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晓红 丁鹤
吉林省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末,全省65周岁及以上人口达336.42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2.3%。长春市养老协会数据显示,去年年底长春的养老机构(包括公办和民办机构)总计达408家,养老机构从业人员5000人左右。
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机构养老管理理念时,结合本地机构养老现状,相关管理人员多感到投资回报率低、回报周期长。另外,一部分被照护者习惯取代式服务,无法适应自立支援原则。养老人才照搬的养老理念无法成功落地,看似先进的理念却不能从根本上改善养老行业的服务问题。
养老服务人才除了要有爱心,还需要体力、活力。为被照护者服务需要充沛的体力,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过程中要充满活力,才能让他们感受到生命的力量。所以单一的爱心式养老工作者,已经不能在养老行业站稳脚跟,更无法成为行业的优秀人才。养老机构需要有专业基础、有先进理念、有坚定理想的从业者,需要多方面丰富从业者的服务意识。
一个养老机构的运营与管理需要的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护理员、营销人员、心理辅导人员等。但是各个岗位从业者在自身素质上存在差距,如护士及养老护理员的职责交叉,护理员和营销人员的职责交叉等。此外,也存在护士与护理员配比不同,护士和护理员的职责定义在现实工作中交叉过多的情况,有时没有办法把护士和护理员的工作完全分开,护士不能承担单纯的生活照料工作,护理员又不能完全按照护士的标准完成护理工作。
机构养老的照顾模式是全员、全过程、全周期的服务,在满足老人衣食之外,还需保健、康复、预防和心理辅导等精神文化生活,更是24小时的贴心服务。
医疗养护有别于单纯的养老照护,任职要求上应具有护理相关专业的中级以上职称;有多年临床工作经验和管理经验;了解本行业国内外发展动态;能够掌握养护模块的经营和成本核算,在此资格上才能够负责养护模块的全面工作。
照护服务人员要掌握护理人员的介护技术及心理辅导相关知识;有计划地组织护理员进行理论、实操的学习与考核,不断提高护理质量;通过协调、沟通、对接,确保被照护者及家属的多方面需求得到满足;配合医生做好突发事件的处理和急救工作;监督和检查感染控制,做好消毒隔离工作等等。
综合管理人才是全面负责后勤服务和各项保障工作的工作人员,为养护模块各个部门提供后勤保障,为所有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具体包括以下服务:配餐、采购、康体中心、超市、总服务台、维修、快递取送等。这个岗位的人才应具有指导、协调、沟通、分析、判断、决策能力及较高的管理水平,能够统筹安排各技术工种人员。
在政府主导下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促进高校与社会组织联合培养应用型养老服务人才。通过优惠学费,鼓励政策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学校、企业、政府之间的联合机制,将人才需求反馈给高校,实现养老行业人才标准化,保障养老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实现专业人才从量到质的转换,推进养老产业发展进程。
加强专业集群建设,发挥专业特长,整合专业优势,与艺术、医学、心理学等专业建立“养老专业+X”学习模式,掌握失智、失能群体的介护技术,注重临终关怀、艺术疗法、沙盘等专业学习,培养多元、专业化的养老专业方向人才。
养老服务水平的提升,归根结底是人才水平的提升。搭建专科、本科、研究生的养老人才培养格局,才能提升养老专业学生自信,丰富养老人才专业化队伍,更新养老行业服务理念,提升管理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