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敏杰
温儒敏《剧透高考语文改革方向》《关于语文教学的24条建议》,李希贵《上语文课不懂这个,课堂上白流汗》三篇文章都提出了“千树万树读书开”悦读才是硬道理的观点,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提高孩子阅读能力的同时也引导他们对阅读的热爱,应该是我们的首要之务,并试图去培养孩子终生阅读的良好习惯,阅读是生活的基石,是和世界接轨的方式,热爱阅读的孩子将拥有美好的人生……这些教育观点对我们很有启发。
反思身边的教学方法,没有能将真正的阅读放进课堂,仅仅局限于个别略读文章,进行一篇带一篇的阅读,我也希望在教学实践中能加强阅读指导,不是替代而是引领,让学生自己走进阅读世界,进而找到终身阅读的动力。
一、尝试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教学让我深深感受到了“教材不是课程的全部”,语文学习原来可以有如此广阔的空间和资源——“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你做不到的”——何谓“大语文”?何谓“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它丰富而有生命力的内涵。
我特意将略读课文采用一篇带一篇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将三句阅读法运用到教学中,《春酒》这篇文章,我设计三个问题:这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可以从内容、题材角度思考)这篇文章好好在哪?(可以从写法、哲理句子、用词等角度思考)我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什么? (可以从精神、写法角度思考)。进而运用这种三句阅读法进行主题阅读,阅读龙应台《故乡异乡》。
由于大阅读理念,我没有深刻认识,导致这种主题阅读课进行有限。
今天有幸阅读温儒敏《剧透高考语文改革方向》、《关于语文教学的24条建议》,李希贵《上语文课不懂这个,课堂上白流汗》三篇文章,思想上有了深刻认识,决定讲主题阅读进行到底。
二、深入主题阅读
主题学习教学模式很新颖,大大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使课堂既高效又灵活多变,充满活力。我们八年级主要进行同一主题的主题阅读课。如,一篇带多篇、一篇带一篇、自由阅读课、读写结合课、阅读检测课、阅读欣赏课、汇报展示课。
特将朱德《我的母亲》主题阅读教学模式,和大家共同交流。
导入:学生欣赏阎维文《母亲》歌曲
(一)学习目标
1.研读:分析形象,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2.品悟:品析语言,体会深情。
3.阅读:类文阅读《我的母亲》。
(二)阅读思考
作者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自学指导: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事件2. 我读出一个( )的母亲。3.有感情朗读。4.组内合作交流。)
(三)小结
好的语言不一定是华美的辞藻和整齐的句式,看似平淡的语言同样有韵味有情致。朱总司令的这篇文章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情之所至,“小叙事”亦能感动“大家伙”。
(四)配乐朗读欣赏
(五)主题阅读
老舍《我的母亲》 邹韬奋《我的母亲》阅读思考:作者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自学指导: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事件2. 我读出一个( )的母亲。3.有感情朗读。4.组内合作交流。)
朱德《我的母亲》一文,采用一篇带多篇的形式,进行母亲这一同一主题的阅读,早读时间,让学生充分阅读朱德《我的母亲》、老舍《我的母亲》、邹韬奋《我的母亲》三篇文章,课上进行三篇文章阅读。学生们兴趣高涨,积极发言,感触极深,借此佳机,让孩子们动笔写一写。
(六)写一写
选取一件小事,写写自己的母亲。
趁热打铁,进行写作展示课。
这些活动,目的不在取得的成绩,关键是活动的过程,学生参与就是成长,就有兴趣,就可以体会到读书的快乐。
通过主题阅读,孩子们会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敞开心扉接受新观念,踏上光辉的大道去远行。一句话:除了基础读本之外什么都不读,只会走入死胡同。这要求老师不但有深厚的阅读经历,而且要有较强的明辨是非能力,不但能向学生推荐品种多样的书籍,更能推荐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书籍,使学生在汲取知识同时,既可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又可以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即“海量阅读”中“海量”与“绿色”的要义是也。
相信随着学生阅读的习惯的养成,随着学生阅读经验的不断积累,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与鉴赏水平会不断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