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31)
《保险理论与实务》是金融类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保险基础知识,熟悉保险合同、保险基本原则等基础原理,掌握保险承保、理赔相关流程、以及保险营销的步骤和技巧等。
本课程是高职高专类院校金融类业的专业核心课程。目标在于培养学生有关保险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实务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具备保险理念,能应用相关理论与方法分析、解决保险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备从事保险行业的职业资格、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使学生具备从事保险销售、基础管理、客户服务等的相关能力,并为后续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夯实基础。
1.2.1 知识目标
通过参观企业、企业文化植入、企业提供单据、案例以及保险知识竞赛等方式了解行业前景及工作岗位、了解保险基础理论知识、树立保险保障和保险理财观念、熟悉保险公司业务经营环节和掌握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的重要险种。
1.2.2 能力目标
通过校企共建课程、企业讲师进课堂、教师企业挂职和教师参与营销等方式熟悉风险管理的程序,选择合适的风险管理技术、熟悉保险的要素与特征,能够识别可保风险、纯粹风险、能够应用保险的三大功能、熟悉保险合同订立、效力、履行、变更的条件,能够解释保险合同纠纷、熟悉保险四大基本原则的内容,熟练应用原理解释案例、熟悉企业财产保险、机动车辆保险、家庭财产保险、国内货物运输保险、责任保险的保险责任、责任免除和赔偿处理以及熟悉人寿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健康保险的保险责任、责任免除和赔偿处理。
1.2.3 素质目标
通过职场礼仪培训、企业文化宣讲等方式培养良好的工作纪律观念,敬业爱岗、培养认真做事,细心做事的态度、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保险观念和职业道德。
为了实现以上课程目标,按照72学时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分阶段、分模块安排。其中认识岗位阶段主要介绍保险概述一共4学时;熟悉业务阶段包括保险原则、保险合同、财产保险、人身保险共30学时;掌握技能阶段主要是保险销售、保险承保、保险理赔三个模块,一共22学时;顶岗实习阶段主要是带领学生全程参观保险公司各岗位和流程,有16学时。同时在全模块穿插课堂中,强化学生动手、动脑、用心以及熟练运用教学软件。
根据不同的模块,提取技能点,给出实现方式,明确校方和企业的职责。具体如下:
模块 技能点 实现方式 校方职责企业职责保险概述1.了解保险公司起源、发展、现状和前景;2.保险的意义和功用。1.保险知识讲座2.“保险 在我身边”P P T展示3.参观保险公司提供场地组织人员提供讲师接纳学生保险原则1.最大诚信原则的内容与应用;2.保险利益原则的确定与应用;3.近因原则的认定及应用;4.损失补偿原则影响因素及应用;5.如何运用保险基本原则分析案例。小组作业案例研讨教师组织和引导提供案例财产保险1.财产保险产品的分类与识别;2.企业财产保险的保险责任和赔偿处理;3.家庭财产保险的种类和赔偿(第一危险方式的应用);4.机动车辆保险的保险责任、保费计算和赔偿处理;5.责任保险的种类及承保基础;6.农业保险的特点和种类。1.分类识别比赛2.案例研讨3.单据填写4.理赔处理教师组织和引导提供产品评比打分课程讲授人身保险1.人身保险产品的分类与识别;2.人寿保险的种类及常用条款介绍;3.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的可保风险分析;4.健康保险的种类和特点。1.分类识别比赛2.单据填写3.理赔处理教师组织和引导提供产品评比打分课程授课保险合同1.明确保险合同的主体及其相互关系;2.掌握保险合同的基本条款,以及条款对合同当事人的约束力;3.了解保险合同的订立过程、变更的条件、以及终止的类型;4.保险合同与其他合同的区别及注意事项。1.角色扮演2.保险合同条款解读3.模拟签约4.合同单据填写教师组织提供合同条款解读保险需求分析 1.客户需求分析; 案例分析 教师组织提供模拟客户信息保险规划方案设计1.编制保险规划方案。保险规划方案设计比赛组织评比打分保险职业礼仪训练1.掌握基本职业礼仪 保险礼仪大赛 授课组织提供讲师评比打分保险销售技能训练1.能够编写险种销售方案 营销实战大赛 组织提供险种评比打分保险单证填制1.能够正确填写投保单;2.掌握保险单缮制的程序。小组作业学生P P T汇报,教师打分提供单证保险承保和保险理赔1.受理保险理赔业务2.培养承保核保的业务处理能力小组作业角色扮演软件操作组织 评比打分
本课程主讲教师在教学中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按照学生学习的规律和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主要采用如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等传统教学方法;实务操作部分则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归纳演绎教学法和情境教学等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打破常规。
充分运用电子设备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等教学辅助工作进行教学,多媒体课件具有调理分明、信息量大、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等特点,学生相对容易接受,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接触较多的信息量,还能大大提高教师上课的效率;学生不仅仅在课堂上学习书本的知识,还可以通过网络了解最前沿的知识及其技术手段,通过网络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加强学习与理解。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活动。
本课程积极创设教学环境。虚拟场景、仿真教学。除了常规应用到的多媒体教室之外,实训软件操作是组织学生去金融保险相关实训室;走进企业,在企业开设课堂;有些课程和环节需要学生走入市场,在大自然环境中学习,比如市场调查、与身边的保险人对话等环节,有时为了让学生感受真实的场景,在车险出险事故现场授课。
改革学生能力考核与评价体系,突出保险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以职业能力考核为中心,采取理论笔试、技能竞赛表演、实战演练综合测评、企业教师打分、小组成绩等相结合的多样化手段对学生能力进行考核与评价,突出“过程化、能力花、成果化”三原则。
依托企业资源,实现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可以解决目前实务类课程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相关问题,并且紧紧依托行业,工学交替、寓教于乐,实现了校企双方共赢。
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建设,教学团队运用系统化的思维统筹教学改革探入研究保险公司与学校校企合作的利益结合点,建立互惠互利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完善教师互聘机制。根据保险代理人的实际岗位任务构建了集理论、方法、实践操作为一体的教学内容体系,有效促进了“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方式的推行。
4.1.1 资源丰富
校企合作的各家保险公司本身就具备很强的培训能能力,拥有强大的师资队伍和物化资源,因此加强双方合作,能够不断充实实践课程体系的资源。
4.1.2 与时俱进
金融行业发展日新月异,保险险种、业务手段和营销方式层出不穷,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与开发,可以保证课程内容的先进性、体现保险发展的前沿性。
4.1.3 生动趣味
课程实践技能开发中注意引入各种形式,例如行业体验、知识竞赛、软件比拼、礼仪竞赛、营销竞赛等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4.1.4 以生为本
在本技能课程的设计和开发中,充分尊重学生的发展意愿,带领学生初步掌握保险行业从业的一般技能,为学生后续方向选择奠定基础。而且注重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开发,提倡自主学习、自我激励,为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4.1.5 职业特色
在技能课程实施中,秉承职业特点、融入职业元素、创设职业情景,在班级布置、课程氛围、语言特色、资源单据等载体上都融入合作企业的标志或企业文化,尽早让学生感受职业,养成职业道德。
4.2.1 师资队伍实践技能不足问题
引进企业骨干作为兼职师资,实行“双教师”任教;稳定长期合作企业,寒暑假选派教师去企业实习,与企业建立稳定的基地关系,让教师到企业去实岗工作;在校内建立保险营销服务实训室,给学生创立实习实践条件。
4.2.2 课程实践资源不足问题
通过校企合作,吸收保险公司销售经典话术、销售技巧,拥有销售成功案例、核保疏漏案例、理赔纠纷案例等宝贵资源。形成实践教学资源库,包含案例库、单据库、保险名人库等,编制实训教材,建立实践教学资源库。
4.2.3 课程实岗训练不足问题
通过引入保险软件,实现课程教学与软件教学的有机结合;编制实岗训练任务书,形成完整的实岗任务书;开展实岗业务竞赛,使得课程课外活动形式多样。
4.2.4 考核方式较为单一的问题
丰富课程考核内容,按照实岗任务书、软件考核等内容,分别赋予分值,综合考核;考核队伍多元化,校企双方共同安排师资考核;业务考核参考化,学生课余参加实习基地单位实习、从事相关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参考依据;竞赛活动辅助化,通过保险之星、营销竞赛、礼仪竞赛等活动来强化实践技能成果。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
4.3.1 课证融合扎实有效
自2009年开设《保险理论与实务》课程以来,每一届学生在学完之后均参加保险从业资格考试,目前已有800余人参加过考试,一次性考证通过率在98%以上。自2014年国家取消资格证考试之后,由学校自行按照保险从业资格证考试要求,出题考试并印制证书,真正将课证融合落到实处。
4.3.2 校企合作务实紧密
自《保险理论与实务》课程开设以来,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已与都邦财产保险公司、华安财产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太平人寿保险公司等众多保险企业合作。都邦财产保险公司还与我专业合作办学,成立“都邦班”。2014年,与中国太平人寿保险公司合肥分公司举办“太平杯”保险实习竞赛,连续两届举办“国寿杯”保险知识竞赛。2015年以来,金融类专业学生每年都在中国人保电商分部、中国大地保险宿迁电销中心、中国人寿合肥理财支公司、泰康保险合肥等公司顶岗实习,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和扎实的业务技能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4.3.3 技能竞赛成绩显著
本课程重视技能竞赛的锻炼和培养。每年课程内部组织各项知识竞赛。同时选派学生参加安徽省金融技能竞赛、全国保险行业指导委员会举办的全国大学生保险技能竞赛。2016年,我校获得全国大学生保险综合技能竞赛团体、个人双一等奖。
4.3.4 学生就业前景良好
根据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自2009届第一届毕业生开始至今,很多学生在保险行业,有的已经成为业务骨干和中层领导。特别是实行“分层分流”人才培养模式之后,2011届 “都邦班”19名学生起至2014届共200名“保险班”同学目前大多在保险公司,学生就业前景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