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婧
越来越多的时尚品牌开始与科技类公司建立合作,以换取对方的专业技能,弥补自身的“盲区”。
就穿衣打扮而言,科技圈并不时髦。乔布斯十年如一日,穿的都是牛仔裤和运动鞋,扎克伯格也是如此,每天穿“同一件”灰T恤。但时尚圈却越发离不开科技了。越来越多的时尚品牌开始与科技类公司建立合作,以换取对方的专业技能,弥补自身的“盲区”。科技类公司向时装公司传授制作小型芯片与电池的技术,而时装公司则向对方传授设计不同型号时装以及确保高科技时装耐洗的诀窍。
如今时尚与科技亲密无间,造就了更为时尚的可穿戴产品。然而,普通服装实现科技化依然任重而道远。麻省理工学院用科技进军时尚界,会不会让时尚呈现出不一样的味道呢?这所学校素来以顶尖的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而著名,与斯坦福大学以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一同被称为工程科技界的学术领袖,单从麻省理工出来的诺贝尔奖得主就有65位。
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工程师和设计师团队,最近向世人展示了他们名为Kino的新项目,名称源于英语词汇中的“Kinetic”(动力学),主要研究内容是依靠机器人的运动,保持服装设计、功能的不断变化。如此特别的设计,没准能踏上巴黎时装周。
虽然现在看来,大部分的可穿戴设备还依然只是停留在初级阶段,有些甚至已经被我们扔到了抽屉里吃灰。可穿戴设备通常会被固定在手腕或是衣物纤维里,但它们不会总是那么固定。而游走于人类身体上的机器人,可能才是可穿戴技术的未来!
科学家预言,在未来的30年时间里,先进的数码产品会更多地融入日常用品中,比如衣服、建筑材料等等,成为我们生活甚至身体延伸的一部分。通过可穿戴设备、能与大脑相连接的假肢等生物科技手段,可以将人类的潜能推向极限。
智能穿戴设备正在做得更加轻薄娇小,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有一天智能穿戴设备不需要佩戴,而是像机器人一样紧贴你的衣服?它将像宠物一样在你需要的时候出现,为你提供各种数据的测量,而当你不需要时就自动消失?
在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科研人员的设计下,Rovables带磁性的防滑车轮可以在衣服的上下左右爬来爬去,绝对不掉落,而且能自动避开衣扣袖口等饰品。
当Rovables被织物覆盖时,可以与衣物底纹相辅相成,通过改变形态改变衣服的花纹图案,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一些特殊的面料还可以作为画布,譬如天鹅绒就是一种可塑性极强的面料。Rovables的路径构成艺术性的蚀刻图案,它留下的痕迹是明显且暂时的,而新的图案可以不断地被自主生成。
一旦当Rovables搭配金属外壳,更能巧妙地将它的性能发挥到极致。当它披上金属伪装后,就变成了千变万化的首饰。上班工作的时候,它是简约拼接而成的胸针;外出休闲的时候,它可以散落在胸前变作项链。
科学家们制造Rovables时竭力模仿一个有机生命体的运动轨迹。Rovables可以自我维持——没电时,自己跑到充电器里待着,或据环境判断使用哪些感应器等。一旦该做的事情完成了,机器人就会自己跑一边藏起来,就像你身体里的一只寄生虫……
研究人员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多个微型机器人可以在佩戴者的手臂上组装,变成可在地铁中观看视频的显示器。在伦敦这样下雨和转晴无缝衔接的地方,这些会动的小甲壳虫们自动帮你戴上或是摘掉帽子。
这个项目旨在对未来进行探索——我们所佩戴的饰品不再只是静态的,它们是可以移动的、具有生命力的物体。在加入感应模块后,机器人能够直接与主人展开互动,或是对外部环境作出反应,从而提供更佳的生活舒适度。
随着研发的深入,麻省理工学院团队还希望机器人能够拥有自己的思想,从而去了解用户的穿衣习惯和穿衣风格,使得机器人可以自主地为用户提供更贴合的服务。
虽然目前Rovables微型机器人还只是一个实验室项目,不过未来,机器人只要在信号的支持下就能够在我们的身上无处不在。
Rovables机器人的大小和一个戒指盒差不多,但却装备了微型控制器、无线通信设备和续航长达45分钟的电池。
这个项目的技术原理比较简单:“服装面料被分置于上下两个面上的两个轮子压紧,相互之间用磁铁吸引。处于上表面的一个轮子内置马达,从而使得机器人能够移动。”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这样解释说。
Rovables通过磁性滚轮吸附在衣物表面,连接滚轮的微型发动机为其提供动力,使其能够在不同的面料上行走自如,从而夹在任何衣服上,实现各种攀爬动作。
它还搭载了天线与微型控制器,可以接收无线信号。依靠对滚轮的编码与内置的惯性测量单元,机器人具备精准的低功耗定位功能,可以被用于专业运动当中。
而对麻省理工学院的设计团队,更多的挑战除了来自技术本身,还在于时尚概念能否得以传达、对消费者美学需求的把握以及在性别化区分上的努力。
某硅谷市场分析公司的消费科技分析师卡罗琳娜·米拉内西认为,现在的可穿戴科技产品在时尚化方面还差强人意,接受者仍然仅限于一小撮对科技敏感的男性。
与此同时,工程技术人员希望科技运用得多多益善,但作为设计师需要考虑的则是“消费者需求至上”的原则。换言之,这些产品使用时的实际情况,很值得商榷。
此外,可穿戴设备迄今为止,在性别差异化方面做得仍不理想。不分析性别差异,也不因性别而改动数据,但穿戴后的效果就大相径庭了。这点在时装上的表现尤为明显,因此急需把消费者依不同需求、特征区分成若干个不同的群体。
对服装开始动脑筋的技术团队日益增多。荷兰设计师丹·罗斯加德带着团队花了10个月的时间,设计出了适合情侣亲密间时使用的智能服装,它能根据接收到的电子信号变得透明。衣服会连接到可以检测心率的传感器,当人的情绪发生变化时,衣服的颜色也会随之而改变。
不过,在服装上试验的高科技,目前尚无法实现大规模市场化应用。
这样的局面,随着科技巨头的加入,正在得到改变。
两年前,谷歌展示了一款触摸感应式面料,去年9月25日,谷歌公司在Google I/O开发者大会上发布了为自行车骑行者设计的“联网”牛仔夹克,这款智能布料将以李维斯牛仔夹克的形式正式上市,售价350美元。
谷歌和李维斯共同开发的这款智能牛仔夹克,配备了一枚小巧的智能扣环,是轻松实现所有链接的核心。该夹克实际上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夹克本身、夹克袖口的触控区、可充电的智能标签以及相应的手机应用。
骑车的时候想翻手机发短信怎么办?有重要的电话打来怎么办?又或者腾不出手的位置怎么办?这款衣服就很好解决了这个问题。夹克的左袖子上有一个扣子状的物件,是蓝牙传感器,它可以变为触控板,通过滑动和点击就能控制口袋中的手机。
谷歌开发的为什么是一件夹克,而不是一条牛仔裤呢?李维斯创始人保罗·蒂林格解释道:“根据我们的调查,有超过70%的客户都至少有一件夹克上衣,且它的使用频率还非常高。但人们通常会有不止一条牛仔裤,但每条的使用率都非常有限。”
显然,相对市场中的其他智能服装来说,谷歌与李维斯可谓是强强联合。高科技公司与时尚品牌的珠联璧合,多少弥补了技术与时尚之间的鸿沟。服装公司实现了品牌的脱胎换骨,又增加了新的消费群体,这对双方来说是双赢之举。
另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是——谷歌与李维斯联合设计的智能夹克刚刚上市约三周,这家牛仔制造商就已经在做产品迭代工作,开始与谷歌合作开发智能夹克2.0。这或许意味着,智能服装的革命已经运行在加速轨道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