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再灌注治疗中高危肺栓塞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2018-11-19 08:43张金喜
系统医学 2018年19期
关键词:酶原纤溶尿激酶

张金喜

乐陵市中医院内科,山东乐陵 253600

肺血栓栓塞症是指右心或静脉系统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导致的一种以呼吸功能和肺循环障碍为主要病理特征的疾病[1],致死率极高,给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2]。目前临床主要采用抗凝和溶栓治疗肺血栓栓塞症,但对于高危急性肺栓塞患者,是否可以选择介入及溶栓治疗还有很大争议[3]。该研究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中高危肺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就探讨静脉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与介入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中高危肺栓塞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60例中高危肺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临床检查确诊,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本组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其中男10例,女20例;年龄 41~69 岁,平均(58.54±7.22)岁;对照组 30 例,其中男 11 例,女 19 例;年龄 42~70 岁,平均(57.55±6.6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患者及家属均知情研究;②符合肺血栓栓塞症诊断标准者;排除标准:①抗凝、溶栓禁忌证者。②合并影响右心功能疾病者;该研究所选病例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治疗,对照组患者再静脉2 h给予100 mg静脉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国药准字:S20150001);观察组患者则进行肺动脉和下肢血管造影,局部尿激酶(国药准字:H44020646)250 000 U+500 000 U/24 h 持续外周静脉给药1 d,两组患者均根据凝血酶原标准化比率调整药量,连续治疗10 d。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astora评分和治疗前后D-二聚体差值以及D-二聚体差值与Mastora差值相关性和出血并发症发生率[4]。

1.4 统计方法

选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疗效比较采取 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 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Mastora评分对比

治疗后10 d两组患者Mastora指数均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图 1。

图1 两组患者Mastora评分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D-二聚体差值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D-二聚体差值 (3.935±2.741μg/mL),明显高于对照组(0.971±0.646)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64 9,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D-二聚体差值对比[(x±s),μg/mL]

2.3 两组患者出血并发症对比

观察组患者出血并发症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 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2630,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出血并发症对比[n(%)]

3 讨论

肺血栓栓塞症是指各种栓子堵塞肺动脉系统导致的综合征,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目前临床主要采用抗凝和溶栓治疗[5]。虽然指南推荐高危或中高危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可以采用再灌注溶栓治疗,但并没有具体标准[6],如国内指南多推荐静脉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100 mg静脉溶栓,而心内科和介入科医师却多采用介入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持续溶栓治[7],所以对这两种溶栓治疗的疗效还要进一步的研究。

该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10 d两组患者Mastora指数均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改善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D-二聚体差值 (3.935±2.741)μg/mL,明显高于对照组(0.971±0.646)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64 9,P<0.05)。说明两组治疗均有效果,但观察组患者血栓溶解程度更好,分析是因为尿激酶可以催化裂解纤溶酶原成纤溶酶,发挥溶栓,及时恢复组织血液再灌流,改善血流动力学,阻止肺血栓栓塞症进展[8],而静脉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虽然能选择性激活血凝块表面纤溶酶原,溶解血栓,但只能缓解疾病的临床症状,且局部给予尿激酶,可以更好的发挥药物效果,也能减少不良反应[9],所以观察组患者出血并发症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263 0,P<0.05),但分析还可能与静脉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局部新鲜血栓溶解作用强,溶解血栓作用效果好,增加出血风险有关[10]。王丽等[11]探讨了两种再灌注治疗中高危肺栓塞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发现尿激酶组治疗前后 D-二聚体比较差值为 (2.824±3.852)μg/mL,PTPA组治疗前后 D-二聚体差值为 (0.860±0.757)μg/mL,两者比较,提示两组治疗前后D-二聚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与该研究结果一致[11]。

综上所述,两种再灌注治疗方法在短期内均有效果,但介入联合小剂量尿激酶的治疗效果更好,出血风险更少,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酶原纤溶尿激酶
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和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与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纤维蛋白原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术后出血患者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的应用价值
人微小纤溶酶原cDNA在毕赤酵母中的高效表达及活性检测
脑血栓患者尿激酶溶栓疗法治疗的效果分析
机械溶栓结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替罗非班与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PCI合并慢血流急性STEMI的临床疗效
尤瑞克林与组织型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评价
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尿激酶溶液冲洗应用于四肢软组织缺损的研究
骨折患者术前凝血及纤溶功能对术后血栓栓塞症的风险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