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新用境界出——浅谈新闻标题中的诗句化用

2018-11-18 17:56王丽强
记者观察 2018年17期
关键词:戏剧节夜景白居易

文/王丽强

一、夜景辉煌十字诗

人大、政协“两会”是一年一度的重大政治活动。会议期间,除了紧张严肃的会议议程,还会安排一些较为轻松而有意义的会间活动。有一年市人大政协两会间歇,工作人员组织了夜景观光活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观了新改造的城市夜景照明工程。

灯光璀璨、满目繁华,代表委员们一路看、一路说,欣喜之情溢于言表。笔者作为随行记者,一边听、一边记,回到编辑部,决定写一篇侧记。因为是真情实景,千字左右的侧记很快完篇,但拟标题时却犯了难。

夜景的亮化反映了城市的变迁。近年来城市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生活平安富足。这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观夜景,正是反映这一变化的一个好窗口。用浅近的现代语言似乎不能概括出当时的盛况,反映出参观者的心境。经过冥思苦想,笔者记起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正月十五日夜月》里形容杭州元宵节夜景的诗句:“灯火家家市,笙歌处处楼”。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盛唐时杭州人烟喧闹、市面繁华的盛景。

不过白居易的佳句写的是唐时风物,用于今天的现代城市发展,似乎又需要再根据实际情况改动一下。现在的城市发展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霓虹璀璨、光幕繁华,自然不是白居易笔下的杭州可比,且将来的发展会再上层楼。于是笔者考虑留用“灯火家家市”,作为夜景描写的写实句;下一句则不用“笙歌处处楼”,而是改成“画图处处新”,寓意发展不停顿,未来更光明。

题目拟定后,经过编辑部领导的审阅,颇得赞赏。第二天如期见报,成为当年两会报道中的一个亮点。

二、雨后降温炼新词

气象新闻是地方媒体报道的一个日常题材,属于动态新闻。降雨、降雪、大风,大都只是二三百字的小消息,因为篇幅有限,要出新意难度很大。

2015年夏季,气温居高不下。一直到9月中旬,秋老虎还威风肆虐,高温高湿加上低气压,整个城市就像被扣在一个大蒸笼里,真是实实在在的“桑拿天”。居民工作生活苦不堪言,都期盼着一场透雨驱暑解闷。

9月18日,西北方向杀来一股冷空气。于是,天气氤氲,密云不雨。下班时开始淅淅沥沥地下小雨。笔者因为值守气象信息,没有回家,一直在单位坐等晚8时的雨情速报。其间专门打伞出去逛了一圈,发现外面凉风习习,雨意渐浓。到了7点多,竟然成了哗哗的瓢泼大雨。室外气温也从二十七八度一下子跌到了18度,颇有些秋天的味道了。

听着窗外的雨声,笔者琢磨着这则气象信息的标题。猛然想起描述岭南气候的诗句:“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桂林;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脑子里灵光一闪,迅速在键盘上敲下“一雨成秋送爽来”作为标题。正好晚8点到了,笔者向气象台询问了雨情,很快便写就了一篇短文。第二天天气果然比前几天凉爽了许多。文章及时见报,获得了一致好评。编委会评报时,大家公认这是个好标题。

三、曲终人散品余音

同在一个编辑部,经常遇到同事之间互相切磋的时候。一次文体部的一位同事要写一篇戏剧节的综述。文章写好后,写实的副标题也拟好了,就是缺少有意味的主标题。他在那里久久琢磨,看到笔者,于是提出来共同商榷。

作为戏曲爱好者,笔者对展演剧目并不陌生,于是拿过戏剧节的节目单一看,一出出大戏琳琅满目。同事又讲述了展演期间好戏纷呈的热闹场面。笔者一边听着,不知不觉想起唐代诗人钱起《省试湘灵鼓瑟》中的两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戏剧节结束不就是曲终人散吗?于是脱口而出:“标题就叫‘曲终人散后,再话戏剧节’吧!”同事听后频频颔首,最后采取了笔者的意见。这个标题和综述一起获得了编辑部的好评。

四、三点体会入心知

以上就是笔者对于化用诗句入新闻标题的实践体会,可总结为三点:

(一)平时要多积累。无论唐诗宋词,都有很多名篇佳句,作为记者编辑,要时时留意,利用空闲时间多积累、多琢磨领悟。

(二)要仔细研究所写稿件的题材、内容,用心去写,然后提纲挈领,把文章内容凝练升华,力求拟出精彩的标题。

(三)对诗句不能“死”用,要学会因地制宜,因篇用句。很多时候需要根据稿件的语境改造诗句,这样活学活用才能贴切自然,最终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猜你喜欢
戏剧节夜景白居易
早冬
城市夜景一日本
龙门里的白居易
第8届中国儿童戏剧节7月开幕
日本城市夜景
城市夜景
第二届中国校园戏剧节演出日程表
第二届中国校园戏剧节特别奖
第六届江苏省戏剧节、第七届江苏省音乐舞蹈节隆重举行
为夜景添加焰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