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陈蜀艳
在如今的信息时代,丰富了媒介形式,信息转码成为新的新闻技术。在信息量不被压缩的基础上,选择与不同媒介相配合的叙事方式,从而将信息有效、有趣、直观地传达给观众,变成新闻报道的一种技术。在“两会”报道中,主流媒体创新叙事方式,从不同角度呈现“两会”,使“两会”报道更加直观化、可视化。
1.漫画+GIF的报道方式。比如央视网用评论员解说配漫画动图的方式,报道“两会”中习近平总书记的活动细节,网络语言的解读方式,让受众轻松阅读。而运用GIF较好的就是《浙江日报》,其通过海报融合了视频新闻和手绘版面,使静态新闻海报动态化。
2.大数据。在新闻报道中数据可视化是一种重要的报道艺术。比如《人民日报》的“大数据看两会”,通过分析大数据,对2017年的热点词进行直接预测。而《中国日报》则在其版面上直接放上了可视化的数据,并设计了图解数据的新媒体产品。
3.短视频。主流媒体为了将“两会”中的国际民生要点有效传达给受众,采用了通俗易懂的短视频。比如“两会”中《中国日报》推出了《英国小伙自拍看“两会”》的短视频,从在华外国人角度对“两会”进行解说,也获得较好的反响。另外,央视网结合短视频和漫画出品了《小V说两会》,在1分钟时间里让观众了解社会热点话题。
4.直播形式。在2017年的“两会”中,主流媒体普遍采用了移动直播形式来报道。比如腾讯网和人民网合作推出“两会”的视频直播,其时长超过了100个小时。
在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中,“两会”报道的技术也不断升级。比如光明网应用了“钢铁侠”这一多信道的直播平台,能够实现新闻信息的即采即发,并且能够录制并直播虚拟和全景视频。各个主流媒体在2017年的“两会”报道中,已经将全景视频作为报道的常规手段,如《中国日报》的全景图片,新华社所用的无线全景机器等等。《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则使用了虚拟机器人“小明”。新华社在“两会”报道中,还使用了实体机器人,叫做i思,以实习记者身份采访了“两会”代表、委员,并和受众互动。
在新闻产品中,H5具有较强的传播效应,为此不少主流媒体都在“两会”中应用。比如《人民日报》围绕“两会”推出了H5小游戏,兼顾了信息量和娱乐性。让机器人主持开展互动答题,用户在答题中对“两会”知识有了更多了解。而央广则在“两会”期间推出了社交友好的H5,具有较为明显的社交优势,在朋友圈中有较大的影响力。比如H5《朋友圈》利用朋友圈形式分享“两会”信息,受到大家的欢迎。新华网推出的H5融合了黑科技,利用无人机航拍的方式融合“两会”和我国的大好风光,激发受众为祖国感到自豪的心情。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端的使用人数、活跃度、黏着度和消费时间都比其他终端要多,是新闻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介。为此,媒体传播也应该积极转向移动端,各个媒体都要积极创建新媒体团队,实现新闻报道的转型。在“两会”报道中,主流媒体已经获得胜利,实现了新闻报道的突围。一方面“两会”报道重建了话语结构,呈现年轻化语态。主流媒体通过短视频、GIF、漫画、AI、VR等年轻化呈现方式,扩展新闻报道的话语空间。另一方面主流媒体在“两会”报道中,转译了政治语言,让受众都能够理解报告要点,提高了受众的参与度,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受众意识。
在移动直播逐渐普及的时代,新闻报道要想吸引受众,必须要开拓移动直播领域。在“两会”报道中,主流媒体积极采取移动直播形式,提高了新闻报道的影响力。主流媒体通过通俗易懂、亲近大众的移动直播形式,让大众都能够了解到国家的时事政治,提高大众对国家事务的参与度,为新时代的中国更好地献言献策。