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语抒 陈安琪 纪 娇 印珠拉·叶思波拉提
新媒体就是网络媒体。与之类似的是把新媒体定义为“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1]。在如今的新媒体时代下,新媒体传播作为一种传播方式,它对于马氏口弦的影响,主要是根据它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如下的特征:即时性、开放性、个性化、分众性、低成本全球传播、搜索便捷、融合性等[2]。传播工具的变化,不仅是传播技术的提升,更是一种社会发展的变革。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是代表着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方式的到来。在网络信息瞬息万变的新媒体时代,将传统文化在不失其精髓的前提下,融入新媒体的传播过程中,是我们想要探究的目的。
民族艺术是一个民族在长久发展过程中沉淀的,它是一个民族情感、涵养和历史的结晶,对于一个民族而言,传承和发扬本族文化艺术就是在爱护自己的灵魂;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保护和传播民族文化艺术就是在维护自己的血脉。马氏口弦作为民族艺术的一种,它经过历史的沉淀,最终保留下来,就足以说明其本身所具特殊的文化价值和艺术特色。所以结合时代特征来传播、传承马氏口弦是十分必要的,我们需要这类民族艺术长久的存在于国家的“文化宝库”之中。
马氏口弦的起源地在宁夏灵武市郝家桥镇。口弦在宁夏长期流传,历史悠久,是旧时代回族女子在心情忧伤时最爱弹的一种乐器。马氏口弦又称“解麻缠”,分为铁制、竹制两种,都由带柄短剑似的微型琴体、细长的簧舌和一根长长的线绳组成,外观小巧玲珑,是宁夏长久流传下来的回族民间乐器。至于是何时出现的,文献中已经没有了明确的记载。
“马氏口弦”基本弹奏技巧有:屏气、吐气、憋气、哈气、巧舌头,而基本手法有:左手:双手一夹,往上一绕,四手一攒,拇指一推。右手:双手一折,往回一拱,拇指一掐,扯动丝线[3]。
调研组走访了包括“马氏口弦”演绎传承人马兰花和制作传承人马义珍在内的数名擅长弹奏口弦的人,超过三分之二的人年龄都在50岁以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马氏口弦”演绎传承人马兰花已于2017年12月份去世。马兰花的下一代传承人——她的四个女儿:杨翠莲、杨翠萍、杨翠花、杨翠娟,她们的口弦技艺还不够精湛。马兰花的小女儿介绍说:“我们姊妹四个还没有达到我妈(弹口弦)的那种高度,我们还在不停地学习。”这种情况使得马氏口弦的传承可能出现青黄不接的窘境。由于主要传承人自身的原因,导致了在文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口弦的传承和传播变得艰难,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马氏口弦”的大部分口弦队的成员都是由家人组成,传承方式也都是属于“口传心授”家族传承。这种单线式家族传承方式,使得其传承群体较小,人员组成比较单一。调研组在采访马兰花老人时,老人笑着说“我没有文化,一个字也不识,我学习弹口弦都是我的父亲手把手教给我的,他教我一句,我弹一句,全靠自己用心,凭脑子记下来的,弹熟了也就不会忘记了,一弹就是那个调调。现在我教口弦队的队员弹奏口弦,也都是父亲当年教我的方法去教他们的”。马氏口弦至今传承四代,没有乐谱,没有文字记录。
马氏口弦的传播模式主要以传统媒介为基础,更多的依赖于当地已经固有的传播模式。由于地域经济发展的限制以及当地人们并没有意识到口弦自身存在的价值,导致许多的新媒体传播模式没有融入到这项文化传播的过程中。马氏口弦目前存在的传统传播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在当地举行重大活动时进行展演
据马义珍介绍,他经常在宁夏举办的一些重大活动中表演口弦。在2017年8月份,首届宁夏灵武热气球节时,马义珍就曾带着他的口弦前去表演,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
2.在灵武市回民中学等几所学校开设口弦课程
为响应灵武教育局打造“一校一特”、“一特一景”“一校一品”的学校特色,在2011年3月中旬开办马氏口弦的课程,聘请马义珍作为授课老师,传播马氏口弦。通过采访该校学生和副校长调研组了解到,该校自开设马氏口弦课程以来丰富了学生对于民族文化的认知。
调研得知马氏口弦在当地传播效果较为显著,但对于周围城区以及全国的的影响力较小。越是靠近马氏口弦的示范基地——灵武市郝家桥镇崔渠口村,人们对于它的了解程度越高,外省的人甚至是宁夏本地距此示范基地较远的人都只有小部分的人听说过马氏口弦。
其次,年轻人对于马氏口弦的了解度较低。由于年轻人从小就接触各式各样的媒介和文化,多元化的文化使得他们对于民间文化的关注度较低。调研组调查问卷显示:16-28岁的年轻一代有63.74%的人没有听说过马氏口弦,即使有23.08%的人听过,但是也并没有真正见到过。
新媒体承载的是多种形态的信息,如视频、音乐、文字等,因此,利用新媒体可以使马氏口弦能以各种形态呈现在人们面前,带给人们更加丰富的体验。同时,人们也可以根据体验感悟对此进行评价推荐,加强了二者的交互性。
作为一个广阔的、限制较少的舞台,新媒体可以使得马氏口弦的相关信息能够更广泛地传播,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马氏口弦的地域和民族限制。其次,新媒体的使用者主要集中在青年群体,马氏口弦目前传播过程中也存在受众偏老龄化,青年人对该艺术的了解程度低的缺陷,使用新媒体传播方式可以扩大青年受众群体。
经过调研,调研组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丰富马氏口弦的传播渠道:
马氏口弦作为一种独特的乐器,制作工艺复杂,掌握该制造工艺的人寥寥无几,因此购买的渠道非常狭窄,基本只能在宁夏当地购买。同时,马氏口弦缺少正规的教材。一种乐器的学习,需要同时具备乐器和教学资源,但是在马氏口弦的传播中,这两种资源获取的难度较大,因此,建构马氏口弦网上销售及教学体系势在必行。
建构马氏口弦网上销售及教学体系可以使学习者较便捷的获得学习资源。利用淘宝等销售平台售卖马氏口弦并附带相关教学光盘,这样既可以使口弦制作者获得经济效益,又可以使更多人高效地学习口弦技艺;在智慧树等视频教学网站建立马氏口弦网上教学体系,使口弦学习者足不出户就可以更直观地学习马氏口弦,减少了口弦的学习成本,突破了口弦传播的空间和时间限制。
马氏口弦传统的传播方式所带来的最直接的弊端就是口弦的知名度只存在于宁夏灵武当地,这对于一种民族艺术的未来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在微信、微博这类受众群较广,青年群体使用较频繁的社交媒体建立宣传平台,呼吁微博大V和部分意见领袖进行转发推广,是提高马氏口弦知名度、增强受众黏性的切实可行的方案。建立微信公众号、马氏口弦微博官方账号,推出马氏口弦历史、制作工艺、发展现状等基本状况,使受众体验到互动性,增加对马氏口弦的知晓度,消除受众与马氏口弦的距离感。
马氏口弦给予了人们听觉上的享受,建立马氏口弦视听传播资源库可以最直接地吸引受众的欣赏和学习。在爱奇艺、优酷、腾讯等视频网站上传马氏口弦表演视频或者在QQ音乐、网易云音乐等音乐平台建立民族音乐分享专叶,上传口弦音乐,使得受众可以利用这种最便捷的途径聆听马氏口弦的演奏。确立马氏口弦视听传播资源库,可以充分地利用新媒体传播这一低成本的方式,将马氏口弦的视听资源传至受众身边,使受众具有最直观的视觉体验和听觉享受,提升受众对马氏口弦的好感度,自觉扛起马氏口弦宣传和发扬的大旗。
自2016年起,网络直播平台已成为所有社交、电商、视频APP的热门传播方式。直播搭载了影视、娱乐甚至是金融,出现在每个人的身边,逐渐成为这个时代的“标配”。
口弦的发展必须与时代紧密结合,传承人可在网络上以直播的形式展现马氏口弦的独特风采。一方面可利用直播平台的交互性加强与受众的联系,另一方面可以扩展年轻受众群体。
随着抖音、快手等平台的火热,短视频分享平台已经成为了宣传民族乐器和民族文化的潜力舞台。短视频声画并茂,创意性和参与性较强,且受众大多为青年群体。这样将有利于表现马氏口弦的特点并拓展受众群体的年龄层次。除此之外,此平台还可以鼓励当地用户上传和分享马氏口弦的相关表演,并通过点赞等方式吸引更多受众。
利用新媒体的方式传播传统民间艺术,使得民间艺术更具现代性和时代性。
注释:
[1]陶丹、张浩达:《新媒体与网络传播》,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页
[2]匡文波:《“新媒体”概念辨析》,《国际新闻界》2008 年 6 期
[3]毛芳芳:《宁夏灵武市口弦音乐文化研究——以郝家桥镇崔渠口村“马氏口弦”为例》,西安音乐学院2013年硕士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