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盼新乡贤

2018-11-19 08:12张丰媒体人
支点 2018年6期
关键词:乡贤藏书沈从文

张丰(媒体人)

人们怀念故乡,大多怀念的是故乡的饮食与山水,文化的乡愁则相对缺乏。

前段时间在安徽、湖北、江西一带旅行,在车上看风景,山绿水清,无限温柔。中国农村正在悄然发生着某种变化:房屋变得越来越好看,甚至已开始认识到环境的价值。

相比北方,南方给人的印象更好,主要是因为河流多。在湘西长大的沈从文,很早就注意到河流的美丽与哀愁,他可以望着江面数轮船,一看就是大半天。他15岁离家当兵(地方武装),主要活动还是在湘西一带,沿着那些河流流浪。

如今,在湖北和湖南,大量的高速公路已经通车,正在重构城乡生态。沈从文生活的年代,河流和船是最重要的,有码头的地方就有生气,有故事。现在,人口的中转,则集中在新修的高铁站和汽车站。想回到过去是不可能了,而且没有必要。迈向现代化的时间,正像那些河流一样不可逆转。

除了河流,南方小城还有很多让人感动的地方——不少地方都有藏书楼。尽管现在可能已没有藏书了,只是作为一个景点,但隐约间,仍然能够感受到当初藏书楼对小镇青年的影响。南方的水乡古镇,多少还残存一些这样的文化气息。在乌镇,你会发现茅盾的故居;在绍兴,可以“看到”鲁迅。上世纪初的青年才俊,正在成为新的“传统”。

在江南,文化人还有很多。鲁迅嘲笑被科举害了的孔乙己,但那只是小说。很多科举失败的人,过得并没有那么惨,他们可以开私塾教学生,或者成为新兴商人的座上宾。那些未能做官的读书人,很多留在了故乡,成为让人尊敬的乡绅。他们除了有文化有知识,还有道德威望,可以调解邻里纠纷,成为法律之外的一种积极力量。

相比之下,长江以北的文化精英要少一些。我成长的那个小村子,全村600多人,但是总的藏书还不到50册。我很多次幻想:如果小时候村里有很多书,有几个读书人,自己会不会更有文化一些?

从1990年代开始,中国再次出现离乡背井的热潮,这一次的现代化之路更为激烈,也更深刻。不过,很多人外出务工,挣了钱还是会回到故乡,他们让中国乡村的房屋慢慢升级换代。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整体上,农村的文化还是缺失的。人们怀念故乡,大多怀念的是故乡的饮食与山水,文化的乡愁则相对缺乏。

过去一二十年,很多地方的农村有这样的境况,年轻人往外走,而留下的多是老人和孩子。而现在,很多人开始谈论乡村振兴,这是个可喜的变化。或许中国的城镇化已经到了这样的时刻:城市慢慢趋于饱和或者稳定,而乡村已开始从纯粹的“出走”转为吸纳。在这个阶段,文化的力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乡村振兴中,新的“乡贤”或能发挥重要作用。对很多中小城市来说,本地文化人的作用不可低估。政府可以在这方面提供一些支持,鼓励文化人多回乡,或者以某种形式在乡下“存在”。比如,我看到一些乡村开始有了书院,虽然还只是喝茶聊天的地方,但是比以前多了一些藏书。如果书院里经常能遇到一些本地文化名人,这种爱书读书的氛围就会感染到农村青年。而这些,能给乡村振兴提供文化支撑。

猜你喜欢
乡贤藏书沈从文
“蜀”润乡贤,“陶”享美好
让新乡贤助力乡村组织振兴
宋泽平:当代乡贤赋能乡村振兴
丁玲 沈从文 从挚友到绝交
南安乡贤再发力
千载藏书风 化绩于当下——《嘉兴藏书史》评鉴
微博评书:沈从文家书
沈从文小说开头艺术初探
别宥斋藏书题记拾遗
越鳗堂藏书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