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蕴岭 金英姬
中韩两国经济间的优势互补仍然是目前两国经贸关系的主要特征,但这种互补关系正在向更加平衡的方向发展
中韩两国自1992年8月24日建交以来,各个领域的关系发展迅速,尤其是经济关系得到了非常迅猛的发展,双边贸易额从1992年建交时的50.3亿美元增加到2009年的1562.3亿美元(2008年为最高,达1861.1亿美元),大多数年份双边贸易额都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
目前,中国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最大的对外投资市场,韩国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国,两国之间形成了互补、互利的密切经济关系。
两国贸易发展迅速,但存在着不断扩大的不平衡,韩国向中国的出口远远快于从中国的进口,尤其是自2000年以来,我国方面的贸易逆差逐年增大。
韩国对华投资及分布
中韩两国贸易之所以发展迅速,又出现这种贸易不平衡,是由两国的经济结构决定的。两国建交时适逢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韩国企业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向中国的投资,充分利用中国为近邻,拥有丰富、质优、低成本的劳动力和巨大市场潜力的条件,进行产业转移,而中国则利用韩国的投资迅速发展加工制造业,既面向出口,又改善国内市场供应,因此,这导致韩国向中国出口的设备、加工半成品等快速增长。
显然,两国之间的贸易增长是以韩国向中国进行产业转移为驱动的,由此,造成两国间的双边贸易多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大多为产业垂直分工,因此,贸易交换基本上是属于优势互补的垂直分工型贸易。不过,近年来,两国间的水平产业分工型产品贸易也得到很快的发展,反映了两国间技术水平的拉近和投资贸易结构的升级。
韩国对华投资起步虽晚,但发展迅速。1992年韩国对华直接投资额仅为1.19亿美元,1997年韩国对华投资已达21.42亿美元,年均增长78%。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随后几年韩国对华直接投资一度下降,但此后又迅速恢复,至2009年底,韩国累计对华投资项目50477个,实际投资金额446.1亿美元,韩国为中国第三大外来直接投资来源国。韩国企业对华进行直接投资,一部分是以开拓中国市场为目的,另一部分则是把中国作为加工、生产、出口基地。在华投资的韩资公司主要从本国进口所需机械设备、原材料、辅助材料和中间产品,这样,就造成进口随投资的增多而快速增长,也就是说,投资是拉动韩国向中国出口的内在驱动力。
从投资行业分布来看,韩国对华直接投资大部分集中在加工制造业,最主要的四大行业是电子、电信,纺织、服装,石油化工和机械设备。从投资地区分布来看,韩国对华投资的企业大多集中在东北三省、东部沿海地区和北京等经济发达的地区。从投资主体来看,韩国的中小企业对华投资积极,充分利用中国的优质廉价劳动力和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从事加工出口,而主力则是大企业,从事面向中国国内市场和出口的制造业,以大型制造項目为主,像汽车,电器、电子等。同时,向第三产业的投资也得到较快发展,涉及地产,宾馆,物流等行业,地域分布也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扩展。
优势互补与竞争
中国对韩直接投资开始较晚,且规模尚小,截至2009年底,累计投资额只有8.9亿美元,与韩国在华投资规模难以相比,不过,如果韩国投资的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中国对韩国的投资会进一步增加。
从未来发展的趋势来看,中韩两国经济关系将向更加平衡的方向发展。中韩建交之初,两国在经济发展、技术开发、产品种类和质量等方面具有较大差距,因此早期两国贸易关系的特点是以互补为主,以韩国向中国投资,向中国出口设备品、核心部件、加工零部件为主,中国主要的引进方,向韩国的出口多为原材料,以及由韩国企业在中国生产的消费品返销。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技术开发能力加强,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种类增加,两国产品的水平竞争也开始增加。也就是说,两国在进出口商品结构上互补性趋弱,而竞争性渐强。自2005年开始,中国出口韩国的商品中初级产品的比重下降,技术、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比重上升,这表明,两国产品的技术差距在逐渐缩小。同时,两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也会增加。随着中国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中国产品的技术水平、质量和竞争力不断提高,中国产品已经遍布世界各个角落,中国和韩国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正在展开激烈的角逐。
总的来看,中韩两国经济间的优势互补仍然是目前两国经贸关系的主要特征,但这种互补关系正在向更加平衡的方向发展。一些韩国朋友对这种趋势忧心忡忡,担心韩国会失去中国这个大市场,担心中国产品会占领韩国市场,为此,发出保护本国市场的呼声。其实,这种反应大可不必,中国产品并没有对韩国的产品形成大的竞争和排挤。再说,两国的经济关系在竞争中发展,在竞争中深化,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自贸区谈判
在当前和今后的发展中,中韩两国面临新的双边、地区和国际形势。世界经济的结构正在发生重大的调整和变化,中国的经济也正在和将继续发生重要的转变,这使得两国经济的关系发展面临新挑战,同时这也为两国加强合作带来新的机遇。面对这种新的形势,中韩两国应该有新的观念,新的战略和新的措施,通过进一步加强合作,作出新的努力,使两国的经济关系获得新的发展。
首先,面对新的形势,两国应该加强互信。对于韩国来说,应该以新的战略眼光看待与中国的经济关系发展,减少对中国发展与竞争力提升的恐惧和误解。事实上,中国的进一步发展会给韩国带来新的机遇。看一看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的形势,中国经济的增长成为韩国经济复苏的重要动力。2010年1~6月,中韩双边贸易额为893.4亿美元,增长43.1%。其中,韩国对华出口556.5亿美元,增长48.7%;自中国进口336.9亿美元,增长34.7%。韩方贸易顺差219.6亿美元,增长76.8%。但从未来发展看,韩国应该进一步向中国的产品开放市场,逐步实现贸易的基本平衡。
应该认识到,中国的市场结构在发生变化,技术在提升,创新能力在提高,韩国企业在华投资会遇到新的经营环境,过去那种主要靠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进行简单加工出口的投资项目可能面临经营上的困难,因此,韩国企业应该增加在中国技术投入和研发投入,加强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同时,中国企业走出去,其中向韩国增加投资,是必然的趋势。韩国应该向中国的投资开放市场,支持中国企业向韩国投资,更好地保护在韩投资企业的经营,构建互利共赢的新经济关系。
为了深化中韩两国的经济关系,为未来的合作开拓更为良好的市场环境,两国应该加快自贸区(FTA)谈判的进程。建立两国自贸区的问题已经议论多年,但政府间的正式谈判迄今仍未启动,这与两国紧密的经济联系现实很不相符,也不利于进一步深化两国经济之间的合作,应该作出更为积极的努力。
面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中韩应该在创建新的生产方式,新的生活方式上进行合作。两国政府和企业应该在合作研发和利用新能源,发展节能环保经济上进行实质性的合作,比如,中日韩三国承诺建立循环经济开发利用中心,中韩可以先行,由政府支持,企业参与,这样可以推进中日韩和东亚地区在这个领域的合作。
当然,两国经济关系的深化也要有良好的政治关系来保证。两国已经确立了战略伙伴关系,要下大气力充实战略伙伴关系的内容,在两国政府和人民之间建立起真正的互信,开展真诚的合作。出于多种原因,目前,两国社会间的互信度降低,也出现不少不利于加强两国关系发展的杂音,这必然会影响两国关系的发展,影响两国经济合作的深入开展。这应该引起两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并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增进互信,推进合作。★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研究学部主任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