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网络音乐综艺,电视平台如何求新求变
——以江苏卫视构建“音乐节目矩阵”为例

2018-11-19 03:48◎徐
新闻前哨 2018年11期
关键词:音乐节目金曲综艺

◎徐 燕

音乐题材是主流视听平台深耕细作的重要领域,音乐综艺凭借老少咸宜、雅俗共赏的特质,观众最欣赏、平台最热衷、广告商最关注的节目类型。在音乐综艺题材和资源高度集中的当下,电视平台固然保有着很多观众耳熟能详的大IP,比如《歌手》、《中国好声音》、《蒙面唱将猜猜猜》,但在台网联动的大趋势下,平台如何能将观众挽留下来成为大家关心的问题。为此,江苏卫视近年来推出了《蒙面唱将猜猜猜》《金曲捞》《不凡的改变》《无限歌谣季》等一系列形式各异的音乐综艺节目,与被观众赞为白金品质的江苏卫视跨年演唱会交相辉映,音乐矩阵涵盖了主打原创、打捞金曲、颠覆改编、悬疑猜评等众多方面,全年打出一套“组合拳”。在复杂的台网竞争格局及日益白热化的音乐题材创新的背景下,既凸显了类型差异,形成广度覆盖,又强化了音乐元素,回归音乐初心。可以说,江苏卫视以独一份的整体打法,巩固了平台在音乐题材创新道路上的领先地位。

一、小众音乐节目“独树一帜”,王牌“综N代”创新不易

音乐综艺的形式不断翻新,从最初的素人选秀、歌手竞技,到如今的“星素结合”、互动参与、厂牌之争、深挖小众音乐体裁,音乐综艺逐步实现了玩法的多元化,也印证了其依旧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极高的观众粘度。

刚落下帷幕的网综《中国新说唱》,以“剧集式”的悬疑化叙事,“燃、酷、潮”的包装,青年人语态的自信表达,成为“说唱”文化的良好推动者。《中国新说唱》的成功无疑印证了网络音乐综艺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的强互动性与受众自主性,追求细分便可实现优质内容的对口传播,而强黏度和高忠实度用户对其自行二次创造和二级传播,可提取小众内容中适合大众口味的点,以迎合更广阔的受众市场。

而《中国好声音》则进行了更多创新的尝试,如,加入了“魔镜”元素,在赛制上也进行了改变,让导师也掌握了更多主动权,让战队编排更加科学。明星导师更多地承担起推进节目流程和制造 “包袱”带动现场气氛的设置。“全男导师”更是今年的一大看点,新导师李健别具一格的“成语大会”和冷幽默成为了全网传播的“梗”。

然而,这只是其中两个较为成功的案例。更多的情况是,因为新晋音乐综艺节目的“遍地开花”,市场已趋向饱和难以突围,观众不仅审美疲劳,口味也日渐挑剔。若非重量级“综N代”音乐IP的加持,传统的“音乐选秀”和“明星竞技”也出现了收视疲劳,不少节目试图在叙事技巧上发力,甚至走入故意制造矛盾以占领头条的误区,这无疑是一种本末倒置,“音乐”二字反被遗忘。如何实现创意的突围,回归音乐的本质,再交诚意音综答卷,无疑成为每个平台在当下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二、江苏卫视音乐矩阵全面布局市场,多方发力找准音乐爆款之路

近年来,江苏卫视推出了一系列优质的音乐节目,通过形式的不断创新,进一步占有了不同的细分市场。从主打原创、打捞金曲、颠覆改编、悬疑猜评等四个方面,在市场中找到升级开拓的出口,专注音乐本身,回归音乐初心,展现了卫视的综艺强大竞争优势。

1.改编原创齐上阵,争做优质音乐内容生产者

“能否呈现优质音乐、彰显正能量,实现创作思想上的创新,才是影响音乐类综艺节目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1]在“内容为王”的年代,优质的音乐节目自然是保证音乐节目长久生命力的核心关键。江苏卫视新推出的 《不凡的改变》与《无限歌谣季》,一改编一原创,皆体现了接地气的诚意创作姿态。

《无限歌谣季》中,五位音乐零基础的“歌谣研修生”和五位专业的“无限唱作人”两两搭配,历经三个月,三轮不同的主题创作,交出了十六首饱含生活故事和温度的原创歌曲。14期节目无论是前期的主题公布、搭档配合、灵感寻找、词曲创作、合作练习,还是最终演唱会上表演呈现,都紧紧围绕音乐创作展开。“今生第一次”“情书”“青春无限”三大主题的创作灵感找寻深入了群众生活,引发观众情感共鸣。《人民日报》评价《无限歌谣季》这档节目“还原并呈现了艺术创作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的路径,真正做到了‘把生活写成歌’。”[2]

不同于《无限歌谣季》的“拓荒式”创新,《不凡的改变》深耕传统题材,以“让经典,再惊艳”为口号,让人再次看到了经典改编的强大力量。以“星素同台+创意改编”的形式,并通过明星组合的反转混搭如:“凤凰传奇、蔡依林互换歌单”、“腾格尔版《隐形的翅膀》”亦将话题推向高潮。通过民谣、民歌、电子、摇滚、嘻哈、古风等“风格化编排”使音乐创新与重组得到极致展现。在保证音乐内核的基础上极大程度地延展观众想象空间,实现音乐的二度赋能,这是江苏卫视在《不凡的改变》这档节目中做出的一次重要尝试。

2.“遗珠”打捞,实现老歌再传唱

当下有观点认为,音乐综艺的疲软在于其对音乐资源的过度开发,致使生产速度跟不上受众需求。但事实上,不少优质音乐在推出后常由于种种理由被埋没,《金曲捞》这档节目就是因此而来。它淘尽80万首收听量占比1%不到的华语歌曲 ,精选“乐坛遗珠”进行打捞,实现了优质音乐资源的整合再次传播。通过年轻的金曲守护者唱响蒙尘金曲,观众投票选择此次“打捞”是否成功,原唱歌手讲述创作故事的模式,《金曲捞》肩负了旧曲新唱、致敬经典、精神传承的三重责任。今年的《金曲捞之挑战主打歌》特意设置的60后到00后五大年龄段观众现场投票环节中,歌坛前辈郑少秋在00后中的支持率达到惊人的73%,印证优质音乐可以跨越时空界限,消弭代沟,唤起全层次受众共鸣。《金曲捞》取得的高口碑评价,也体现了音乐永不会“透支”,只要找准模式,昔日冷门歌曲也会重绽生机,成为名副其实的“榜单收割机”。

3.形式创新,巧妙融入推理元素

当下音乐节目的主要形式莫过于竞赛式、展演式、选秀式等类别。而《蒙面唱将猜猜猜》创意十足地在音乐演唱中加入推理概念,无限放大“猜”的元素,歌手“我们白着呢”、“童话里不是骗人的”、“帮我消消黑眼圈”等妙趣横生的化名调动了观众的猜想热情。一档音乐节目成功做出了悬念,牢牢抓住观众好奇心的同时,也给予了观众猜中歌手时的满足心理。

当然,注重形式上的悬疑竞猜也并非意味着音乐元素的削弱,反而恰巧由于面具的存在,使得这档节目在内容已经充实的基础上,悬念的包装成为了巧妙致胜的法宝。音乐元素作为考察歌手身份的要素被无限放大成为观众的首要焦点,也让歌手能更好更纯粹的演绎音乐的魅力,两者可通过音乐实现平等对话。每一次的揭面在揭晓悬念的同时也会赋予一场深入的聆听与交流,抛去所有光环和外在定义,帮助观众发现音乐的本质和歌手的潜质。《蒙面唱将猜猜猜》,真正做到了“蒙面不蒙声”。

4.资源整合,白金级跨年演唱会打造视听盛宴

跨年演唱会作为音乐节目的衍生品和卫视实力的检阅者,极大程度考验着卫视对于音乐节目的把控,因此也一向是卫视“兵家必争之地”。自2008年至今,江苏卫视跨年晚会已走过十载,呈现了多场有主题有思想的视听盛宴。在舞美上,江苏卫视紧跟现代科技的步伐,AR现实增强技术,加上灯光、地屏等装置,江苏卫视可谓是将现代科技与电视创作进行了圆满的无缝融合,一次次的完善现场与电视机前观众的沉浸式体验。与华丽舞美相得益彰的是强大的音视频呈现及网络传输系统方案,保证观众获得最完美的视听效果,而这些无不是先前音乐节目制作所积累的宝贵硬性经验。嘉宾设置上,江苏卫视也因为多档音乐节目的制作,对细分市场、观众口味有了更深的掌握,兼顾多年龄层次差异化的审美需求,创新性的推出了一些惊艳的跨界组合,给观众更多新鲜和满足感。

三、人民生活成为创意土壤,不断完善音乐矩阵构建平台优势

在音乐这一细分类别上,江苏卫视基于自身的平台特性,深挖细作,纵向打造了一个较为完善的矩阵,瞄准了音乐综艺全面而细分的市场,孵化了一批精品音乐节目,在省级卫视中“上新”频率位居前列。

创新不仅看数量,更看质量,正如《人民日报》所评,创作需要“深耕生活沃土”[3],扎根人民才是良好音乐创作的前提。江苏卫视在进行音乐节目研发和创新时,不断将音乐创作落地于人民。《无限歌谣季》的主旨“把生活写成歌”与深入生活的理念不谋而合,而《金曲捞》从60后到00后的评审机制兼顾了全年龄段的审美需求。丰富的形式感包装下,始终是坚持从群众需求的好音乐出发,又回归至群众评选出的好音乐的初心。生产优质音乐内容已固然可贵,而利用平台优势集结资源,将音乐做出特色、做出水平、做出深度才是值得肯定的地方。

纵然网络平台表现强势,网综音乐节目异军突起,市场更是“遍地开花”不断涌现新晋节目,求“新”求“变”是所有节目创新的不二法门,但高量高质的推出新节目,完善与平台特色紧紧结合又独具特色的音乐体系,江苏卫视已给出了一个良好示范。

注释:

[1]李蕾:《音乐综艺节目要创新制作理念》,《光明日报》2013年6月20日第二版

[2]刘阳:《评对同一内容主题过度开发:艺术创作要心中有人民》,《人民日报》2018年6月7日

[3]韩新安:《为人民抒怀 为时代放歌》,《人民日报》2017年11月7日

猜你喜欢
音乐节目金曲综艺
“唱响70年·我喜爱的湖南金曲”专场音乐会在长沙举行
“唱响70年·我喜爱的湖南金曲”获奖作品名单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创新广播电视音乐节目制作的路径
《爽食行天下》饕餮的“下饭”综艺
新媒体环境下广播音乐节目内容的转变与融合
新媒体时代广播音乐节目的困境与出路
优雅古风与经典流行的全新演绎 童丽《粤语十大金曲Ⅱ》
“高而不冷”的文化慢综艺
从“使用与满足”理论看网络自制综艺的崛起
孙红雷:我不是综艺咖,还是要好好演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