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沟通是上好音乐课的前提

2018-11-18 18:48董元春
记者观察 2018年15期
关键词:性格特点音乐课因材施教

文 / 董元春

音乐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促使学生树立健康的审美观。通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情感沟通是上好音乐课的前提,要创设学生自我展示的舞台,在课堂上及时肯定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鼓励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地进步,多角度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课后经常与学生交流。只有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关爱学生,激发兴趣

任何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特别是中职学生,大多是十五六岁的年龄,自我意识初步形成,老师的肯定对他们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学生也往往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进而迷上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对于兴趣性特别强的音乐课来说,这点十分重要,你的关爱会让他们信心十足,同样你的冷漠会让他们灰心丧气。教师要关爱每一个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善于用和蔼的态度、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热情的赞语等来鼓励学生,这样就会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如果学生崇敬教师,教师也能根据学生需求,不断补充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材料,学生就会不断去鉴赏、品味、思索、练习学习歌曲,他们的音乐品位必然会不断地提高,音乐也会成为他们的终身爱好。

二、创设舞台,展示自我

在音乐教学中,我一直认为,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演主角,教师适当点拨。如我在上《中国古代歌曲与戏曲音乐》一章的时候,鼓励会唱戏曲的学生大胆唱,播放名家演唱的昆曲《牡丹亭》之“游园”与京剧《霸王别姬》之“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豫剧《朝阳沟》之“贫下中农颗颗心把咱盼望”,让学生讨论,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进而引导学生总结昆曲、豫剧、京剧的特点。

再如教黄梅戏《打猪草》之“对花”与花鼓戏《刘海砍樵》之“下山”,先自己唱,再鼓励学生唱,让他们区别黄梅戏与花鼓戏的不同。特别是我在音乐课上设计了“我唱得最好”这一活动环节,在竞争氛围中,学生最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为好胜心强是年轻人的主要性格特点。在课堂上“表演唱”,就是利用这一点来实现教学目的。

三、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作为老师,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不同性格特点区别对待,有些学生很调皮,性格活泼一点,或者是他们对这个科目比较有兴趣,所以在课堂上会显得特别兴奋,对这种学生,一定要分外注意,要及时肯定、鼓励,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信心。有些学生很乖巧,不敢在人前面露脸,对这种学生,一定要格外鼓励,激发他们的自信心。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人都喜欢被人夸奖,学习兴趣的激发和维持都少不了教师与同学积极的评价与肯定。只有摸透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因材施教,才会把音乐课教活,成为增长学生自信心的一门好课,并成为终身不变的爱好。

四、多角度运用现代化教学

由于科技的进步,多媒体教学已经深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音乐课是一门以通过欣赏优秀音乐作品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水平,陶冶学生情操的课程。所选取的音乐作品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作品如果贴近学生的生活,能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学生就容易接受。教师能否提供给合适学习的作品,是否符合学生欣赏水平,提供必要历史背景,网络资源可以在这些方面大显身手。如在教古典音乐《十面埋伏》时,我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了解这是一首琵琶独奏曲,描绘的是公元前202年楚汉两国在垓下最后决战的情景,在欣赏时,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乐曲表现的那种气吞山河、悲切壮烈的历史场面,我将电影《西楚霸王》的片段剪辑下来,配上乐曲,让学生边看边听,营造出一种如临其境的欣赏环境,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楚汉之争的战场,从而达到理解乐曲表现的涵义。

总之,职业中专的音乐教学,要特别注重与学生的情感沟通。赞可夫认为:“兴趣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只有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时,音乐就会成为他们终身的爱好,那么,他们才会积极地、主动地、执著地去探索。

猜你喜欢
性格特点音乐课因材施教
音乐课中集体舞教学的思考
喜欢的课
小学音乐课合唱训练现状及改进
你熟悉“成长经典”吗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众生相
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
你想认识我吗?
因材施教并非只是扬长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