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封闭专业到开放多元
——融媒体时代音乐广播的思维变革

2018-11-18 19:46王妍佳
新闻前哨 2018年8期
关键词:广播节目听众传统媒体

◎王妍佳

一、传统音乐广播节目的“互联网思维”

放眼当下社会,新新媒介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微博、微信、音频、还有公众号、直播、长短视频等等。而融媒体最重要的便是是打破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壁垒,实现优势互补。传统媒体的优势是其产出高品质内容的能力,而融媒体产品是将传统媒体内容的升级和多元化。实践媒体融合,并不只是简单地将传统媒体上的内容“网络化”,而是利用互联网思维,实现一次创意、多种生产、多次传播,做深、做专、做透。

无论在怎样的媒体环境中,内容为王的核心理念不会过时。而所谓“互联网思维”的音乐广播节目策划,并非打破传统,而是在传统的优质内容上进行二度包装,化整为零,将一个或者半个小时的主题性节目碎片化为不同小单元和主题策划,再通过不同方式的新媒体手段呈现;或者根据互联网用户的属性重新设计有针对性的内容,这就是适应受众“从线性、顺时、完整”到“回听、逆时、碎片化”收听习惯的转变。

以湖北广播电视台音乐广播部大型年度音乐主题策划《丝路欢歌》为例,主题紧扣“一带一路”的热点,同时结合音乐广播的元素,深度体验丝路文化,倾力呈现丝路风情。此次的主题宣传不同于以往传统广播的表达,它更加入了融媒体的概念,突出多元化宣传。《丝路欢歌》除了常规的音乐节目作品之外,增加了短视频、图文公众号推送、视频直播与博物馆策展等形式的呈现,电台与今日头条、大楚网、网易云音乐等新媒体进行了专题合作。具体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外采的主持人除了音频采访之外需要同步回传录制的视频文件,由后期人员重新制作成主题性的短视频二次传播,系列短视频在今日头条上获得了较高的点击量。二是,在大楚网开设的节目专区,在推送资讯的同时,也会提示用户收听、收看节目。三是,网易云音乐开设节目专栏区,节目成品可以在线点播收听和互动留言。四是,在音乐双声道的公众号开辟《丝路欢歌》图文专区,每期推送记着采编的现场图片和文字内容,这与广播节目相辅相成,使得采访的内容变得更加立体和生动。五是,音乐广播还与武汉大学进行了小型直播室的合作,由学生记者采访电台的主持人,通过视频直播与听众互动,无论是在学校内还是网络中都取得了不错的反响,同时在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举办的主题图文展更是创下了该馆建馆以来的观展纪录,超过6000人次前来参观。

多媒体、多渠道、多终端的时代,从品类、质量、数量等方面对内容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时的只是载体,优质的声音产品永远是不变的“明星”。如果传统广播能够利用好新媒体的技术、渠道,传统广播的内容资源优势就会被放大。

二、主持人的品牌塑造

融媒体时代,通过不同媒介的立体呈现,让主持人不再是单一的个体,而变成一个具有魅力和传播价值的品牌形象。比如除了在广播节目中的“声音形象”外,我们还可以在微博中以图文的方式呈现,在微信中以网络对话的方式呈现,甚至还可以采用实时在线视频直播,塑造丰富而生动的“生活化形象”等,从而形成立体多面的“主持人品牌形象”。

必须看到,在融媒体的大环境下主持人已经不是收音机里看不见的神秘发声者,而是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具体“形象”。以湖北广播电视台音乐广播打造的“电波兄妹”主持人品牌为例,整个团队塑造了“电波里的好朋友”这一形象,用“兄妹”二字更是拉近了与听众的距离。将内容精准定位为年轻人电波中的流行风向标,将团队中的主持人赋予了不同的形象定位,如“不老传说”阿哲,“青春偶像”李小雷,“段子手”小昕等,让主持人明星化,打造属于自己的IP属性。同时“电波兄妹”团队,除了每天传统电台的常规节目外,更是借助视频直播平台、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的传播,让内容更加多元化。此外,团队还在线下针对主持人品牌策划了不同的主题活动,如李小雷的个人演唱会,小昕的个人专场脱口秀等等,都获得了很好的票房和口碑,也创造了一定的商业价值。

主持人品牌的成功塑造,使得主持人不仅仅只是电台中的发声者,他还可以是具有商业价值和带动收听流量的明星。

三、从听众到用户,挖掘粉丝经济

以往的广播节目中,受众互动只是丰富节目的一种手段,在融媒体环境下,音乐广播必须更加重视受众的互动参与,实现用户更高的渗透率和忠诚度。以笔者本人为例:在音乐广播部旗下的湖北经典音乐广播主持传统广播节目,这个节目严格按照频率定位编排制作,每期在节目中推荐怀旧金曲。而我个人的微博除了发布节目预告之外,还会把每期节目的歌单来跟听众分享,同时也推荐经典的音乐作品,此外自己也会展示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发现等等,跟听众最更近距离地互动和接触;以自己名字开办的微信公众号,每天发一篇睡前故事,培养听众固定的收听和阅读习惯,也鼓励大家积极参与投稿,笔者的公众号已积累12万粉丝,无形中将电台中看不见的听众转化为了互联网中的用户。

在融媒体的大潮中,过去的“听众”称谓逐渐发展成“用户”,其根本区别在于主持人面对的不再是虚拟的、模糊的、群体性的所谓“大众”,主持人面对的是一个个具体的、鲜活的、一对一的“个体”。面对个体用户,主持人必须以人际交往的方式做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交流互动。音乐广播应该创造一个真实交流的空间,让粉丝自己产生内容自己进行连接。重要的不仅仅是内容创造者,而是用户肯花多少时间与精力在你的作品上。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应该多考虑一下用户感受。很多优秀的传统媒体人拥有头部资源,但是要考虑一下自己究竟为用户提供了多少创意和价值。

四、结语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或许会让我们焦虑,但它同样能够激发我们的思考,推动我们的改变,也让我们更加看清它的价值——那就是拥有独具魅力的主持人和高品质的节目产品,用户就愿意买单。融媒体的大潮经过野蛮生长期之后必然回归理性。对于音乐广播而言,只有做好自己才能不被淘汰。你没有被市场认可的唯一原因只能是还不够好。

猜你喜欢
广播节目听众传统媒体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论微博、微信在广播节目中的作用
广播节目创优策划探析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老年听众需要电台长篇连播
学会倾听(一):做哪一种听众
传统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