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霞
北上长白,途经通化,入城时已是下午时分。之所以要在通化停留,全因为一个人。
杨靖宇,东北抗联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这个让日本侵略者都折服的钢铁汉子,就牺牲在通化,他的墓几经辗转,也最终建在了此地——通化杨靖宇烈士陵园。
杨靖宇烈士陵园位于靖宇路浑江东岸树木葱郁的山岗上。从山底经过一段幽静的林荫路,就到了陵园门口。车在阔大的停车场停稳,沿宽敞的台阶拾级而上,就看到灰白色的宏伟门垛,拱形门梁上“靖宇陵园”四个大字异常醒目。
怀着肃穆的心情缓步入内。陵园正中,是一座杨靖宇将军的戎装铜像,雄伟威武,昂首蓝天。走进后面的灵堂,正中悬挂着朱德同志“人民英雄杨靖宇同志永垂不朽”的题词,中央大厅摆放着杨靖宇同志的半身塑像。出了灵堂来到后面,那高高的圆形陵墓就是烈士安息的地方,烈士的遗首与遗骨合葬于白丁香木民族式棺柩中。两侧陈列室展出了杨靖宇将军青少年时期和革命生涯中的遗物,还有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艰苦岁月里的一些用品及战利品。
慢慢走,细细看,思绪激荡。杨将军是伟大的抗日先烈,除景慕之外,我还有着几分亲近感。
杨将军抗战前,被派到辽宁抚顺秘密开展工作,以做矿工为掩护,带领矿工们同日本矿主作斗争。他两次入狱,受尽严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而我的父亲,也曾受命在抚顺伪警察署当署长,就为搭救被俘的抗联战士。那些被俘者,多半被送到煤矿,为日本人挖煤。听母亲说,为了解救这些人,我家几乎倾家荡产。印象最深的是,母亲常常念叨她那枚结婚时父亲送的镀金银戒指,那是她唯一的一件首饰。而为了救一个姓张的抗联战士,父亲把这枚戒指也拿去变卖了。
杨靖宇与我父亲,一位是英名赫赫的英雄,一个是默默无闻的百姓。在那国破家亡的日子里,他们都在用自己全部的力量,乃至生命,和侵略者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战斗。
我曾把父亲的这一段经历,讲给一位老师听。他问我:“姓张?是不是张贯一?”我对这个陌生的名字一无所知。他说:“杨靖宇担任抚顺特支书记时,用的名字叫张贯一。”
于是,这个原先离我很遥远,只是很崇敬的名字,一下子就亲近了起来。
父亲救的张姓战士很难说就是杨靖宇。但是,他们肯定都在那个时期,在我童年家园的土地上,一起进行着伟大的抗敌斗争。其实,何止杨将军和我的父亲叔伯,哪一个有血性有骨气的中国人,没有在那场战争中洒过血、流过泪,甚至不惜奉献出生命?
如今,我站在杨将军的墓碑前,想象着他率第一路军一部1400多人,在长白山密林深处的皑皑冰雪中与日寇打到弹尽粮绝的惨烈。即便是那样,他仍恪守铁的纪律,不动群众的一针一线,最终战斗到孤身一人,身中数弹英勇牺牲。
他的英勇和顽强,震惊了世界上最残酷的敌人。残忍的日军军官颇感惶惑:杨靖宇自陷入重重包围以来,被切断了食物来源,他究竟是怎么生存的?他们命令医生开腹检查,看杨靖宇的胃肠里究竟有什么。解剖发现,将军的胃肠里竟然一粒粮食也没有,见到的只是未能消化的草根、树皮和棉絮。这一结果震惊了在场的所有人,日本侵略者按照日本人的习俗为将军主祭安葬。
正义、坚贞与顽强,造就了杨靖宇的英名。也正是这样的气魄,支撑着这个古老的民族与国度,度过了那十四年漫长的艰难血战,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此时,今日。我在安静温馨的书房中翻阅着在将军纪念馆拍下的资料照片,耳边一阵阵枪炮轰鸣,脑海中一幕幕厮杀惨烈。我想,有杨将军、有父亲给我们留下的那种无私无畏的精神底蕴,我和我的同辈,以及我们的后人,一定能战胜所有未知的险恶,让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高傲地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