站点,党员群众随时学政策、学技术。开辟“田间学堂”,邀请省农科院专家、教授和乡土人才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农村实用技能培训26800余人次,提高贫困户脱贫技能。四是支部考核星级化。对农村支部实行星级化管理,结合我县农村基层党建实际,设立了“政治引领星、为民服务星、议事规范星、活动经常星、三务公开星”五颗星,分别对每颗星赋予了相应的考核内容和分值。年底,通过群众评、党员测、乡镇考,确定农村支部星级等次。去年,对全县20个五星级支部授牌表彰,将9个三星级及以下支部列为软弱涣散支部强力整顿。通过抓两头带中间,有效激发农村支部抓党建促脱贫的积极性。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决胜脱贫攻坚必须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此,我们强化三项措施:一是党员联户促脱贫。探索推行农村党员联户制度,本着就近便利包联的原则,根据农村党员群众居住分布情况,组织有包联能力的党员进行包联。每名联户党员包联10户左右农户结成增收致富互助小组,包联党员发挥政策法规宣讲员、矛盾纠纷调解员、脱贫致富指导员等“八大员”作用,将党的扶贫政策、脱贫技术、致富信息及时送到每一个农户家中。互助小组群众互帮互助,抱团发展。每月党日活动中,联户党员要向支部汇报本月联户情况和下月联户计划,自觉接受全体党员监督。年底支部对党员联户情况进行严格考评,考评结果作为民主评议党员、列为后备干部和评模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激发党员带领群众致富,推动农村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发展党员看扶贫。探索推行农村发展党员“四库两推两考”推优制,严把农村党员入口关,将申请入党的带富能力强的群众纳入信息库,经村民代表大会推荐为优秀村民进入储备库,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推选为入党积极分子进入培养库,支委会确定专人培养、考核并报乡镇党委考察、政审后确定为发展对象进入发展库,有效提升了农村党员队伍质量。三是主题党日助脱贫。推行 “6+N”主题党日制度,为了便于监督,将每月25日确定为全县各基层支部统一的党员活动日。每次活动要完成党员集体宣誓、自觉交纳党费、开展集中学习、组织党员议事、汇报联户工作、组织党员推优六项规定动作,同时各支部围绕脱贫摘帽任务确定主题实践活动。有效增强了党日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形成了支部从严教育管理党员,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长效机制,激发了农村党员投身脱贫攻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大河有水小河满。只有农村集体经济实力雄厚了,才能同群众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才有充分保障。同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解决农村基层党组织“无钱办事、无人管事”的主要途径,是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重要举措。我们结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三起”(农民组织起来、资源整合起来、产业发展起来),促“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创新模式,统一经营,拓宽路径,积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集体增收和群众致富双推进。
1、村社合一,成立集体经济组织机构。坚持支部领办、村社合一、交叉任职、公司运营的原则,以行政村为单位成立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合作社设立股民代表会议、理事会、监事会等机构,股民代表原则上通过选举由村民代表兼任,理事会成员原则上通过选举由村“两委”班子部分成员和村民小组长担任。理事长原则上通过选举由支部书记兼任。监事会主任、成员原则上通过选举由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成员兼任,实现村级组织同股份经济合作社的高度融合。目前,全县97个行政村全部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
2、集约经营,提升集体经济组织化程度。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实行统一经营。一是统一管理。对村集体原有的资产资源资金进行全面清产核资,有效整合,全部入社。以集体“三资”为主体,吸纳无劳动能力贫困户、长期外出务工农民、其他有意愿流转农户以及专业合作社的土地、果园等资产流转入社,统一组织、统一规划、统一耕种、统一收储、统一购销,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民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二是统一用工。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组建专门产业工人队伍,吸收本村富余劳动力加入,动员外出打工农民返乡加入产业工人队伍就地务工。既解决了农民外出打工“活难找、薪难讨”的困境,又解决了家里老人、孩子无人照料的问题。同时,还解决了村级组织议事无青壮年群众参与的问题,促进了家庭和谐、农村稳定,增强了农村活力和生机。三是统一筹资。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作为一个特殊的独立法人,可以承接省、市、县各级产业扶持资金、扶贫资金、以奖代补等各类政策性财政资金,可以向金融部门抵押贷款,可以吸纳民间投资入股,通过多种渠道撬动更多金融资金、民间投资、社会资本投向村级集体经济,增强集体经济发展动力。
3、拓宽路径,推动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根据各村不同的资源禀赋、区位特点、产业优势,积极探索多元化的集体经济发展路径。一是发展产业增收型经济。围绕梨果主导产业,将村集体耕地和农户流转入社耕地统一栽植玉露香梨树,同时在果园发展低杆作物和家禽养殖等林下经济。二是发展资产盘活型经济。自主经营或对外租赁股份经济合作社所有的房屋、校舍、设备等固定资产,在城中村、城郊村重点发展门店租赁或物业管理,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三是发展混合经营型经济。将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资产资源量化折股,以入股的形式参股经营稳健的工商企业,定期按股分红,实现稳定增收。四是发展劳务创收型经济。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下设劳务服务部,凡在本村实施的项目工程,要优先考虑本村劳务服务部用工,由合作社出面对接有关项目单位,承揽退耕还林、小型基建、材料运输等工程。另外,合作社劳务服务部有组织的为果农大户提供果园修剪、打药、套袋、采摘以及代种代收等有偿专业服务,实现集体盈利、个人增收。五是发展产业延伸型经济。围绕梨果主导产业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发展果品包装、运输、贮藏等相关配套服务。目前全县15个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投资新建恒温果库,5个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新建了果袋厂、果筐厂、纸箱厂等企业,提供果品配套服务增加集体收入。六是发展光伏收益型经济。依托国家光伏扶贫政策,兴建村级光伏发电项目。目前,全县33座村级光伏电站已并网发电,每座年增收12万元。还有64座村级光伏电站正在建设,预计6月份并网发电。
4、合理分配,共享集体经济发展成果。为了让集体经济的发展成果惠及全体村民,我县结合实际,建立集体收益“4321”分配机制:提取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年纯收入的40%用于全体股民按股分红,使群众真正分享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真金白银的实惠;30%用于农村公益事业,积极改善水、电、路、校等村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20%作为集体经济发展基金,投向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实现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10%用于扶危助残济困,资助贫困学生,救助大病患者,照顾孤寡老人,有效解决上不起学、看不起病等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