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监督的服务性初探

2018-11-19 03:48陶恩晋
新闻前哨 2018年11期
关键词:服务性服务大局舆论监督

◎陶恩晋

在新闻实践中,有的从业人员对舆论监督的认识存在片面性,认为舆论监督就是曝光、就是批评。殊不知,曝光也罢,批评也好,都只是手段,而非目的。当今时代,舆论监督尤其是主流媒体舆论监督的目的是服务,服务的对象是服务大局、服务民生。舆论监督只有服务大局与民生,并实现二者的高度统一,才能体现其真正价值,才能起到“凝心聚力”之效。

服务性,新形势下舆论监督的应有之义

进入基于互联网的自媒体时代,新闻报道“服务性”的内涵也发生着变化。

在传统观念当中,新闻报道的“服务性”主要是指为受众提供各种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基础信息,比如水电气、交通、天气等方面的简单信息。如今的信息时代,这类简单信息的提供者已经太多,一个市民只需下载一个APP、订阅一个微信公众号就能全部掌握,而且相较于报纸、电视等要迅捷得多。这种情况下,受众对更高层面的服务性信息产生了更大需求。比如,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难题,需要获取更深层的信息,甚至希望直接从媒体那里得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者希望媒体帮助推动问题的解决。这其中的一部分报道内容,正是舆论监督的关注领域。

以养老领域为例。当下我国不少城市进入老年社会,有的中青年夫妻一家要面对两代、几位老人的养老难题。这些中青年夫妻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同时想知道:是为老人雇请保姆在家养老好,还是将老人送到养老院好;自己所在城市的养老院床位为何那么少,自己的长辈在养老院是否能过上有尊严的生活,等等。显然,这些信息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服务类信息,却又事关实实在在的民生,需要媒体人主动作为,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呈现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甚至适度曝光养老领域存在的问题,推进养老事业健康发展,为更多的老年人提供晚年生活的基本保障,为中青年人减压。

再以“群租房”为例。“群租房”有规范与不规范之分,不规范的“群租房”侵害邻里权益,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甚至带来治安问题。现实生活中,不少居民对“群租房”头疼不已,却又往往投诉无门,或者发现相关职能部门处置不力。媒体对这类问题给予舆论监督,还一方百姓以安宁,也属“服务性”无疑。

总之,新的传播生态之下,主流媒体应该与时俱进,从自身早已没有速度优势的简单服务信息中主动抽身,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更深层次的服务信息生产,更好地满足受众需求。

服务性的核心是服务大局、服务民生

长期以来,媒体舆论监督的误区在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个别媒体从业人员首先在认识上存在误区,觉得自己是无冕之王,可以对任何人进行无底线曝光。更有甚者,在具体工作当中,罔顾党性原则、法律法规,将媒体舆论监督当作谋取私利的工具,通过威胁恐吓等获取利益。如此想法与行径必然带来严重后果,败坏了舆论生态、损害了媒体形象,个别从业人员甚至将自己也送进了高墙之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舆论监督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牢记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主动服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舆论监督增强服务性,首先也要强调服务大局。

浙江卫视名栏目《今日聚焦》是一个舆论监督栏目,其紧紧围绕浙江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坚持问题导向,主动当好“眼睛”、保持“辣味”,已成为浙江省委“天天督查抓落实”的重要抓手。在具体运作过程中,该栏目创新性地构建起了监督、整改、反馈“三位一体”的媒体监督环状系统,栏目记者独立调查,涉事单位研究整改,省直部门协助推进,督查机构全程跟踪,整改效果及时反馈。栏目开播以来,先后曝光各类突出问题已达500多起,其中绝大部分完成了整改。浙江省委督查工作报告认为:“《今日聚焦》已成为新闻舆论监督和推动决策落实的重要新闻品牌。”

无独有偶,今年,山东省委对当地媒体提出了舆论监督服务中心、服务大局的明确要求。7月23日,山东省委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二次会议要求,省级新闻单位要进一步加大舆论监督力度,对贯彻落实党中央部署、省委要求不积极、不到位,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不闻不问、不担当不作为甚至违法乱纪的,坚决予以曝光。

舆论监督增强服务性,同时还要强调服务民生,强调服务大局与服务民生的有机统一。媒体是为人民服务的,媒体舆论监督的出发点就是要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媒体人只有站在这样的高度,才能厘清服务大局与服务民生的关系,在具体报道中自觉将二者有机结合,形成上下认同的正能量。

选题把握,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应该清醒地看到,舆论监督是一柄双刃剑。首先,它必然具有曝光负面信息的属性,曝光的选题、分寸把握得不好,就会给社会造成负面影响,甚至造成难以估量的严重后果。其次,对社会问题审慎把关,适度曝光,又能促进问题的解决,是好事。由此看来,舆论监督要想体现服务性,尺度把握是关键;而在尺度把握的整个过程中,对选题的审慎把握是第一关。

2017年的江苏省好新闻一等奖中,有一个舆论监督报道《2700米道路建了十年未移交》。说的是南京一个小区围墙外,一条道路才2700米长,开工十年了,仍未完成移交,没有路名、路灯等,导致小区居民停车无序,交管部门无从介入管理,严重影响居民出行。个中原因,一是开发商为了后期继续开发时,运输施工物质方便,一直拖着;二是管理涉及多头,严管不力。南京日报社对此选题进行研判后,认为这个问题直接影响一方百姓生活,而非全局性问题,在柔性敦促无效的情况下,决定与南京市政务热线联手,采取公开报道的方法,促成了问题早日解决。

有时候,在公开报道不合适的情况下,内参也是服务性舆论监督的重要手段。

还以南京日报为例。进入2018年,南京的网约车大行其道,其为百姓带来了极大便利,也带来了一些发展中的问题。大量网约车司机在手续不全的情况下擅自上路参与经营,与合法网约车、传统出租车形成不正当竞争,破坏了市场公平原则;在网约车平台高额奖励政策的刺激下,大量外地司机也跑到南京开起了非法网约车,最高时非法网约车总量达到30万辆以上。南京日报研判后认为,将非法网约车的真实情况公开呈现,可能对社会稳定造成负面影响,同时对政府解决问题带来更大压力,于是决定用内参方式。很快,内参直接送达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案头,市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迅速作出批示。接着,南京市交通局接到批示,迅速着手解决。不久,一系列新政出台,非法网约车得到遏制,百姓打车便利依旧,合法车辆的权益得到维护。

综上,做好服务性舆论监督报道,在选题的把关方面,必须时时胸中装有大局,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达到“帮忙不添乱”的效果。

技术性要求:善意、韧性、充分互动

在服务性舆论监督的具体操作层面,存在诸多技术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包括媒体人的高度善意与韧性等心态把握;包括架起交流的桥梁,让矛盾的双方实现充分互动等。

南京日报做过一个“聚焦白水桥之堵”的连续报道。地处南京城郊接合部的白水桥地区,曾被市民们公认为“全城第一堵”。有的居民早晨6点多开车或坐公交车从家里出发,到达单位已是9点多……一时间,相关投诉激增。多家媒体派记者采访发现,短时间之内,这个问题是一个“死结”。因为,造成“第一堵”的原因,一是白水桥正在修路,还得半年才能完工;二是附近路网基础薄弱,有关部门组织疏导方案的空间十分有限。于是,不少媒体知难而退,未做报道。而南京日报经过精心策划,推出了追踪报道,连续报道十多天。

该媒体这组报道充分体现了善意与韧性,每一篇报道、甚至每一个关键性措词,都看得出记者、编辑的高度理性与大局观,一切围绕缓解矛盾、舒缓百姓焦虑心态这一出发点。具体操作层面,则充分利用了互动性这一工具。首先是一线记者深入附近居民当中,请一位位居民讲述自己遭遇的路堵故事及由此带来的后果。一个个故事平实、真实,叙述高度理性,让人看后深表同情与理解。其次是记者采访相关的部门与单位,包括建委、交通局、交管局、当地街道、施工单位等等,与相关负责人、一线工作人员真诚交流,平心静气地讨论缓解路堵的办法:还有没有疏导的办法、在保障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工期有没有可能提前等。

上述报道一篇篇见报,百姓的怒气一点点消散,一个个缓解路堵的办法被提出并迅速得到实施。南京日报也因此得到百姓更多关注与认同,得到市相关领导的高度肯定。

剖析这组报道可以看出,媒体在一些看似“无解”的问题上,仍然可以有所作用。问题的关键是,媒体人要有主动为党和政府分忧的心态、为百姓办实事的善意,当然同时还要有创意能力、吃苦精神。

分析一些社会矛盾可以发现,信息不对称是矛盾产生和激化的关键。还以上述案例为例,百姓看到了“路堵”,感受到了“路堵”给自己和身边人带来的极大不便,却未必清楚路堵的真正原因、路堵发生前后政府职能部门已经采访的措施、路堵何时能够结束等信息,这导致百姓怒气加大。这时候,媒体人主动作为,将双方相关信息充分呈现,其作用几乎是不可替代的。

猜你喜欢
服务性服务大局舆论监督
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忠实履职
高职体育教学中贯彻服务性管理的探究
探索舆论监督报道的“破”“立”之道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促成更多“解决”
服务大局新作为 强边护稳新成效
电视法治栏目服务性问题的探讨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全面推进人大工作
从《连线119》探讨服务性电视新闻节目的要素
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