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雯雯
谈及生活服务类节目,社会大众最为普遍的印象多是家政类节目、法制民生节目等,但只利用少数的节目类型局限生活服务类节目的定义并不合理。从宏观角度来看,生活服务类的节目其界定的重点在于生活与服务两个重要的关键词。前者强调节目与社会民生的关联,即是说不可脱离我们的实际生活,后者强调服务性,即是说通过节目能够起到正面引导作用,确保受众能够从中有实质性的收获。这一类电视节目或是广播节目,在题材及内容的选择上,包括了大众的衣食住行用等多个方面。
近年来,生活服务类节目与娱乐类节目跨界的问题频繁出现,使得媒体领域对于两者的界定产生了很大的争议。最主要的争议点在于以下几个方面:节目是否真正为民众提供了切实有效的生活服务?生活与娱乐能否达成平衡?两者需要独立存在,亦或是可以相互融合?最终的节目定位,是否包含在生活服务类节目的范畴之内,亦或是产生了新的类别?但是在媒体节目发展的大趋势之下,显然要首先明确两者的差距,才能让生活服务类节目真正回归本质,摆脱媚俗、娱乐化的局面。
生活服务类节目,在媒体领域的发展时间跨度很大,自广播与电视在国内开始普及以来,便已经有生活类节目陆续开播,但是就实际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的生活类节目相对来说并不能体现出充分的优势。特别是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娱乐类节目独占鳌头,挤压了许多其他类别节目的发展空间,生活服务类节目亦是如此,因此许多真正有内涵的生活服务类节目受众开始流失。过度娱乐化的节目日益增多。生活服务类节目,其本身便要从生活当中取材,要以实际生活需求为基础,反馈民生、满足民需,无论怎样变化,这样的核心都是不应受到影响的。虽然当前为满足不同年龄层受众的喜好,建立起更加扎实的群众基础,以往的生活类节目必须要从单一化向多样化逐步转变,但是不可因此步入哗众取宠、虚假造作甚至是低俗化的局面,为博取关注而丢弃节目需要传达的核心理念。
当前我国生活服务类节目的发展困境主要体现在播出平台的两极化。随着智能手机、个人电脑等设备普及度越来越高,生活服务类节目有了更大的展示平台,但也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越来越多的媒体,甚至是自媒体人,都开始制作属于自己的节目并在网络上传播。面对激烈的竞争,生活服务类节目的相关制作单位与人员要对网络趋势下的媒体传播要点有深刻认识,合理创新、突出特色、合理宣传并增加互动,以吸引受众,提高节目的收视(收听)率,成为标志性的核心节目。反之如果不懂得合理利用网络,或是节目质量过低,则很难实现生活服务类节目的可持续发展。
在当前的背景下,各个领域的发展方向都难免受到时代风气的影响而产生变化。而我国的媒体领域,在“什么都快”的信息时代,也不可避免地向快餐化的方向发展,所以生活服务类节目的质量以及服务性在许多媒体看来已不再重要。因此在媒体融合趋势下,必须要更加重视发展观念的转变,确保节目制作真正回归本源,才有更大的吸引力。而转变思想的关键点,主要在于以下几点:其一是要具备独创性的思想,要确保有独立的节目框架,这样不仅仅是为了体现对其他节目创意版权的尊重,同时也会使节目更具吸引力。其二是要具备多渠道的受众管理思想,电视受众、网络受众,各个平台的受众群体不同,管理策略也应当独立规划,才能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和喜好。
社会大众是生活智慧的来源,也是信息反馈的来源,所以只有真正将社会大众视作节目的参与者,才能激发其积极性。为此媒体需要进一步开放信息反馈的渠道,例如开放小程序、微商城、官方微信公众号投稿平台,让受众可以随时进行反馈,但需要注意相关媒体应当设立专门的部门进行信息筛选,保证其真实性。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媒体行业有更好的发展契机、更大的发展空间,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竞争挑战,生活服务类节目亦是如此,而节目的质量与创新性,则是在竞争当中制胜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