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的人本思路

2018-11-19 10:47顾雅君
中国市场 2018年34期
关键词:人才

[摘 要] 2016年以来,江苏的苏州、无锡、南通和浙江的宁波、嘉兴、舟山六个周边地级市被纳入上海大都市圈,以资源共享、环境共治的方式谋求共同发展。但是,江浙沪地区客观存在着能源资源匮乏、自然资源不足的问题。因此,打造以人为本的软实力,即可以突破资源限制形成新型的禀赋资源。本文从人本因素的重要性入手,着重分析了“6+1”氛围下人本思路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的可行性,并据此提出了接轨上海示范区的途径。

[关键词] 人本思路;上海示范区;人才

2016年5月11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规划中包含26个城市。《规划》指出:以改革创新推动长三角城市群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产业升级,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现代化,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和中西部地区发展,增强国家竞争力[1]。为此,要大力吸引外资,集聚国际化人才。2016年初,上海在其十三五规划中提到,要“与沿江省市共建长江经济带,共同推动长江经济带转型升级,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并且提出“深入推进长三角地区协同发展主动服务、积极作为,与苏、浙、皖三省深化合作,在新的起点共同促进长三角地区率先发展、一体化发展”[2]。2016年底,上海颁行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6~2040)》中,提出将隶属于江苏的苏州、无锡、南通和隶属于浙江的宁波、嘉兴、舟山六个周边地级市,纳入上海大都市圈,形成“1+6”城市群格局,强调资源共享、环境共治。文件尤其指出要将上海的教育、文化、医疗等软性城市功能加快向周边地区辐射。上述三个文件,不仅为周边城市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提供了政策保证,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上述文件中共同关注的问题:人才问题。

1 人本要素的重要性

1.1 人力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要件之一

“人本思想”中的“本”,意指“根本”。因此,提出以人为本,是要说明在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最重要、最根本、最需要关注的根本内容是人。分别以江苏无锡地区和浙江嘉兴地区为例,观测一下近五年来的就业率与GDP的变化。

从上述相对数量来看,2013—2017年两地的GDP均呈持续上升的态势。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外,GDP的增幅仍然明显。与GDP增长同步的是同期的就业率的变化。根据奥肯定律可知:GDP每增加2%,失业率大约下降一个百分点。显然,两个城市的经济增长现象与理论基本吻合,说明单纯从人力资源上看区域经济增长,正常的、与经济增幅相匹配的人力补给,是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可见,经济增长离不开人的因素。

1.2 打造人本特征的“软环境”是保障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要求

所谓软环境是一个被人体验和意识的世界,具有动态和软性特征。它是由环绕在传播活动四周的、无形的精神因素构成的境况和氛围,其重要性、影响力是缓慢呈现的,因而不容易为人所直接感知。诸如:公民素质、政策制度、社会舆论等。可见,软环境作为一种精神环境,反映了社会风气、群体风貌、生活状况、信息交流等情况,其核心构筑者、传播者、执行者都是以“人”为内容进行的。基于此,为了保证传播活动在硬环境中获得的良好效果而不会消失在软环境之中,我们更是要重视软环境的建设,更是要通过软环境的建设减少内耗、减少人为的消极心态对软硬环境产生的负面效应。

基于上述分析可知:打造一个以“人本”内容为核心的良好的软环境,可以形成以人力资源为内容的新型生产要素,可以成为吸引和聚集人力资源的途径,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最终可以成为发展区域经济的新型生产力。但是,构筑软环境,特别是以人本为内容的软环境,最大的困难在于:进行软环境建设的需求模糊、要求和各种指标难以量化和统一,而且短期内难于看到效果。因而,软环境建设需要一个持续的、相对漫长的时间过程。

2 以人本思路推行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的可行性

(1)人口流动情况:以下表的数据统计可以清晰的看到上述城市的人口变化。近几年,六城市的人员流动情况高度一致,即:常住人口数量非常稳定。如果结合净出生率来看,每年的人口变动基本可以视同为零。单纯从人口流动的角度分析,说明这些城市具有稳定人才、留住人才的能力,具备良好的人力保障条件。这是打造人本优势的前提。

(2)从区域文化特征来看,江浙的六个城市都属于吴越文化区域、语言为吴语,与上海属于同一文化特征群,在沟通上也无明显障碍。因此,在不活跃的人员流动的前提下,多数留居示范城市的人员除了原住民之外,其余的人口绝大多数属于常年居住在该地区的移居人群。经过与原住民多年的文化融合,已经形成了具有相同文化特征群体。

(3)从人口的年龄结构上看,以2015年末常住人口与六普数据进行对比进行分析。上述城市的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的加权比率为11.75%;15-64岁人口的加权比率为75.05%;65岁及以上人口的加权比率为13.2%。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0.2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3.2个百分点。据此可以测算出区域内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占总人口的75.05%。根据我国的生育政策可知:目前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是在13.2%的老龄人口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文化传承特征明显。

(4)从人口的性别构成上来看,仍以2015年末的常住人口分析。男性的加权比率为总人口的50.5%、女性的比率为49.5%,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2.12。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的101.65相比,有所上升。相对于国内失衡明显的性别比例,该区域人口的性别构成比较均衡,为区域性的人口稳定提供了基础。

综上所述,不论是从人口角度还是文化角度,上述城市都具备了进行人本优势打造的基础和条件。

3 以人本角度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的途径

(1)利用与上海同属吴越文化的背景特征,立足文化与产业相融合的角度,将全面接轨上海、融入上海元素纳入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划,突出接轨上海的方向、目标及举措,明确文化“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环节,凸显出区域发展与上海產业规划协调的特征。

(2)利用人力资源具有相似文化的特征,选择合理的溢出项目进行接轨。根据上海的“十三五”规划,未来上海的发展将以平台经济、绿色经济、健康经济以及智能制造产业等新兴经济为重点、转移一些传统制造业。显然,这种变革伴随的是大量产业配套项目的出现以及转移项目的承接。文化趋同的人力资源让各城市具备了快速承接外溢的条件和能力,可以利用这一机遇建成服务上海产业发展的配套基地,从交通、服务、金融、人才等层面立体对接上海的经济升级。

(3)挖掘人力资源客观存在的差异化优势,利用区域高端人才深度接轨上海的重点产业,杜绝人才浪费。例如:嘉兴可以利用乌镇的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的优势,通过举办产业峰会、高端论坛等活动推进嘉沪两地的深度融合,并借助与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的合作,提升嘉兴地区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推进嘉兴地区的人才培养与孵化机制的形成,以强化与上海企业更深层次的合作、增强沪嘉产业发展的关联性,促進两地的融合;苏州可以利用工业园区强大的规模效应,充分发挥城市的“虹吸效应”,利用上海对苏州的“梯度转移”,不仅顺利承接上海发展形成的外溢,还构造出与其他城市差异化的“虹吸+梯度”的发展模式,催生苏州成为江苏对接上海示范区的模板。

(4)加大吸引人才的力度,提升要素的流动性,为全面接轨上海示范区夯实人力基础。合理的人才流动可以促进生产要素质量的提升和改善。目前,虽然说人力资源的相对稳定可以形成良好的人文基础,但是不畅的人力流动在某种程度上统一会制约经济的发展。因此,各地已经于2017年底-2018年初,在简化居民落户手续、降低外来人口落户标准上进行了积极地尝试,相继出台了简化人才引进落户手续的政策,为吸引人才、引进新鲜血液进行着全方位的努力,为营造宜居宜业、筑巢引凤的产业基础打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 中央政府网.以科学规划引领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发展 [EB/OL].[2016-05-12].http://www.gov.cn/xinwen/2016-05/12/content_5072453.htm.

[2] 上海政府网.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EB/OL].[2016-02-01]. http://www.shanghai.gov.cn/nw2/nw2314/nw2319/nw22396/nw39378/u21aw1101146.html.

[3] 张兴华.嘉兴经济发展中区域边界因素的分析与启示 [J].嘉兴学院学报,2000,12(5):1-5.

[作者简介] 顾雅君(1968-),女,回族,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政策。

猜你喜欢
人才
人才云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毛遂自荐
加快青年科研人才成长周期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