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和平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陇南 746000)
武都区是国家级贫困县,也是全省贫困村最多、贫困面最大的县(区)。全区贫困村287个,贫困人口11.81万人,贫困村占全区建制村的44.15%,占陇南市贫困村的21%。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自然灾害频发,扶贫开发成本高、难度大。甘肃省委、省政府把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全省上下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确立了以带动脱贫攻坚作用大的牛、羊、菜、果、薯、药等六大特色农业产业为重点[1],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突出优势产区,狠抓提质增效,适当扩大规模,创新体制机制,通过3年的努力,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整体解决区域性贫困问题。武都区综合考虑自身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市场需求等因素,把花椒作为脱贫产业之一,文章通过对花椒种植布局研究,确定花椒产业布局和对策,为花椒扶贫产业发展提供依据。
武都区地处岷山山系与秦岭山地的结合部,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处于东经104°34′~105°38′,北纬32°48′~33°34′之间,总土地面积46.83万hm2。白龙江自西而东纵贯全区,属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 全区总人口55万人,下辖36个乡镇, 684个行政村,海拔高度在660~3 600m之间,平均气温14.5℃,≥10℃积温4 569℃,无霜期在250d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1 912h,年平均降雨量500mm。境内光热水资源充沛,生物地带性分布明显,物种多种多样,具备发展花椒、油橄榄和茶叶等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武都区花椒栽培历史悠久,果品品质优越,截至目前建成北峪河、福津河、白龙江、洛塘河、甘泉河、西汉水六大流域花椒林带, 108个千亩花椒示范基地,是全国最大的花椒种植区,花椒已成为精准脱贫的“黄金产业”。2017年,全区花椒种植面积达到6.7万hm2,花椒产量2.2万t,产值33亿元,是全国花椒产区农民收入占比最高的县(区),花椒产业扶贫初见成效[2]。
武都区花椒产业区划单元是由武都区行政区划图、土壤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叠置求交和检索得到的,每个布局单元上具有行政区划信息、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理化性状指标,为花椒适宜性区划评价提供了基础数据,全区共获取了5 590个区划单元。
表1 武都区花椒产业区划指标体系
表2 目标层判断矩阵及指标权重
表3 准则层(1)判别矩阵(土壤养分)
表4 准则层(2)判别矩阵(气候条件)
表5 准则层(3)判别矩阵(剖面性状)
表6 准则层(4)判别矩阵(立地条件)
确定有效土层厚度、质地、年降雨量、≥10℃积温、海拔高度、坡向、有效磷和有机质等8个对花椒产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指标作为建立层次模型的指标,然后根据所选指标的特点,分别归入到立地条件、剖面性状、气候条件和养分条件4个准则层中,组成武都区花椒产业区划层次分析模型结构,如表1所示。
每个区划单元的综合指数是由层次模型各指标的隶属度和组合权重通过公式计算得出[5]; 各区划单元可以通过综合指数数值的高低,区分发展花椒产业的适宜性,数值越高的单元区域,越有利于进行花椒栽培和产业发展。各指标的隶属度和组合权重是由专家组利用模糊评价法和特尔斐法进行打分,把所有专家打分平均值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隶属函数[6-7],质地等概念性指标隶属度由专家直接评分给出。隶属函数确定后,再计算各层次模型和各因素的权重,计算公式如下:
综合指数=∑Fi×Ci(i=1, 2, 3,...,n)
(1)
式(1)中,Fi代表第i个指标隶属度;Ci代表第i个指标的组合权重,即为该参评指标对花椒产业发展制约大小的贡献率。
表7 各指标的组合权重计算结果
图1 武都区花椒适宜性区划划分界面图
综合指数是由县域耕地资源管理系统计算得出[8-9],系统根据默认得分起始值,把区内花椒区划为高度适宜、适宜、勉强适宜和不适宜4个分级。为了确保等级划分与实际相符,在当地专家的指导下对4个等级划分起始值进行了调整,得到最终划分结果。划分界面见图1。
由图1可以看出,综合指数得分≥0.616 6的为高度适宜区,共有3 767个评价单元,面积10.54万hm2,占总耕地面积的66.77%。得分在0.615 5~0.616 6之间为适宜区,共369个评价单元,面积1.12万hm2,占总耕地面积的7.12%; 得分在0.553 3~0.615 5之间为勉强适宜区,共1 224个评价单元,面积3.40万hm2,占总耕地面积的21.52%; 综合指数得分≤0.553 3的为不适宜区,共230个评价单元,面积0.72万hm2,占总耕地面积的4.59%。至此,全区15.78万hm2耕地通过5 590个单元把花椒产业适宜性区分为高度适宜、适宜、勉强适宜和不适宜4个级别,并根据此区划结果利用GIS软件制作了武都区花椒产业扶贫适宜性区划分布图。
由区划适宜性结果可知,武都区境内0.72万hm2耕地因自然条件、耕地理化性状等障碍因素限制不适宜种植花椒,主要分布在洛塘镇、桔柑乡、琵琶镇、枫相乡、鱼龙镇、三仓乡、磨坝藏族乡、龙坝乡、黄坪乡等13个乡镇,以上乡镇不能选择花椒产业作为扶贫产业。勉强适宜种植花椒的区域分布在五库乡、裕河乡、佛崖乡、甘泉镇、黄坪乡、两水镇、龙坝乡、龙凤乡、马营乡、月照乡等乡镇,面积为3.40万hm2,该区域内虽然勉强适宜种植花椒,但其土水光热等条件不充足,发展花椒产业风险高,建议谨慎决策。隆兴乡、坪垭藏族乡、甘泉镇、马营乡、外纳乡、五库乡、裕河乡等乡镇基本满足种植花椒的条件,适宜大面积推广花椒产业发展。城关镇、东江镇、安化镇、柏林乡、甘泉镇、城郊乡、外纳乡、郭河乡、汉林乡、汉王镇、角弓镇、龙凤乡、马街镇、玉皇乡等25个乡镇的10.54万hm2的耕地高度适宜花椒种植,该区具备花椒产业发展得天独厚的土壤、水肥、立地等条件,是栽植花椒和产业发展的主要区域,也是花椒产业扶贫的主战场。(注:文中统计面积数据来源区划单元图层面积)
自武都区把花椒产业确定为扶贫产业以来,种植区贫困人口由2013年11.27万人减少到6.2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9.47%下降到13.6%, 5.06万贫困人口实现了稳定脱贫,可见花椒产业已然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战略性主导产业。但在产业发展中也表现出规划不合理、技术不规范、管理不科学、销售不通畅等问题。因此,根据全区花椒适宜性区划结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对区内花椒产业发展影响程度从小到大依次为:有效磷、≥10℃积温、质地、有机质、年降雨量、坡向、有效土层厚度和海拔高度。结合各指标的隶属函数,花椒产业建议在海拔高度1 150~1 850m的阳坡或半阳坡地带,土壤有机质≥14.0g/kg,土壤有效磷≥20.0mg/kg,土壤质地以夹砂中壤、砂身中壤和砂身轻壤等为主的沙壤偏碱性土,有效土层厚度≥130cm,年降雨量≥300mm,≥10℃积温超过4 000℃的贫困村组。
(2)严格按照区划结果,择优选择适宜区规划花椒产业。要以高度适宜区和适宜区为花椒产业扶贫的重点区域,精确规划建园,精准对接贫困户。达到规划一处、建成一处、致富一户的目的。对勉强适宜区和不适宜区的扶贫户,不进行花椒产业区划,可鼓励发展果菜、油橄榄、中药材和养殖等其他适宜产业。确保每个建档立卡户产业扶贫施策正确,不走弯路,收益迅速。
(3)对部分乡镇区划结果有适宜区也有勉强适宜区或不适宜区的情况,要通过查阅对应区划单元各指标隶属度和权重值,深刻分析造成勉强适宜或不适宜的原因,并结合实地调研的方式,进行其他产业规划。
(4)推广使用新型技术,不断提高花椒产量与品质。虽然高度适宜区和适宜区具备花椒栽培的自然、土壤等条件,但在其产业发展过程中,还是要推广使用合理密植、品种改良、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和标准化管理等技术[10],为花椒增产和生产绿色有机产品打好基础。
(5)加强科技支撑,积极发展壮大农村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突破传统营销模式,实现传统营销与网络营销有机融合,通过电商平台打通产品生产基地与市场的大通道,拓宽销售渠道,全方位帮助建档立卡户脱贫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