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应用策略探析

2018-11-19 10:57周杭梅
现代交际 2018年19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用策略新媒体

周杭梅

摘要:新媒体对于人们生活的全面介入,深刻地解构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日益改变着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本文从新媒体环境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深刻变化,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用新媒体的策略,为高校如何应用新媒体作出了有益尝试。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体 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9-0143-02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新媒体正在快速地深入到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立足于时代前沿,运用新媒体手段重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一、新媒体解析

“新媒体”一词最早出现于1967年,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升级,新媒体的内涵也在不断发展,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在综合诸多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讨论的新媒体特指媒体权威性消解后,人与媒体的融合所产生的以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号、App等具有人格化的轻量级媒体,基于数字的、非线性传播的、能够实现交互并具有互联传播特性的传播方式和交互传播的,以传播信息和引导受众行为为目的的媒体群。

新媒体由传统媒体发展而来,相比于传统媒体,新媒体凭借超时空性、交互性、虚拟性和开放性等优势,实现了对传统媒体的全面超越,开创了新媒体主导的全新传播时期。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生力量,思维活跃,自然而然地成为新媒体受众的主要群体,这就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倘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忽略新媒体的影响盲目开展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将性难以得到切实保证。

二、新媒体引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巨大变化

(1)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变革。新媒体在人们工作和学习中的广泛运用,将大学生置于一个信息海洋,各种信息充斥其中。年轻的大学生作为新媒体的主要受众,对新事物非常敏锐,但同时他们社会阅历和人生经验尚浅,因此,这种海量信息将对大学生形成巨大的考验。尤其西方一些国家利用媒体传播各种腐朽的思想观念甚至暴力、色情乃至反社会的观念,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极其严峻的局面。“舆权博弈的参与方不仅是包括大学生在内的社会群体,个人化的舆权博弈借助网络汇合成为一支最为汹涌的力量,干扰、抗衡着主流舆论导向,那些喜欢新鲜、刺激而认知辨别能力尚未健全的大学生极易因盲目追随而导致其价值偏离和行为失范。”

(2)新媒体对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变革。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模式基本上在课堂内进行,围绕教材进行理论灌输;其内容主要来源于传统媒体,信息量和信息时效性均有局限,结果导致学生将其视为一门需要死记硬背的理论课程,学习兴趣低下。

新媒体的运用,引发了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整合,拓宽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空间和渠道,为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创设了条件。新媒体的先进性和多样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新媒体的时效性和便捷性极大地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新媒体的互动性和参与性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立了全新的沟通平台,这样,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将被调动出来,教育效果随之增强。

(3)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统主导地位的变革。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地位的影响是革命性的。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发布信息,学生处在被动的接受位置,教育者是教育的主导者。新媒体的出现颠覆了教育者的主导地位,大学生获得了和教育者同等的信息获取权。同时新媒体依托各类信息的载体,比如文字、图像、影音等,构造出虚拟空间。在虚拟空间中,人们可以快捷地交流与表达,打破传统媒体的时间与空间局限,大学生能够更自主地表达个人观点,彰显自身个性。言语主动权的把握,更大地激发了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最终建立起平等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新媒体的运用策略

邓小平同志一语中的地指出:“我们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根本内容没有变,我们的优良传统还是那一些。但是时间不同了,条件不同了,对象不同了,因此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3]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研究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运用,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

(1)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动占领舆论阵地。开放的新媒体已然成为各种社会思潮的汇聚地,各种腐朽、反动思想披上美丽的外衣混杂其中,让人难以分辨。正处在价值观形成关键期的大学生们如果不能分辨这些错误思想,就会给他们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动占据舆论阵地。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及时推送学生关注的信息,如国际和国内的新闻热点,优秀的传统文化,道德楷模的先进事迹,国家发展的巨大成就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真正感受到国(下转第142页)(上接第143页)家的强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同时,各种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的呈现,可以让大学生在鲜活的社会现象中,学会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生活现实,分析各种社会现象的内在联系,不断纠正错误观点,自觉抵御各种西方思潮的侵入,强化政治意识、国家意识,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递。

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用新媒体时必须加强对新媒体的舆情监督和管理。刘立波认为,“高校要建立一套包括新媒体信息监测、舆情收集与分析、舆情引导介入与决策、信息沟通与发布、舆情消融、总结与评估的舆论引导机制。”[4]从而确保最大限度地过滤掉各种负面信息,降低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

(2)强化互联网思维,打造全媒体融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时代变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改变思想,转换思路,依靠新媒体,打造全媒体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新体系。全媒体融合,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全面运用新媒体,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课内、课外融合以及线上、线下融合。

首先,课堂上可以利用“云班课”等教学App,建立课业平台,实现课堂向课外延伸;其次,使用班级QQ群、微信群等,建立师生交流新平台;最后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搭建拓展平台,将国际、国内最新发生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各种最新资讯及时传递给学生。考虑到新媒体强大的互动性,在构建高校新媒体平台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和思想特点,找准大学生的兴趣点和关注点,提高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沟通的有效性。

(3)强调平等对话,建立双向沟通的思想政治教育关系新模式。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弊端在于教育者单方面输出信息,大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这必然大大降低大学生的学习热情。新媒体可以搭建师生沟通新平台,允许大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建立平等对话的双向沟通的思想政治教育关系体系。

高校搭建的多层次新媒体平台,既是教育手段创新,同时也是师生对话平台。课业平台可以让大学生充分表达与课业相关的问题的看法,这样,当老师收到信息反馈之后,可以针对学生的兴趣点及时调整课程内容,把握学习动态;班级沟通平台的建立,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动态,处理相关事务,更为重要的是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这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提升来说非常重要;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则从更广阔的视野给学生建立了表达个人意愿的平台。

四、结语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借助于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形成教育合力,已经成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陈君.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4.

[2]吴小英.微时代视域中高校网络德育困境与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4).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4]刘立波.高校不稳定事件的新媒体舆情引导机制研究[J].重庆高教研究,2014(6). 责任编辑:赵慧敏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用策略新媒体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启示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